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 看“浙”里①|美丽乡村之治:杭州的面子和里子
东莞+ 2023-12-18 09:22:24

编者按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下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年来,浙江持续深化“千万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成效显著、影响深远。

广东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并将其作为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

东莞正以“头号力度”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近期,东莞日报社多路记者分赴浙江杭州、湖州、嘉兴等地,深入区县、镇街、村社一线实地调研,探寻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学习蕴含其中的方法理念。即日起,《东莞日报》、东莞+推出“百千万 看‘浙’里”全媒体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浙江省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年,杭州市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农村风貌发生巨变,乡村振兴产业蓬勃发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迈出新步伐。

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推进“千万工程”,杭州乡村的生态面貌、产业结构及治理方式被深刻重塑。从乡村环境整治,到乡村产业发展,再到奔向共同富裕,杭州如何实现乡村善治,又作了哪些创新探索?记者走进余杭区、临平区探寻其中的乡村治理密码。

■塘栖村房屋上的墙绘充满江南水乡特色

整治

“十不十宜”建设美丽乡村

“千万工程”从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入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走进杭州市临平区塘栖镇塘栖村,房子黑瓦白墙,路面干净整洁。村口房子的白墙上、跨河小桥的护栏上,彩绘充满江南水乡特色。家家户户门前都摆放着一黑一绿两个小垃圾桶,一个装易腐垃圾,一个装其他垃圾。沿街民房的围墙已经拆除,门前空地上各家摆放着栽种的绿植花卉。

道路旁边的一处展示栏上,排列着一组组塘栖村农村环境变化的对比照片。数年前还是村民堆放杂物的房屋后、水岸边,如今已经改建成亲水步道,新修的栈道从水面穿过,与清水步道相连。

“我们坚持生态绿色发展理念,建立农村环卫保洁制度,开展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然后逐步延伸扩展,开展农村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河道整治等,目前又拓展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就这样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临平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

但实际做起来并不容易。拆除违章建筑就是一块硬骨头。2016年,塘栖村借着区综合环境大整治的东风,通过拆除违章建筑、不雅建筑来改善杂乱的村容村貌。面对这项难度很高的工作,村党委书记唐国标二话不说,直接把自己名下仅有的一处辅房拆除。

同时,村里把每家每户要测量面积、拆除面积、拆除时间等做成公示牌在村里公示,这种“晒在阳光下”的做法,换来的是村民自拆。最后,仅用60天时间,塘栖村平稳拆除、整改农户735户,家庭作坊、小企业30家,共计面积超4万平方米。

“乡村的魅力和优势在于其有别于城市的生态基底、田园风光。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保护乡村味道,保留乡村特色。”临平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

如何保护乡村味道,保留乡村特色?在塘栖村的一个口袋公园里,宣传栏上展示的“美丽乡村建设‘十不十宜’管理规定”给出了答案。

“十不十宜”给美丽乡村建设制定了“正负面清单”。具体来说就是:不砍树填塘、破坏生态,宜保护自然、保留乡味;不用材突兀、取洋舍土,宜合理选材、凸显乡情;不过度硬化、大量铺装,宜控制面积、精巧生态;不照搬园林、脱离乡土,宜删繁就简、乡土绿化;不硬化河道、截弯取直,宜自然护坡、水土和谐;不乱建乱拆、破坏文脉,宜遵循规划、合法建设;不砌筑高墙、隔阻空间,宜通透开放、内外整洁;不乱画乱写、乱贴乱挂,宜恰到好处、简约内敛;不过度建设、画蛇添足,宜布局有道、实用实效;不粗制滥造、偷工减料,宜精雕细琢、精细管理。

当中的每一条都有具体的规定要求,如在用材方面规定,不得使用大理石、镜面石材、原色不锈钢、PVC塑料、高艳色材料及其他昂贵材质等与农村环境不符的建材和建筑构件。在园林方面规定,不得生硬套用城市园林绿化标准、种植胸径超过20厘米的大规格树木和移栽不易养护的苗木花草。围墙方面规定,不得新建高度超过1米的非功能性实体围墙,通透式围墙的实体墙部分一般不得超过60厘米,总高度不超过1.6米,倡导矮墙、绿篱,创建美丽庭院,做到内外整洁有序。

“十不十宜”可谓事无巨细,尽显绣花功夫。行走在临平区的塘栖村、新宇村,余杭区的小古城村、永安村,村容村貌脱胎换骨,美丽乡村处处是景。

■塘栖村倡导矮墙、绿篱,创建美丽庭院

共治

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钱三组,村庄与茶园、翠竹、稻田相互交融。民宅小楼星罗棋布,院墙低矮,用材古色古香,仿制小古城村出土文物的陶器展示嵌入院墙的小玻璃箱中。庭院内整齐整洁,村民种植的花草树木靓丽挺拔。漫步在村庄中,就像徜徉在公园里。

