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由广东省文明办指导,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办,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东莞市作家协会等协办的文学赋能制造强省建设主题志愿活动,在东莞鳌台书院举办。本次活动旨在以文学方式更好地服务中心工作和制造强省建设。省内各专家学者以及文学爱好者、市民群众等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现场举行了广东文学志愿服务东莞队成立仪式。据了解,东莞市作协组建的文学志愿服务队,目前人数已达到200多人,“文学莞军”的崛起在国内文坛引起高度关注。
市作协主席胡磊向记者透露,协会下一步将通过队伍规范建设,体现文学志愿服务队伍“专业、务实、活跃、文明”的对外形象,以形象展现风采、展现姿态、展现魅力,以服务、实干、创新的精神谋求工作实效。同时,市作协将继续扎实开展好“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东莞作家写中国”“东莞名作家进校园”“东莞荷花文学奖”等系列文学品牌活动,为繁荣东莞文学事业奋力前行,奉献文学应有的力量。
延伸阅读
为推动新工业题材文学创作,讲好制造业当家的广东故事,本次活动还举办了两场专题文学讲座。杨克老师在专题讲座中强调了当下新工业诗歌写作的重要性,并指出东莞有着丰富的写作题材。他认为,写作题材的选择是关键,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如新工业文明、高科技、虚拟世界、科幻时代、多维空间等。同时,他强调写作要有画面感、意向和场景,要具体、具象,并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写作过程中,杨克老师还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题材要新颖。选择与众不同的题材,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加作品的可读性和吸引力。二是角度要不一样。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可以让人眼前一亮,增加作品的独特性和深度。三是语言要活泼,不能太生硬。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可以让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增加读者的阅读体验。
丁燕老师则在专题讲座中对新工人文学写作的可能性进行了深入探讨。她从新工人文学的价值和意义、中国工人文学发展的脉络、以“工厂三部曲”为例剖析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以及新工人文学发展的可能性等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她鼓励广大基层作家和青少年文学爱好者扩大阅读面,通过广泛阅读更全面地了解世界,拓展文学视野和创作疆域。她认为,只有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创作能力。同时,丁燕老师还强调了写作的创新性和时代性。她认为,新工人文学要紧跟时代步伐,关注当代工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展现新时代的特点和精神风貌。
相关链接
近年来,东莞围绕“双万”城市新起点新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深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聚焦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核心任务,助推东莞文学实现“异军突起”,奋力开创新时代东莞文学事业新局面。
到目前为止,东莞共有中国作协会员103人(包含“中国作家第一村”作家),副高以上职称作家45人,形成了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长安文学现象”“桥头文学模式”等引人注目的文学群落,在岭南甚至全国文学界产生广泛影响。其中具有深厚人文传统的鳌台书院,长期以来致力于文学的阅读、创作、研究、培训、交流等文学活动的构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东莞市作家协会首批十个文学创作采风基地之一。

东莞文学志愿服务队方面,也在国内文坛引起高度关注。其中丁燕的《沙孜湖》、塞壬的《奔跑者》入选第七届全国鲁迅文学奖提名奖;陈启文的报告文学《海祭》《血脉》先后荣获广东省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莫华杰、谢友祥,谢莲秀、香杰新获得第十一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文学类);杨双奇的短篇小说《清清沱江水》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曾小春的小说集《公元前的桃花》获第八届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长篇小说《手掌阳光》获第九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文学类);柳冬妩荣获第五届、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等奖项;曾明了的中篇小说《黑嘎》、汪晟的中篇小说《子非鱼》获得广东省第七届鲁迅文学艺术奖。2022年东莞市作家协会被中国作家协会授予“全国基层组织先进集体”称号,“东莞作家写中国”项目先后入选中国作家协会、广东省作家协会2023年度文学志愿服务示范性重点扶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