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清溪镇铁场村广缘庵,东江纵队在此设立干部培训班,以培训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党政军各方面的干部,见证了清溪的烽火岁月。
80年后的今天,这个曾经的山区小镇重焕新生,“光电硅谷”灿然崛起,已成为大湾区光电通讯产业的重要一极。
岁月不居,奋斗不息。80年过去,清溪大地早已换了人间。如今,走过一条路、看过一处纪念馆、经过一个旧址……重温历史不仅是为了缅怀先烈,更是为了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如今的繁荣,见证了清溪从“切薯片”到“切芯片”华丽蜕变。在产业转型加速跃迁变革中,清溪审时度势,抢占新能源“新赛道”,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奏响了奋进的昂扬乐章。
转型升级
成就珠三角“光电硅谷”
走进位于清溪葵青路的东莞市显隆电机有限公司车间,看到技术工人正熟练操作机器对轴承座进行加工。
“产品误差必须小于五分之一根头发丝,而这种程度的误差还只是粗加工阶段,后续还要继续进行深度加工,让产品的精度更高。”该公司副总经理简相华说,显隆电机专业研发、生产高精密电机设备核心零部件,属于光电通讯产业中的基础企业,规模和技术水平稳居全国行业前列。
在清溪,像显隆电机这样低调而又实力雄厚的光电通讯企业不在少数,他们共同铸就清溪光电通讯产业的脊梁。
清溪,为什么会聚集如此众多的光电通讯企业?究其原因,其实并非偶然。光电通讯产业对生产环境有非常苛刻的要求,坐拥青山绿水的清溪,自然就成为了光电通讯产业厂家的首选投资地。
而在抗战时期,坐拥青山绿水的清溪引来日寇的觊觎。1944年3月至6月,日寇为尽快修通广九铁路,来到清溪砍伐松木用来做火车枕木。飞鹰队按东纵指示,在此围绕敌我砍树与反砍树展开激烈的斗争。最终,广九铁路不能顺利通车,使日寇打通“广九线”的企图成为泡影。
上世纪,清溪还曾由于地理及交通等因素,被誉为东莞的“西伯利亚”山区小镇,在招商方面捉襟见肘。当时,清溪镇党政领导干部审时度势,瞄准电子电脑行业进行大招商,“抢”回了电子电脑的部分龙头企业。随着国际知名的光宝、NEC、光平、实盈、群光等电子企业在清溪投资设厂,为其提供零配件的“上游产业”、周边产业及协办厂商也纷纷跟进。清溪完成了从“切薯片”到“切芯片”华丽蜕变。
如果说清溪早期引进的电子电脑产业是“抢”来的话,那么清溪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光电通讯产业集群崛起则是给“逼”出来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清溪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清溪镇许多传统的电子电脑企业生存压力加大,从业企业数从2007年最辉煌时期的256家,减少到2014年的187家。痛定思痛,清溪开始着手布局产业的转型升级,制定了打造特色型工业和高标准建设光电通讯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目标。
一家家企业转型升级成功带来了强劲的示范效应。飞宏电子从生产手机充电器,到生产新能源充电桩配套产品。再如,湘华五金从大型计算机机柜生产,到生产新能源汽车电池配套材料的转变。
数据是最精练的体现,最直观地反映出清溪在迈入“光电硅谷”时代后所迸发出的生机。光电通讯产业已成为清溪第一大工业支柱,正在为清溪发展升级、跨越式崛起提供日益强大的内生动力。据统计,当前清溪全镇共有光电通讯相关企业1500家,规模以上光电通讯相关企业近400家,产值达到515.1亿元。产品涉及LED、光伏太阳能、新型显示器、无线通讯设备、手机及相关电子元器件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集群。
岁月不居,奋斗不息。昔日东纵抗战80年已然过去,清溪大地早已换了人间。近年来,清溪镇围绕“融合先锋、智美清溪”的战略目标和价值追求,加快崛起产业大镇,匠心雕琢生态大镇,倾情打造文化大镇,一跃成为全国百强镇。
2022年,清溪GDP达到363.8亿元,全国百强镇第33名。全镇规上工业企业达831家,高新技术企业达316家,专精特新企业达89家,形成了光电通讯、婴幼童玩具、新能源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毫无疑问,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清溪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再谋支柱
抢占新能源“新赛道”
1944年11月,中共路东县委成立,随即在清溪铁场举办开辟山区政权训练班和党员骨干训练班, 对140多名党政军干部进行培训。学员毕业后,组成两个工作队,称为铁流工作队和洪流工作队。
当时,根据地注重经济、文化教育、统一战线等工作。因此,中共路东县委派出铁流工作队和洪流工作队分赴清塘区和常平区,发展党组织以及民兵和农会组织,建立民主政权,发动群众参军,开展减租减息,发展生产,为最终夺取抗战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前,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角已经响彻南粤大地。清溪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精神,闯难关、涉险滩、蹚新路,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再创清溪新奇迹。
守住优势产业,培育新兴集群。近年来该镇新能源产业产值在全镇总产值的比重不断增大,新能源产业是清溪镇大力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溪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清溪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立新柱、促转型”“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等工作部署,抢抓“双碳”战略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的风口机遇,全力以赴精准招商,挖掘存量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增资扩产潜能,努力在战新产业“新赛道”上赛龙夺锦、走在前列。
位于清溪镇的广东铭利达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铭利达”),是中国精密结构件智能制造行业的领军企业。2015年,随着国家《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企业创始人陶诚宣布一个重要决定:切掉燃油汽车零部件业务,将重心放在新能源汽车结构件业务上。
凭借多年练就的强大“内功”,切换新赛道的铭利达在仍旧保持着持续成长,并迅速形成光伏+储能+新能源车“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新格局。2019年-2022年,即使在新冠疫情流行和逆全球化经济政策影响的四年里,企业年复合增长率达33.24%。
铭利达切换新赛道发展新能源领域只是清溪镇招引、培育新能源产业的一个缩影。随着朗泰通、吉瓦森林、宜安液态金属、康特等多个新能源项目落地建成投产,新能源产业将成为清溪另一支柱产业。清溪镇经济发展局主要负责人说,目前清溪镇新能源企业共有56家,年产值135.8亿元,在建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50亿元。
放眼未来,600亿级光电通讯、300亿级婴幼童玩具和200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必将为清溪经济社会注入蓬勃生机。

监制:张树坚 李炳球
总策划:雷石鹏
策划:虞清萍 敖剑锋
统筹:许愿坚 黄涛 沈勇青
史料审核: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