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动力。推动东莞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文化赋能、文化支撑;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共生共荣,迫切需要文化建设、文明涵养。一年来,聚焦文化强市建设目标,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市博物馆新馆等重大设施开工建设,“411”工程让高品质文化生活触手可及,“全民运动之城”加快构建,莞邑文化和潮流文化等交相辉映,系列外宣活动推动“双万”东莞城市形象持续焕新出彩,文旅消费表现出强劲活力,广大市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城市归属感不断增强,成色更足。
▲市博物馆新馆效果图
公共文化设施提质升级
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打造一批代表东莞城市形象的文化地标,是东莞实施文化设施扩面提质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馆设计很漂亮,很期待!”“特别高大上”“期待遇见新馆!”……9月28日,承载着千万人口对美好文化生活以及未来博物馆的想象与期待,备受市民关注的市博物馆新馆建设工程终于迎来开工,标志着市博物馆新馆建设进入新阶段。
市博物馆新馆位于市行政文化中心南广场东侧,占地面积53422.13㎡,建筑面积40930㎡,地上4层,地下1层,投资约8亿元。新馆以“立足东莞、辐射岭南、面向世界”为使命定位,建成后将打造成为文化强市标志性文化设施、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的博物馆。
新馆由莞籍知名建筑专家何镜堂院士团队量身打造,在满足博物馆现代使用功能要求的基础上,立足于东莞地域文化特色,以山水意象和岭南庭园为切入点,凝练为“山水之城 立体园林”的设计概念,用整体起伏有致的屋顶来表达山水意境,以错落堆叠的建筑盒子建构立体文化聚落,将公园景观与建筑景观融合成为市民的活力滨水空间。
根据《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相关公式计算,市博物馆新馆年观众量合理限值为80-100万人次,高峰限值可达120万人次。新馆预计于2026年10月完成展陈布展施工并试开馆。
在东莞全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大背景下,市博物馆新馆、中国举重博物馆(筹)、鸦片战争海防遗址公园等重大项目加速推进。其中,中国举重博物馆(筹)将于2024年1月试运营。
镇街文化设施建设水平同样提档升级。洪梅美术馆(百年国漫馆)、黄牛埔美术馆等一批特色场馆投入使用。其中,洪梅美术馆(百年国漫馆)是中国首个以“中国动画百年”为题的陈列馆,常态化开展不同主题、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动漫为载体,让市民群众感受动漫艺术和潮流文化的魅力,频频“出圈”,现已成为东莞的热门打卡地。
▲“不亦乐乎”周汉标艺术特展分16个专题、展馆展出周汉标从艺40年的精品力作
品质文化服务触手可及
美术馆联盟、剧院联盟、博物馆联盟、全民艺术普及联盟、儿童友好非遗联盟……迈入文化强市建设新征程,东莞着力推动文化场馆联盟化发展,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各类联盟相继成立,全力打响“育美东莞”“爱乐东莞”“博学东莞”“潮流东莞”等文化品牌。
今年12月,两个多方力量共同推动下应运而生的聚合平台——公共文化设施联盟和“·莞”空间联盟成立,有效促进文化和教育、科技、老干部、工会、妇联、科协等单位机构和社会力量牵起手来,以大文化的气魄共同推动东莞公共文化服务形成“连横”新局面。
加强自身建设,完善规章制度,创新推动联盟往实里走、深里走,吸引更多的设施机构和社会力量加入进来,推动联盟的设施网络和服务网络持续“盟起来”,让优质文化触手可及;充分发挥特长优势,促进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服务协同,寻找最大的公约数,积极谋划打造一批特色文化品牌,实现“1+1+1>3”效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成色更足、温度更暖……从公共文化设施联盟和“·莞”空间联盟的使命任务,不难看出系列联盟成立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推动东莞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增强千万人口高品质文化供给,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多元、更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更好地促进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一个个联盟的成立,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共同打造一批特色文化品牌,如“美术馆之夜”“博物馆之夜”等,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让优质公共文化服务触手可及。以首批30个“·莞”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为例,这些覆盖东莞各镇街(园区),延伸到市民“家门口”,多业态、复合型、精而美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融合文化服务、潮流休闲消费、轻食餐饮等,为市民构筑起一座座“精神乐园”。
今年,东莞市文化馆还全新上线公共文化资源配送平台,公共文化资源“中央厨房”“配菜”,文化分馆和共享文化馆根据市民群众需求线上“点菜”,精心筛选而来的文化企业(机构、团体)线下“送菜”,市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对胃口”的“文化佳肴”。
▲T.O.P极限运动公园
全民健身运动蔚然成风
12月15日,市中心首个专业滑板公园——T.O.P极限运动公园正式开园,填补了东莞中心区没有专业滑板场地的空白。这是东莞大力实施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行动,推进体育强市建设的生动缩影。
今年,东莞立足“双万”城市新起点,坚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大力推进体育强市建设,擦亮“篮球城市”名片,推动体育运动成为市民健康美好生活标配。
“篮球城市”熠熠生辉。从CBA、村BA、厂BA,到篮球城市文化节,再到各类友谊赛、交流赛;从中国女篮稳夺亚洲杯、亚运会冠军,到宏远男篮、新彤盛女篮于CBA、WCBA赛场冲刺巅峰,再到东莞男、女篮分别完成广东省篮球联赛“九连冠”“六连冠”;从海德·汇一城广场耐撕篮球空间,到莞篮·国贸中心篮球场、莞篮·33小镇V3篮球场……在职业、民间、企业、街头等不同领域,东莞篮球活力澎湃,不断描绘东莞这座体育强市的蔚然“篮”图。
竞技体育实力彰显。在第十六届省运会上,东莞体育代表团获得金牌129.24枚、奖牌369.36枚、总分8324.76分,金牌数、团体总分数位列全省第三、地级市第一,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和“群众体育组优秀组织奖”,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全民健身蔚然成风。第六届市民运动会暨时尚运动节、松山湖半程马拉松、黄江体育节等活动各放异彩,“游泳之乡”“龙舟之乡”“象棋之乡”焕发新风采。
在东莞这座“全民运动之城”,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精彩,运动激情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