村口“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几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沿着村道再往里走一小段路,一株老香樟树挺立在池塘边。香樟树上悬挂着“樟树下议事”的牌子,告诉大家“议事”在小古城村的重要性。

“你看现在家家户户的围墙都是不超1.2米,但在2018年前,这些围墙都很高的。”小古城村党委书记林国荣说,能把围墙降下来,靠的就是“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这个法宝。

小古城村于2003年由三个村合并而成,为了更好解决各种村务管理问题,村干部就在村口樟树下召开村民会议,邀请村民代表进行议事。“樟树下议事”成为小古城村基层治理的品牌。

2018年,小古城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村党委在钱三组试点降低围墙,希望村民把自建的高围墙全部拆除,改成矮墙。

但建墙容易拆墙难。“花钱建起来的围墙为什么要拆掉?”“拆掉之后安全怎么保障?”……在议事现场,不少村民提出异议。林国荣回忆,当时村干部和村民代表摆事实、讲道理,大樟树下开了几次协商会都不了了之。为了打开村民的心结,村里组织村民代表到附近的美丽乡村考察,回来之后再进行民主协商。

事越议越明。降围墙一事最终被敲定下来。仅用21天就完成围墙拆除工作,83天完成建设目标。林国荣说,降低围墙的钱三组现在成了全村的门面,前来游玩的旅客增加,村民可以卖农产品赚钱,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要求降围墙。

今年6月,一位村民给林国荣发来微信说:“游客越来越多,天黑也有游客,很开心让游客吃到地地道道的绿色有机蔬菜和手工农产品,游客开心,我们也开心,天天都有收入,超过了上班工资。”

路越议越宽。小到增加停车位、修理沟渠,大到土地流转、项目引进,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

2021年,投资人找到林国荣想承包小古城村的一块地投资露营项目,并提出很有诚意的承包方案。林国荣告诉投资人,此事要与村里人议一议再说。

林国荣召集了村委会干部、村集体经济全资控股的杭州小古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代表、村民代表等约20人进行商议。小古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只收租金对村子长远发展没有好处。露营做好了,村里只有租金,露营没做好,砸了村子的招牌,影响后续招商。最终,村里商议的结果是,免租联营,村里拿分成。投资人同意了该方案,最终只用了不到半年就收回了前期投资,同时村集体经济有了增收,部分村民能在家门口工作,实现“三赢”。

小古城村探索出以“议什么”“谁来议”“怎么议”“议的效力”为基础,以“提、议、决、干、督、评”为关键步骤的“四议六步”民主议事工作法。在村党委的领导下,每个环节都有村民充分参与,带动村民参与到村庄治理和村庄发展工作中来,依靠“众人议”寻求发展最佳路径,以“众人干”奔向共同富裕。

小古城村也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80余项荣誉。在构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中,小古城村村庄美了,村民富了。村集体经济可分配收入从2005年的32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10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6700元增至2022年的52760元。

如今,在整个余杭区“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已经从盆景形成风景。径山镇平山村“乡贤论坛”助力乡村治理;良渚街道新港村探索和创新“草帽议事,田头协商”,中泰街道南峰村落实“村民说事、多方议事、长效管事”,真正将问题解决到位、落实到底……

风景不止在余杭区。在塘栖村的村道上,一张千家福照片向游客晒出全村人的幸福。“我们全体村民都在这张村的全家福照片上。”塘栖村宣传文化员庞佳玲说。

2016年塘栖村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村里以“房屋上梁”为契机,搞了一场“千家宴”,家家户户派代表参加。为了“千家宴”顺利举办,村里用45天时间,集中排查化解村里的各类矛盾纠纷。而在“千家宴”顺利举办后,村里的拆违工作得到快速推进。

塘栖村又先后举办了“千福宴”“千寿宴”“千禧宴”,分别邀请妇女代表、65岁以上老人、结婚10年内的夫妻,坐上圆桌讨论垃圾分类、美丽庭院工作,请年轻人回家乡走走看看,大家一起谋发展、促改革。

不断凝聚人心,大家群策群力,杭州的美丽乡村治理,处处彰显“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智治

随时随地网上议事

浙江数字经济发展迅速,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数字赋能随处可见。今年8月,余杭区正式发布“众人议事厅”应用场景,打破了传统议事模式的时间、空间限制,让村民随时随地即登即议。

“众人议事厅”前期在径山镇试运行,而小古城村是试用的主力军。在小古城村党群服务中心,硕大的电子显示屏上展示着“众人议事厅”的页面。“现在众人参与议事,从线下转到云端,直接点开APP或小程序就可以参与。”林国荣说。

