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文娱旅游、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立足“双万”新起点上,东莞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11.70亿元,同比增长2.7%,市场活力“迸发”,新消费赛道也在逐渐回暖。紧跟东莞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探寻东莞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东莞日报特推出《新消费》栏目,敬请垂注。

近日,东莞天气迎来了“断崖式降温”!不少市民表示想在寒冷的天气里,来上一杯热乎乎的暖心拿铁,发现个别咖啡店推出了广受热议的“青椒拿铁”,当咖啡与青椒玩起了“跨界”,咖啡之都东莞再次“卷”出新物种,又反映出茶饮赛道的下半场将迎来怎样的角逐?

当辣椒遇上拿铁:口感奇妙 冲上热搜
从顶部切开三色圆灯笼辣椒,掏空内部的辣椒籽,往椒身加入萃取后的浓缩咖啡液与牛奶,倾斜四十五度,压低拉花杠,绘制出奶白色的心形拉花……一杯新晋网红咖啡单品青椒拿铁,如同变魔法般,从咖啡师手中诞生。
高埗的TANGO COFFEE是东莞最早一批制作青椒拿铁的咖啡店。“当时是从网上看到上海售卖青椒拿铁正火爆,我们看到以后便马上跟着做了一杯,还拍了制作过程的视频发布到网上。”咖啡师店主阿斌向记者介绍制作的初衷。

“入口是醇厚奶咖风味,混杂着丝丝清爽的椒香,整体依旧是拿铁原本的咖啡味道,没有辛辣呛鼻的味道,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的‘黑暗料理’!”“咬下一口青椒,脆嫩微甜,搭配上浓醇拿铁,确实是奇妙的味蕾组合!”品尝过青椒拿铁的消费者向记者描述着咖啡的口感。
位于虎门的梵事咖啡同样推出了青椒拿铁,美团上的团购优惠价为13.9元一杯,据店主介绍,不少市民出于好奇心前来购买,青椒更多是装咖啡的容器,并未在咖啡中加入辣椒籽。青椒拿铁,仅仅是一场造型艺术的出圈。

随着话题#青椒拿铁#冲上微博热搜,已吸引了5970.6万的阅读量与2万的互动量。不少网友戏称“爱吃青椒和爱喝拿铁的都沉默了”“喝完咖啡还能拿青椒回家炒个肉丝”“再给它配个线椒当吸管吧”“不仅迎合了市场,还迎合了菜市场!”
点开咖啡相关的热搜词条往下看,还会发现中药咖啡、臭豆腐咖啡、酱油拿铁、皮蛋咖啡也曾“榜上有名”。在东莞,又一味酱园研发出寮步豆酱咖啡,同沙生态园的醒莞咖啡推出“澜风轩”等中式咖啡,本土品牌津威推出“有能量·啡尝威”特调咖啡,特调咖啡赛道的竞争愈发激烈,“万物+咖啡”正成为东莞茶饮界的流量密码。
年轻人的东莞:咖啡之都再次“卷”出新物种
据窄门餐眼数据,近一年,东莞咖啡门店净增长865家(2022年9月13日至2023年9月13日),位列我国内地城市近一年净增咖啡门店数量TOP4。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新茶饮委员会联合美团新餐饮研究院共同发布了《2023新茶饮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东莞平均每万人拥有7.7家新茶饮门店,位居全国第一。茶饮赛道中亮眼的数据,让东莞成为中国“奶茶第一城”,其背后也与茶饮历史、茶饮供应链、城市人口结构密不可分。

东莞与咖啡的缘分可以追溯到上世纪。1988年10月,速溶咖啡的鼻祖——-雀巢咖啡的生产工厂落户东莞,许多市民小时候经过南城厂区附近,都能闻到街道上氤氲着咖啡的香味。伴随着“味道好极了”这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语,雀巢成功打开了内地市场,也成为东莞这座“咖啡之城”的“金字招牌”。
“东莞有着成熟且完整的茶饮原料供应链,相比其他城市降低了创业的难度。”东莞市连锁餐饮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徐波说道,东莞的茶饮原料供应商从供应链源头上解决了研发和配方的问题,而茶饮经营者只需要做好门店的经营工作,大大降低了创业难度,使得茶饮门店在东莞“遍地开花”。
艾媒咨询发布的中国新式茶饮行业发展现状与消费趋势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国新茶饮消费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2—40岁之间,消费占比81%。新式茶饮在年轻人群体中备受青睐,东莞作为平均年龄约34岁的青春之城,也成为众多新式网红茶饮的目的地。“新生代成为主流消费群体之后,咖啡和新中式奶茶是新生代最青睐、消费品质最高的双子星品类。”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说道。同时,红餐网专栏作者翟彬还认为,咖啡正好满足广大年轻一代打工族提神醒脑的需求。

茶饮赛道中的亮眼数据,展现了东莞新一线城市的经济活力。“咖”位之争的背后,也同样折射出咖啡市场竞争步入白热化阶段。
“椒绿”的咖啡市场:“花活”频出 角逐下半场
以近日爆红的青椒拿铁为例,一个灯笼椒的成本3-6元不等,原材料成本不低,再加上灯笼椒形状大小不一,导致每杯青椒拿铁的分量也难以统一。“如果想尝试青椒拿铁,可以自带青椒到店请咖啡师帮忙做。”店主阿斌介绍道。
TANGO COFFEE于2021年开店,是高埗镇最早一批专注于精品咖啡的店铺。为了节省铺租与装修成本的开支,店主选择轻硬装、重软装的极简式水泥风格装修。相比于市区商圈的咖啡店,镇街的咖啡店存在着客源分散稀少的情况,为了提升咖啡店“被看见”的可能,店主夫妻二人不定期参加各类咖啡培训课程及新媒体营销论坛学习充电,自编自导自演,开起了自己的自媒体账号,分享着店铺创业装修故事、手绘装饰咖啡杯、特调咖啡制作技巧等。其中店里话题总浏览数据已达63.9万。“现在不再是闭门造车的时代,独立咖啡店不能只做周边几公里的生意。新媒体则是实体店‘走出去’最好的方式,除了咖啡店和主理人会让更多人看见以外,还会增加咖啡以外更多的商业可能性。”店主答道。


今年以来,大批创业者涌入咖啡赛道。当青椒拿铁成为咖啡店吸睛的营销策略,奇葩特调成为出圈捷径,背后却是咖啡店遭遇洗牌时刻的集体焦虑。
据红餐大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10月29日,全国咖啡门店数约有19.16万家,截至10月29日,今年全国新增咖啡店约9.5万家,关闭约4.4万家。咖啡店越开越多,咖啡店密度越来越大,生命周期却越来越短,最短生命周期只有2-3个月。
瑞幸与库迪等连锁品牌咖啡大打9.9元的价格战,不断地挤占独立咖啡店的生存空间。“对于独立咖啡店来说,跟风做9.9元咖啡,可能看到销量小小上涨,但对于店来说,几乎是不赚钱甚至亏钱的买卖。毕竟大品牌的供应链完善且价格低,独立咖啡店不能在纯粹低价层面上卷,得趁着这时候好好思考下店铺的定位”有乐咖啡的店主小熊说道。

“目前咖啡赛道的竞争有好处也有坏处,竞争激烈自然会把优质的咖啡店筛选出来!不过现在的网红咖啡店靠增加一些与咖啡无关的东西做核心。在我看来,如果真要做好一家咖啡店,还是要把精力放在咖啡本身上,专注把控好咖啡品质的稳定性上。”店主阿斌答道。
总策划 雷石鹏 何其洁
策划 殷昌盛 孙本源
统筹 官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