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 看“浙”里⑥丨嘉兴桐乡:古镇亦时尚
东莞+ 2023-12-25 08:33:21

传统遇见现代,古韵碰撞新潮。在“千万工程”大规划下,近年来,浙江嘉兴桐乡市用建设景区的理念打造城、镇、村,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不断形成旅游特色和品牌,让“风雅桐乡”景在城中、城在景中。其中,桐乡市的乌镇镇和濮院镇均成功获评浙江省5A级景区镇。乌镇在互联网大势下以数字化激发潮流新生,濮院在羊毛衫产业中走时尚化迈向国际潮流。跟着记者的脚步探访两座古镇,看他们是怎么认准互联网和羊毛衫两个元素,让千年古镇搭上潮流快车。

 

▲乌镇西栅景区游人如织

追赶数字化潮流

在互联网小镇看见数字文明实景

时间回拨到2003年,“千万工程”起步,乌镇西栅保护工作也正式启动,用“历史街区保护再利用”模式在保护历史遗产和环境的基础下开发。2007年2月,乌镇西栅景区对外开放,而后短短3年便获评国家5A级景区。开发西栅时,乌镇做了一件超前的事情——实现Wi-Fi全覆盖、全免费,为之后世界互联网大会落户乌镇埋下伏笔。

如今的乌镇,早已是集5G通信、数字经济、智能技术、超级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和数字化平台于一体的“国际互联网小镇”。

经过多年发展,借着世界互联网大会东风,互联网意识及相关技术早已融入乌镇血液,古镇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数字化让千年古镇“潮”起来,数字文明逐步成为现实。

数字化改变市民生活,智慧养老让老有所依更坚实落地。

近日,在位于银杏社区的乌镇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不少老年人相聚聊天、打牌、参与各种活动。活动外,照料中心更是一个通过各种智能设备解决他们老年生活所需、所盼的“百宝箱”,而想要预约各种服务,老人只需在手机上动动手指。

乌镇镇人民政府以“互联网+养老”思路打造乌镇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养老服务进行深度融合。今年年初,再次升级迭代的“e桐养”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连通全市数据,设有助餐、住养、居养、安护、乐享五大板块,实现社区养老服务资源一键直达。

乌镇智慧养老综合服务中心

在照料中心四楼的信息中心,大屏上实时显示着相关服务的各项数据、老人的健康档案,并通过老人佩戴、安装在家的智慧设备,对每位老人的情况实现实时监控。乌镇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工作人员姚丽介绍,利用这些平台和数据,工作人员就能及时掌握到长者的需求和现场的服务情况,既能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又提高了工作效率。“结合收集到的数据,还可以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数字化助力前沿发展,大科学装置进一步点亮数字经济。

国家超级计算乌镇中心

2021年9月,仅仅用时273天,浙江首个大型超算中心“乌镇之光”建成落地,每秒能进行18亿亿次的浮点运算,算力水平进入全球前十位,并于今年被纳入国家超算中心序列。18亿亿次是什么概念?如果全国14亿人一起努力,每人每秒进行1次运算,也要不眠不休连续算上4年,而“乌镇之光”仅需1秒钟。

“乌镇之光”是浙江省当之无愧的“最强大脑”。只看外表,它是一个泛着青蓝色光芒的十几米高的立方体;进入“硅立方”内部,低沉的水流声源源不断,那是液冷系统正对超级计算机进行冷却降温。“我们采用的是国际领先的浸没式相变式液冷技术。”“乌镇之光”超算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算”出可喜成果。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期间,“乌镇之光”以强大算力助力浙江省大气环境监测预警预报平台,将每一个场馆各时段的空气质量了如指掌。目前,“乌镇之光”已有1.2万客户,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的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高校及创新企业等,涵盖气候气象、工业设计、生物信息、人工智能等领域。2022年,乌镇之光产业园超额完成10亿元产值,切实将超级算力转化为了生产力。

数字化赋能产业发展,强大算力让企业抢先一步结硕果。

这10亿产值中就有来自墨卓生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贡献的部分。墨卓生物是一家基于微流控技术,致力于精准诊断和生命科学研究的创新科技公司。“公司由院士领衔,4位哈佛博士创立。”墨卓生物资深科学家、博士徐云飞告诉记者,考虑到乌镇的区位优势、人才吸引力、政策支持、营商环境等等,创始团队于2020年选择落户乌镇。“当然,世界互联网大会也是一大重要因素。”

在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墨卓生物亮出了两款拳头产品——MobiGaea系列数字PCR一体机和MobiNova-100高通量单细胞测序文库构建系统;2022年4月,墨卓生物单细胞测序系统MobiNova-100成功上市。仅三年,墨卓生物已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我们希望能让更多客户用上来自中国的物美价廉的技术,也努力在行业内领跑国际。”“乌镇之光”建成后墨卓生物就搬到了隔壁,与其接上了线下光纤,“相当于网线上网,更快更低延迟。”徐云飞表示,“乌镇之光”已经帮助公司完成超过5000例单细胞样本数据解读,累计处理了近2PB的数据量,大大加速了工作进程。

作为“国际互联网小镇”,乌镇认准互联网,承载世界互联网大会红利,抓好互联网机遇,真正数字化“互联”万物,让古镇勇立互联网潮头。

引领羊毛衫时尚

在时尚古镇探索串联所有的纱线

不生产一根羊毛,却成为全球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这是濮院镇最出名的名片。一根根纱线织出羊毛衫,“纺”成新潮时尚。今年,随着濮院时尚古镇正式开放运营,大型活动不断落地,古镇、时尚也成了濮院的新名片。