小古城村会上网的村民人人注册,对村里的生态环境、市政设施、清洁卫生、进出安全、文明法治、停车困难等各方面的情况和问题,都可以直接在手机端提交意见建议,实现“人人可报料、户户可参与”。屏幕上的数据显示,众人议事厅的参与率达到98.8%,用户活跃率达到95.89%。

屏幕上显示,一个关于今年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如何做的议题正在商议中。该项目涉及区财政补贴150余万元,与小古城村的两个村民小组有关。针对这个议题,两个小组的村民围绕围墙建设、道路拓宽、污水处理等提出意见建议,意见建议收集结束后进行方案投票表决,然后公示方案,让村民对方案进行评价。进入实施阶段时,在网上公布施工日期,村民可以参与监督,工程完工再进行落实公示。

今年杭州亚运会前,小古城村苕溪营地游客爆满,随之而来的停车和交通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村里通过“众人议事厅”发出议题,发动老干部、老党员、组长代表和村民代表参与协商。经过众人商议,最终提出开辟“共富车位”、临时车位,进行专人引导等办法来缓解停车问题。如今,村子里的“共富车位”除了可以供人停车,空置的时候还给老人跳广场舞提供了新场所。

“从发布议题到落实公示,全链条数字化。”林国荣说,即使普通游客,也可以在“众人议事厅”通过“游客入口”反映情况。

余杭区发布的“众人议事厅”属于浙江省首家区域(区县)议事协商平台。这个平台既是民主协商平台,也是问题反映平台。根据有关介绍,“众人议事厅”应用场景构建了“区-镇街-村社-网格”四级议事协商闭环体系,打通“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条议事协商、民意收集渠道,涵盖了“区—镇街—村社—网格—村(居)民”五级主体。同时,“众人议事厅”还与“余智护杭”基层智治平台形成事件流转交办的交互体系,实现了全时空民主协商、全层级分层协商、全领域覆盖协商、全主体参与协商、全流程规范协商。

从“樟树下议事”到“众人议事厅”,从线下到线上,平台更多元,但始终围绕“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数字赋能下,“人人融入治理体系、人人参与治理过程、人人共享治理成果”加快构建,进一步筑牢乡村共富的和谐善治之基。

记者手记

积极进行基层治理新探索

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

浙江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年,杭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鼓励基层探索,全面提升善治善成的乡村治理水平,展示出乡村治理新气象。

近年来,东莞强化党建引领,优化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加快打造大湾区和谐善治新高地。在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落地见效过程中,东莞实施九大行动,其中就包括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行动。

将杭州的美丽乡村治理密码与东莞实际相结合,推动东莞基层治理能力向现代化迈进,可以有如下思考:

一是村社要敢于创新,积极进行基层治理新探索。在杭州采访过程中,每到一个村,大家都对村里的“头雁”赞不绝口。有村民因为享受到“千万工程”带来的美好生活,有感而发通过微信对村党委书记的付出表示感谢。赢得群众的好口碑,离不开“头雁”既自己带头,又勇于创新。塘栖村党委书记带头拆除自己名下的唯一辅房,通过举办“千家宴”“千福宴”等凝聚人心,促进发展。小古城村从“樟树下议事”探索出“四议六步”民主议事工作法,推动乡村和谐善治。东莞的村社“头雁”要进一步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的实践。

二是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完善机制,提升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效能。“樟树下议事”“乡贤论坛”“草帽议事,田头协商”……在杭州市余杭区村村都有议事平台,人人都可参与议事,并建立完善的议事机制,群众可监督、能评议。同时,强化数字赋能,搭建线上平台,群众可随时随地参与议事。东莞在进一步擦亮现有基层治理品牌的同时,可以通过搭建社区议事会,建立健全微议事机制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强数字化赋能,便利群众参与议事,为村社发展献计出力。

三是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推动“我建议”变“一起干”。小古城村“四议六步”工作法中的“六步”已经从“提、审、议、决、督、评”变为“提、议、决、干、督、评”。一个“干”字之变,其内涵是“众人干”。随着小古城村美丽乡村建设、美丽经济发展取得实实在在成效,群众对奔向共富充满激情,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从过去的看着党员干部干,到如今在党员干部带领下大家一起干。“双万”东莞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需要持续提升城市综合环境,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更好覆盖常住人口,进一步激发千万人口家园意识,推动千万人口更加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监制:张树坚

总策划:雷石鹏

策划:敖剑锋 黄涛

统筹:沈勇青 林朝丰

文字:首席记者 林朝丰 图片:梁浚锋 视频:梁浚锋 编辑:唐嘉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