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柔软的缎带,连接起东莞与香港两头;一颗乡思游子心,不忘桑梓,投资建厂,反哺家乡;两代“顶硬上”的东莞人,靠着“敢闯敢拼”的劲头,跨越深圳河两岸,在香港做起外贸生意,打拼出赫赫有名的织造大企。创客青年庄名章步履不停,接下父辈的接力棒后,不仅跨界新能源行业,还被聘为大湾区职场导师,吸引更多港澳青年才俊来东莞筑梦、追梦、圆梦。
闯香港
父辈“翻越”深圳湾,在缝纫机上成就纺织名企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四十多年前,香港青年庄名章的父辈——庄子豪,是地地道道的东莞虎门人。当时,小镇里都流行一种说法,深圳湾的对岸,是繁华热闹的香港。小镇里的年轻人都对一河之隔的香港充满希冀与向往。
一身闯劲的庄子豪也跃跃欲试,靠着敢饮“头啖汤”的精神,越过深圳河,来到香港做起外贸生意。每月拉着行李箱出门,采购、谈判、跑业务,见供应商,澳门、台湾、东南亚,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凭着过人的胆识和魄力,摸索出门路的庄子豪决定自己开公司,从“为人做嫁衣”转向为“宁愿睡地板,也要当老板”。
1986年,随着第一家永达衣着配料有限公司在香港落地,庄子豪前后三次扩建工厂规模。生意最红火时,工厂里有2500余名员工,厂房占地约十万平方米。

1993年,庄子豪从香港回到东莞开厂,走上自产自销的“破圈”之路,以“带之尊”的品牌迅速打开国内市场,接下全国各地不少的代工生意,拓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九十年代,正是纺织品市场需求旺盛的时期,早一批切入服饰配料赛道的“带之尊”,以成熟的规模体系,高品质的产品服务,很快打响了企业的名头,巩固行业领先的位置。
在庄子豪的工厂里,缝纫机床里的针线交织穿梭,各类服装手袋的丝带、缎带、粘扣、吊牌、魔术贴随处可见。凭借宽布窄带的买卖,庄子豪将香港的制衣业与东莞“三来一补”模式相链接,也为莞港两地架起一座“连心桥”。

回东莞
自己看好国内市场,进军新能源行业
“虎门是中国服装之都,更是自己的老家,回东莞开工厂顺理成章!”接过父辈接力棒的庄名章说道。在虎门见到庄名章时,他身穿灰色磨毛格纹西装,架着一副黑色圆框眼镜,脚踩一双乳白色帆布鞋,见人便笑意盈盈,倍显港式腔调。
庄名章在香港出生,初中后便前往新西兰读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便跟着企业主接触投行项目,这样的人生,听起来自带主角光芒,已是一路“开挂”。

这样一个在国外长大的香港年轻人,没有选择国外的生活,而是选择回国发展。庄名章回到国内的2007年,正是香港回归祖国的十周年。
“我看好未来最广阔的消费市场在国内,不想等国内市场成熟了才入局。既然刚从国外回来,不如尽早融入国内的人脉圈子和文化氛围。”庄名章说道。交易是一场等待的游戏,耐心是一项重要的技巧。等待国内市场的成熟,是庄名章的第一商业直觉。
除了从父辈手中接下家族的纺织企业,庄名章还有过两次创业经历。2014年,响应“老旧建筑活化改造”的号召,将上世纪50年代的国家粮仓翻新成葡萄酒酒庄。如今,庄名章瞄准了近几年爆发增长的新能源市场,创办起名浩新能源公司,主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生意,未来还将进军光伏和储能产业。
今年9月底,公司旗下的新能源快充站陆续启用。泊车区划分出10-12个车位,粉刷成蓝绿色,未来科技感十足。启用仪式上,庄名章与创业伙伴们手举充电枪,向着镜头笑得阳光耀眼,背景板上是“充电不焦虑”和“为梦加速”的大字。“外向活跃,朋友圈子广,渠道机会多,对我创业有一定的帮助和加成。”庄名章答道。

引人才
被聘为大湾区职场导师,助力更多人来莞放飞创客梦
作为一名妥妥的80后“斜杠青年”,庄名章的名片上印满了各类职务,“名浩新能源公司董事长”“东莞市政协委员”“香港东莞社团总会副主席”“东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委员”“大湾区职场导师”……
身兼数职的他,提起大湾区职场导师时,也不由得有些自豪。“大湾区职场导师,目前在全东莞也只有四位,主要是协助湾区港澳青年就业创业,如果港澳青年朋友有意向来东莞发展,我个人很乐意提供自己的人脉资源。”庄名章说道。

面对面交流辅导,讲授职场文化和经验,指点职业发展方向,推荐工作岗位……庄名章在担任职场导师的过程中认为,言传身教是最好的老师。“我把你带进我的圈子,你就能看到你希望了解的,体悟其中人际交往中的门道。”就这样,庄名章一笔一画地为港澳青年描摹出“梦想热土”的模样。
“来内地,并不代表着放弃香港的工作机会。香港只是万千城市中的其中一座,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风格,可以多去认识、接触、尝试不同的城市,不要只困在一个地方。”相较于千帆竞逐的香港市场,湾区发展空间更多元广阔,庄名章建议,年轻人不能都往后缩,走出香港看看,亲身体验一下湾区城市的节奏、发展空间和生活成本。同时庄名章希望政府给予港澳青年更多的政策与资源倾斜,提供湾区游览游学的机会,真正打通湾区创业的“最后一公里”。

四十年前,父亲庄子豪怀揣着理想,从东莞前往香港打拼,闯出纺织贸易一番新天地;四十年后,儿子庄名章重返故土回到东莞,抢抓机遇竞跑新能源赛道。父子二人在各自的时代,以同样的“闯劲”和“拼劲”,踏上了新征程。两代东莞人以跨越四十年“双向奔赴”的故事,演绎着“湾”有引力的新篇章。
东莞与港澳根脉相连、发展相依。在这片创业者逐梦的湾区沃土上,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双轮驱动,潮流文化融合交汇,亦驱动青年人不断探索创新,成为港澳青年们施展抱负的“新舞台”之选,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来到东莞筑梦、追梦、圆梦。


总监制 张树坚
总策划 雷石鹏 何其洁
策划 虞清萍 殷昌盛
统筹 孙本源 向连
采写 官小群 陈章玮 周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