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大岭山进入2.0时代
东莞+ 2023-11-06 08:42:31

走进大岭山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指挥厅,宽敞明亮,巨大的电子屏上,跳动着从各个部门汇聚的数据信息,一目了然。

2019年,东莞全面启动数字政府建设,将数字政府作为引领创新、驱动转型、塑造优势的先导力量。大岭山同步谋划“智慧大岭山”建设,开展以“网格化+数字化+运营中心”为基础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打通“横向”“纵向”数据壁垒,夯实数字底座,形成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智网工程”指挥调度中心、重大事件应急保障中心三中心合一的“城市智脑”,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的“指挥中枢”和“末梢神经”。

今年,是大岭山镇数字政府迈向赋能基层社会治理2.0时代的第一年。

论智慧城市建设,大岭山一直在全市前沿探索。无论是去年作为东莞市支撑单位,助力东莞市荣获“2022世界智慧城市大奖·治理大奖”,还是在镇域治理应用多点开花,成立信息化建设专班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大岭山智慧城市运营中心一直在以信息化、数字化赋能基层社会治理,“解锁”新场景,让这座城市不断焕发经济新动力和发展新活力。

■大岭山镇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指挥厅 记者 罗曼 摄

建强社会治理指挥“大脑”

重复巡查、巡查工作人员不足、数据资源独立且分散、欠缺现代可视化手段……四年前,大岭山基层社会治理的问题正一个个跃出平静水面。

问题既显,如何破题?

搭上建设智慧城市的快班车,大岭山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从2019年11月开始筹划大岭山镇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历时两年多,于2022年1月正式启用大岭山镇智慧城市运营中心,集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智网工程”指挥调度中心、重大事件应急保障中心于一体。

“智慧城市运营中心相当于大岭山镇数字化支撑基层社会治理的指挥中枢和智慧大脑,也是‘数字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升指令传达和基层末梢执行力。”大岭山镇智慧城市运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运营中心的理念是共享人员、共享数据、共享资源、协同办公。大岭山镇正打造“网格化+数字化+运营中心”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推进“一网统管”,充分链接已有资源,破解共享难题。

然而,运营中心如何实体化运作起来?经探索,全镇范围内实行“1+6+23”三级指挥调度架构,即“1个镇级指挥调度中心(运营中心)+6个片区指挥调度分中心+23个村级指挥调度工作站”,形成“中心指挥、片区调度、站点执行”的细致管理模式,充分激活镇级社会治理的“指挥中枢”和基层社会治理的“末梢神经”。

如今,数字办和网格中心成为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常驻单位,并推动公安、城管、消防、应急等13个部门进驻,现有各部门日常指挥调度人员27人,充分打破信息孤岛,在实体化运作过程中支撑基层治理各项工作高效运作。同时,运营中心引进6位工程师,推进智慧城市平台的搭建与完善。

“城市大脑”的推进使用倒逼工作流程的再造,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创新,资源使用的优化,这个过程中总会遇到“绊脚石”,比如具体问题责任不明确。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今年6月以来,大岭山镇党政办发挥督查督办作用,入驻运营中心督查督办问题处置。中心将网格管理员巡查发现难以协调解决的问题隐患及时报送至督查组。截至目前,由督查组发放督办函10余份,有效解决商铺无序占道经营、利用雪糕桶等物件霸占公共停车位等问题,促进运营中心顺畅运转。

运营中心还结合辖区实际,以具体工作方案推进智慧城市运转,拟制了《大岭山镇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工作方案》《大岭山镇智慧城市运营中心管理制度汇编》,并一一贯彻执行。

赋能基层“智”理应用多点开花

“打开风险源一张图看看。”8月,大岭山镇发生严重内涝时,根据领导指示精神,运营中心迅速启用数字化工具支撑防洪防涝工作。

从这幅图可以看到清晰的易涝点,数字办陆续将城市部件、各类风险源、应急物资等共3万多数据做数字化处理并上图,形成如今可视化的风险源一张图。

■大岭山风险源可视化一张图

若要查看现场,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雪亮平台和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实时监测积水情况,支撑领导在较短时间内决策应急方案,调用应急物资等工作。