一根纱线进去,一件羊毛衫出来,羊毛衫是濮院的发展基石。

▲羊毛衫交易火热

“濮院原来就是濮家的一个院子……”在公司一楼,浙江圣奈尔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夏连根专门布置了濮院纺织历史展板。“我亲眼看着羊毛衫从马路市场到第一交易区至第十交易区再到现在的世贸大厦、国贸名品港、时尚中心等一路往国际化市场发展。”身为土生土长的濮院人,他十分乐意跟别人分享濮院的发展史,讲述时满是身为濮院人的自豪。

展板旁还展有一台老旧的针织手摇横机。1996年,夏连根正是在家里床前用这台横机生产出了第一件羊毛衫,加入门市部销售大军,后续再注册成立制衣厂、服饰公司。夏连根走过的路就是濮院羊毛衫产业的发展道路。2020年,夏连根开始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化工厂。从手摇横机到电动横机到电脑横机,再到一线成衣升级到智能化迭代到数字化生产,这也正是濮院羊毛衫的生产升级脉络。

在工厂最新的机器作业下,一根纱线进去,直接成型一件羊毛衫成衣。“我们每个公司可能产值不高,但在羊毛衫产业的带动下,家家户户都有增收机会,带动了周边、整个濮院的共同富裕。”说起羊毛衫,夏连根语气中是不自觉透露出的喜悦。

“千万工程”下,产业发展的同时不忘保护环境。“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企业的羊毛衫洗水环节都是在自己公司里,又各自排放就很容易造成污染。”夏连根告诉记者,在政府的引导下,进行了统一规划,所有公司洗水都在统一地方进行,然后统一进行污水处理,并装备报警系统监测有无公司违规,带动产业发展的同时,对保护当地环境起到关键作用。

用一根纱线编织出百姓致富路,羊毛衫从濮院温暖全世界。

濮院时尚中心

濮院羊毛衫市场始建于1988年,历经30多年砥砺发展,从沿街叫卖的“马路市场”里孕育出一个“时尚奇迹”。全国70%的毛衣来自这里,每年有7亿件毛衫销往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濮院羊毛衫市场成交额为1069亿元。今年上半年,成交额已达到658亿元。

成立于2005年,浙江省羊毛衫协会已为濮院羊毛衫行业服务近19年,现有800多家会员企业。协会紧紧围绕新时代纺织服装行业“科技、时尚、绿色”的新定位、新标签,发挥好各项职能,服务产业发展、会员企业,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在数字化、品牌化、时尚化、国际化的引领下,助力毛针织服装产业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羊毛衫协会会长吴炳明表示,濮院的羊毛衫产业经过四十多年的耕耘,拥有了一流的设施设备、培养了一流的产业工人、掌握了一流的生产技术,“我们当前正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要把濮院毛衫往针织时尚发展,从单一的毛衫向全品类的服装服饰发展。”

一根纱线“盘活”一座古镇,羊毛衫升级时尚造就时尚古镇。

在濮院羊毛衫转型关键期,一个关键契机出现——历经9年的保护性开发,濮院时尚古镇于今年3月正式开放运营,碰撞出古典与现代、复古与新潮相融的新火花。

古镇与时尚,好像联系不大,又好像相辅相成。漫步在濮院时尚古镇,除了传统的小桥流水、复古风格建筑,街道布局、店铺装潢都透露着时尚气息;有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时尚元素穿插其中不显突兀;穿着时髦的旅客走在古桥上成了时尚新景。

4月,2023中国·濮院时装周在濮院时尚古镇华丽登场。这是濮院时尚古镇开放运营后的第一场大型活动,我们看到了一座古镇和时尚产业的“双向奔赴”。12月,智族GQ年度人物盛典(MOTY)在濮院时尚古镇盛大开幕,吸引了全国的高度关注,濮院古镇与时尚的等号获得更多人认可。

认准羊毛衫,继续用一根纱线“织”出毛衫文化新潮时尚,“纺”出时尚古镇潮流新画卷。以羊毛衫“品牌化、数字化、时尚化、国际化”为发展路径,濮院推动实现市场、产业、旅游、文化的融合发展,不断向集聚创意设计、针织材料开发、毛衫文化展示、流行趋势发布和旅游驱动为一体的国际时尚小镇努力奋进。

记者手记

一以贯之,一可生万物

常说情侣之间要一心一意,不承想地方和产业也能“处成情侣”。在乌镇和濮院,都能看到这份坚定,也看到坚定所带来的回报——乌镇锚定互联网,把互联网数字化融入各行各业,互联网带动全镇各领域各行业活力发展;濮院握紧羊毛衫,不断优化升级羊毛衫相关产业,进一步让羊毛衫打通时尚激发新发展动力。找准方向,一以贯之,拓宽领域,切实融合,引领潮流,一条路亦有万般风景,“后起者”亦可“抢占先机”。

大IP要活用妙用。乌镇抓住世界互联网大会IP,不仅把活动积极谋划办得好,更是抓住机遇把IP融合妙用好,持续放大红利和溢出效应,真正激活数字经济的“一池春水”。濮院更是在羊毛衫上进一步升级打造时尚IP,用发展的眼光看未来,要扩大影响力就要升级,要追赶潮流,产业如此,宣传亦然。

立足过去,大步向前。不忘历史,活用历史,古镇就是历史与现代的优秀结合成果。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见多远的未来,根植文化底色的发展,才能走得更好更远。

监 制:张树坚

总策划:雷石鹏

策 划:敖剑锋 黄涛

统 筹:沈勇青 林朝丰

采 写:记者 周悦维

文字:周悦维  视频:杨智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