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市|一个时代和群体的重要见证!作家丁燕“工厂三部曲”分享会在东莞道滘举行
东莞+ 2023-12-17 20:07:56

12月15日,作家丁燕“工厂三部曲”分享会在东莞道滘镇也文也武文创园举行。

丁燕,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广东省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2023年10月,当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了丁燕的“工厂三部曲”(《工厂女孩》《工厂男孩》《工厂爱情》)后,这个链条状系列作品即刻获得了各界的好评——李敬泽、邱华栋、周国平、李建军、洪治纲、张慧瑜、王晖、晏杰雄等人都给予“工厂三部曲”很高的评价。

丁燕表示,“工厂三部曲”的创作并非提前预设,而是被时代浪潮推搡着,一步一步完成的。“如果没有南迁广东,如果没有身处这样的时代,如果没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这部七十万字的系列作品是不可能诞生的。”

“改革开放后,东莞从香飘四季的农业县转身为世界闻名的制造工厂,而丁燕的作品恰恰为这个转型提供了重要文本。”在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柳冬妩看来,“工厂三部曲”系列作品就像纪念碑,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城乡巨变具有见证意义。

“这部作品有可能让东莞文学走向世界,让丁燕成为世界性的作家。”他还认为,“工厂三部曲”还具有文学史上的意义。在他看来,丁燕的成功并不是因为她写了工厂题材,而是她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文学性。“她和采访对象同吃同住同劳动,把文学的触须扎入生活的最深处,最终才有了现在的作品。在我看来,‘工厂三部曲’是一部经过艰苦的田野调查和锲而不舍的勤奋创作,最终用心用情浇铸而成的时代大作。”

当评论家郭婷读完“工厂三部曲”后,坦言自己最喜欢的是《工厂爱情》。她认为丁燕的创作风格既有当下性,又有先锋性。她感慨自己虽然经常从工厂路过,但对发生在里面的悲欢离合却一无所知。她认为丁燕具有强烈的悲悯情怀,总是怀着一颗慈母之心去观察和写作。正因为丁燕读懂了工厂男女的内心世界,所以才能把他们的血与泪、爱与痛解读得特别到位。她认为英国、法国和美国在工业革命时期都出现了反映那个时代的重量级文学作品,而丁燕的“工厂三部曲”就具有这样的意义。

道滘作协副会长袁有江坦言,自己1993年从安徽南下广东,开启了十年打工生活,其后又创业近二十年,所以对工厂生活十分熟悉。他发现新版的《工厂女孩》和《工厂男孩》不是简单的修订,而是大刀阔斧地删除了一些章节,又增加了七万字的新内容,变动相当大;同时,新版的内容中还增加了一些符合当代生活的元素:老板们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和工人们一起探讨如何解决问题;新一代的产业工人更加自尊、自爱和自强,更有目标感。他认为,这部系列作品展现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制造业在珠江三角洲的迅猛发展,描绘了发生在岭南大地的剧烈变迁,再现了中国产业工人经过困顿后努力调整,最终成长的心路历程,并对中国制造业的变化和发展作了深度思考。

道滘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叶建波在阅读“工厂三部曲”,也觉得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题材,陌生的细节。“那车间里的味道,那男工女工的眼神,那出租屋里的光线,没有亲历的人无法感受得到。”他感慨道,作家丁燕能深入工厂十二年,以超强耐力创作,最终完成了这个大体量的系列作品。“这是一部充满了光亮、温暖和希望的时代大作,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道滘作协会长朱澜对此表示认同,认为“工厂三部曲”所写的故事,就是我们自己的故事。他也盛赞这是一部具有纪念碑意义的作品。

在东莞文艺名家吴妮家的书架上,有两本书显得特别特殊——在《工厂女孩》的扉页上,签着“2013年8月25日,乌鲁木齐”;在《工厂男孩》的扉页上,签着“2016年,东莞”。2023年,当她打开刚刚出版的“工厂三部曲”时,不禁感慨万千。“丁燕不是在写作,就是在去写作的路上。”她认为,丁燕的成就和她的勤奋、自律与坚持是分不开的。

诗人杨华之认为,“工厂三部曲”既大气又细腻,整部作品体现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工厂男女所具有的,也是丁燕所具有的。”杨华之表示,这个系列作品是一个高地,树立了一种榜样。诗人郭玲芙认为,“工厂三部曲”的语言是滚烫的,人物是鲜活的,立意是开阔的,能一下子就把读者的心抓住,读起来就舍不得放下。作家周丽君认为,丁燕对时代保持着一种特殊的敏感,所以她能把工厂生活描绘得入木三分,能将每个人物塑造得特别鲜活,而那些细腻、精准又深刻的心理描写最让读者难忘。

在分享会结束之时,丁燕表达了对道滘镇的深厚情感,她不仅长期居住在道滘,而且《工厂女孩》《工厂男孩》再版时的补充内容也采访自道滘工厂,所以“工厂三部曲”和道滘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如果作品是一朵花,那这朵花是否能绚烂开放,取决于它的根系是否发达、泥土是否有营养,阳光是否充足。”她感慨地说:“如果我脚下没有这片热土支撑,这些花朵便不可能诞生。”

文字:沈汉炎 图片:采访对象供图 编辑:陈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