这只是大岭山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的一个缩影。目前,大岭山汇聚了公安、市场监管、智网等单位数据,通过大数据汇聚分析,形成丰富准确的地址库、人口库、法人库以及各特色专题库,是展现大岭山动态的数字名片;逐步提升智脑二期支撑能力,充分整合视频设备,搭建天空、低空、地面一体化平台,让天空、低空、地面“三张图”一屏尽览;通过在线填报工具,解决人工催办、整理数据以及重复报送等一系列问题,累计填报次数达78万次;初步构建智慧城市数字孪生能力,通过地图基础平台,完成了大岭山镇建成区域约46km2的倾斜摄影数据采集。

在不断强化“城市智脑”,支撑镇域整体社会治理数字化的同时,大岭山还支撑各部门信息化方面的管理工作,促进基层“智”理应用多点开花。

建设大岭山镇数字城管二级平台项目,已支撑镇城管分局处置案件28688宗,结案率达到99.8%;打造大岭山镇电信诈骗警情分析专题,协助公安分析案件达919宗,持续保持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双下降趋势……

■电信诈骗警情分析系统

一串串数据皆表明,大岭山以数字化技术和手段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取得显著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城市智脑”并非简单运用数字技术,其本质是数字化改革,亟须革新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与手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打开人居环境专题版面,清晰的村(社区)排名图浮现在屏幕,一系列量化指标一览无余。

“以前想要评估人居环境质量,很难找到抓手,整改力度弱,台账不清,效果不明显。去年,人居环境专班进驻运营中心,我们中心每日对各村(社区)人居环境问题处置率进行排名,通过倒数通报、问题照片晾晒、村书记表态发言等方式推动各村(社区)履职,改善人居环境。”大岭山镇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工程师之一陈雪表示,人居环境问题的创新数字化解决方案已形成一种可借鉴、参考的模式,可以推广到同类型的社会治理问题。

走进大岭山的村(社区),可以看到,违章搭建、杂物乱堆乱放等问题得到有效改善,村(社区)变得更为干净了,绿植覆盖面积也逐渐增加。

今年以来,大岭山共发现各类人居环境问题256564条,结案率保持在99%,各村(社区)均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整治工作效果显著。

在污水治理方面,大岭山以数字政府推动全镇碧水保卫战,致力于守护洁净宜居环境,大岭山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根据“污水主干管网站点-排水地块管网站点-污染源头溯源”的溯源思路,投入140套微型监测站、4套便携式水质监测设备和1套便携机器人,实现水污染防治智能监测,今年7月投入试运行以来,已辅助大岭山生态环境分局精准整治两起企业违规排污事件。

数字化转型浪潮迭起,城市化与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深化。在省、市高质量发展的号角下,大岭山数字政府建设提速升级,不断丰富各领域数字应用场景,城市大脑继续向“治城”延伸,治理更为“心中有数”。

■大岭山镇水污染告警溯源管理平台

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近年来,大岭山发力“一网统管”,接入“雪亮工程”、建成“空天地”平台、综合指挥调度平台、执法记录仪、“无人机”巡查等系统平台赋能支撑智网工作,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平时我和同事要负责出租屋和‘三小’场所的消防检查、人居环境巡查、劳资纠纷解决等事项。”陈彩屏是大岭山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一名网格员,在“多员合一、一员多用”的制度推动下,她的事项清单增加了一百多项,从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推进到“贴身服务”。

“以前各部门都需要建立自己的巡查队伍,现在运行机制改革后,解决了巡查力量不足的难题,全镇共有21个入格部门,共用一支网格巡查队伍,网格中心巡查员共475人,工作于全镇125个网格当中,目前已整合498项入格事项,其中镇级有106项。”陈雪介绍大岭山正在运行的“一网协同共治”模式。

在这个模式下,大岭山建强综合网格,配齐配强综合网格员,一是网格中心专职网格员,根据入格事项积极排查各类问题隐患上报至智网系统;二是专业网格员,目前大岭山镇应急、公安、消防等10个部门划分了业务网格,在对应网格中开展网格化的专业巡查和事件处置工作,共227人;三是社会各界兼职网格员。

以城管工作为例,专职网格员巡查到的一手信息将会流转到城管的相关管理后台,大岭山城管分局入驻运营中心的工作人员就能及时处理,“一直以来,城管分局和网格中心联系就比较紧密,有17项入格事项,入驻后双方沟通效率更高,一个月能处理一千多个案件。”大岭山城管分局的工作人员介绍道。

■网格员巡查人居环境

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垃圾堆积……越来越多的“智慧眼睛”实时紧盯、监督问题场景,为领导决策提供一手信息。

“叮叮!”8月,生态环境分局执法人员手机收到了一条异常报警信息,在水污染告警溯源客户端能看到一片绿色指标中间夹杂着一些红色警报。沿着系统提示方向排查,执法人员发现一个站点井接入的支管正在排放大量呈灰色、浆状的污水,根据平台监测数据及管网走向排查,最终确定某企业正在排放含偏碱性、高浓度氨氮、高浓度COD的灰色浆状污水,执法人员依法整治该违规排污事件。

“城市智脑”正实现由“建”向“用”的转变,科学“智”理正在代替传统人海战术治理。“只要呼叫网格员,他的执法记录仪就会进入开机状态,我们可以实时连线视频对话,还可以让无人机飞行直播,坐在指挥厅能够直击现场,同时将决策部署第一时间传达到现场,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陈雪表示。

■六架无人机飞行直播画面

打造现代化城市治理新范式

区域治理能力现代化,背后必须有数字化、信息化的力量作支撑。

从多次标杆点调查研究,到2020年成立数字办,专职数字政府建设、搭建IOC(智慧城市智能运行中心),再到2022年启用大岭山镇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各项工作运转逐渐进入轨道,大岭山花费两年多的时间,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建设数字政府,推动城市智慧化运作。

在2022年,东莞市获得“2022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其中,大岭山镇人民政府是东莞申报大奖的支撑单位,备受关注,成为以“网格化+数字化”打造智慧城市新范式的一个成功实践。

“我们镇党委书记是运营中心总指挥长,亲自抓项目,多次召开协调会,推进运营中心实体化运作。”大岭山镇智慧城市运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大岭山启动智慧城市1.0模式,逐步完善软硬件设施,创新性打造运营中心,引入“一网统管”模式,基本实现一网协同共治、一网指挥调度、一网纵观全局、一网感知态势。2023年,大岭山则迈入智慧城市2.0时代,“一网统管”模式逐渐成熟,实现人员、数据、资源、设备的共享,取得卓越成效。

今年9月,为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大岭山镇数字办成立信息化建设专班,重点推进“百千万工程”业务指标体系、数据支撑体系和专题库、综合信息平台等建设工作,实现“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的“一网统管”。

运营中心目前已突破以二标四实为代表的动态人口数据,以智网三期、12345热线相关数据为代表的社会治理基础数据,以市场主体和企业数据为代表的企业(经济)专题数据这三类关键数据共享瓶颈,汇聚123项政务数据资源。

无数的数据交汇于此。依托数据流,大岭山实现业务流、执行流、决策流的流程再造与机制重塑,为重大事件决策调度提供了指挥平台,不断延伸应用场景。

展望2024年,就基层社会治理专题建设而言,在市政数局的指导下,大岭山镇将做好基层治理综合调度平台在大岭山镇的创新应用,让基层减负增效,明确“一网统管”的管理对象、责任边界和作业流程,做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从根本上推动“多员合一、一员多用”的“大综管”治理模式。

“我们将进一步全面摸清数据家底,统筹推动各业务部门参与大岭山镇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深化数据资源体系和数据应用体系建设。”大岭山镇智慧城市运营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道。

不止于现在,更关乎未来。据介绍,大岭山镇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将提升对基层治理的信息监测、研判分析、辅助决策能力,赋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社会治理的“大岭山样本”,通过持续运营,让越来越多数字化场景应用落地,推动大岭山镇基层社会治理真正实现顺畅运行、均衡发展、自我迭代。

文字:罗曼 图片:罗曼;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唐嘉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