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在东莞,实在太太太太太好吃了!
东莞发布 2023-06-22 15:18:03

如果没有三个胃

不建议在东莞过端午!

东莞的应节美食实在太好吃了!

😋😋😋😋😋

下面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吧!

👇👇

 

0

1

睇龙船不吃龙船饭

体验感少一半!

 

“氹氹转,菊花园,炒米饼,糯米团,阿妈叫我去睇龙船......”众所周知,东莞人对龙舟有着独特的情结,东莞端午节是“龙舟月”,《广东新语》卷十八载:“广中(珠江三角洲)龙船,惟东莞最盛。自五月朔至晦(从初一到三十),乡乡有之。”东莞从四月初八“龙舟鼓打嚓”,直到五月底,时间长达一个多月。

 

图片

▲龙船饭

 

有人说,看过龙舟,吃过龙船饭,才算过端午。此话不假,如果在东莞看龙舟,那必须吃上一碗香喷喷的龙船饭。

 

图片

▲龙船饭所有配料都要切丁

 

龙船饭原本是用来犒劳参加龙舟比赛的划手的,后来慢慢演变成一道民俗美食,其材料包括腊味、火腿、虾米、瘦肉等配料,辅以冬菇、鸡蛋丝、胡萝卜丁、豆角等小菜,再用白糖、蚝油、酱油、盐等进行调味,口感咸香适口,营养丰富,好吃又管饱。

 

图片

 

除了特定比例的粘米和糯米,各地的龙船饭因各地的习惯而采用不同的配料,所以各地的龙船饭又有细微的差异,形成了各自特色。

 

而龙船饭有特定的要求,就是骨头、鱼刺等硬物是绝对不能出现,其余配菜也必须全都切丁、单独炒制。

 

等到米饭蒸熟,再将烹制好的食材与米饭混合,往里头加入调味料充分搅拌,直到米饭充分吸收汁料的鲜香,一碗香喷喷的水乡龙船饭就出炉了。

 

 

0

2

大家都叫“粽子”

形态、味道却各不相同

 

如果说龙船饭能带来碳水的快乐,粽子更是过犹不及。东莞地貌多元,习俗多样,由于制作方法和馅料的差别,风格迥异的粽子超过二十种。

 

要说东莞的粽子,就不得不说道滘粽。

 

美食家蔡澜先生曾经说过:我喜欢的是东莞的道滘粽,道滘的粽子自古以来就很好吃、很有名,那个馅里面包着一块浸过糖的肥猪肉,而那块肥猪肉,经过蒸制以后,整块肥猪肉溶化在糯米之中,又香又甜又咸,的确是美味,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的粽子。

 

大部分人认为的道滘裹蒸粽,其实是道滘粽里面的咸粽,这也是蔡澜先生所说的同款。

 

粽子用料十分讲究,选用晚造糯米、精选绿豆、上等咸蛋黄、五花腩肉,配以佐料蒜蓉、沙姜、五香粉等,用泡软洗净的上好青竹粽叶包好,加以东莞咸草绳捆绑密实,经沸水浸泡,明火滚煮。

 

图片

▲用粽叶做成一个漏斗形状,再裹上馅料

 

 

道滘裹蒸粽之所以成为道滘头号美食,在于其最大的特色是味道浓郁、馅料丰富,切开时色香味俱全,卖相极佳,吃起来香软可口。

 

图片

▲道滘裹蒸粽香气扑鼻,令人垂涎。(来源:龚名扬)

 

裹蒸粽要趁热吃才香,解开粽叶,用刀切开,再撒上一层白糖粉,那种口感,真叫人回味无穷。

 

图片

▲粽子使用到的五花肉、咸蛋黄、绿豆

 

各家的配方不一,也导致了各家粽子的味道不一,大部分东莞人一口就能分辨哪家才是熟悉的味道。

 

光在万江一个街道内,粽子的口味就发展出了多个分支。无论是甜而不腻、刻上“非遗”标签的庾家粽,还是传承三代人的水蛇涌姐妹粽,还是用柴火烹煮的大汾社区珍姨夫妻粽……同样都是粽子叶、糯米、绿豆、咸蛋黄、五花肉的组合,味道却各不相同,甜度、咸度也不一。

 

图片

图片

 

而在盛产香蕉的麻涌,裹蒸粽又发展到了不一样的形态——把香蕉的衍生品发挥到极致的麻涌人选择了用蕉叶代替粽叶去制作粽子。

 

图片

图片

▲麻涌蕉叶粽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麻涌就地取材,“一方蕉叶制一方粽子”,着实让人不得不佩服当地人的智慧。

 

图片

▲蕉叶粽切开后

 

东莞水乡片区的粽,同一条粽里既可以吃出甜味,也可以吃出咸味,而在客家人聚居的樟木头却选择了把咸味调至100%。

 

樟木头客家粽突出咸香口味,食材有糯米、绿豆、五花肉、咸蛋黄、虾米、红葱头等。粽子里带红葱头,这可能是“免葱党”的头号噩梦,但这无碍于客家人把其视为人间极品,又代代流传。

 

图片

▲咸香味十足的客家粽

 

无论咸甜,糯米+咸蛋黄组合都能让大部分接收,而有一个另类,却容易让人忽略。所有人对它的态度,只有“一次”和“无数次”,那就是碱水粽。

 

图片

▲碱水粽

 

碱水粽,也称为“灰粽”,口感比普通的粽子更有韧劲,没有馅料,却有着粽叶的清香,别有一番风味。

 

制作碱水粽时一般都会提前将糯米用碱水浸泡,浸泡好后的糯米略微发黄,煮粽子时会加入苏木。经过10个小时的柴火烹煮后,粽子就会染上诱人的红色

 

吃碱水粽的时候,记得蘸上一些白砂糖或是蜂蜜。淡淡的甜味和糯米的清香在舌尖上碰撞,这种味道既朴实又传统。

 

为了碱水粽的传承,如果你喜欢吃碱水粽,请在下方留言区大声说起来。(感情要丰富,语气一定要足)

 

图片

▲碱水粽

 

在虎门,粽子有一个“过度包装”的鼻祖——林旁粽。别的粽子,可能最快也就是20-30秒包一条,而林旁粽却复杂得多,

 

林旁粽,因“林旁叶”得名。过去在虎门,有山,有树,有水的地方就会有林旁。它的叶子纤长柔韧,背棱和两侧长了一排锋利小巧的刺。

 

图片

▲林旁叶

 

新鲜割下的林旁叶拿小刀轻轻削刺,清水流过翠绿身躯,光是处理叶子,就花上半天的时间。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巧手之下细细编织,一个个特别造型在指间渐露形状。

 

图片

图片

图片

 

做好了造型,将糯米、红豆、眉豆、花生、沙姜等泡发好的材料混合油盐以及五香粉搅拌均匀作为馅料,填入预留的“小口”,最后封口完成。

 

图片

 

林旁粽的蒸煮也大有考究,必须用传统的柴火。在水沸的时候把新鲜包好的林旁粽放进去,经过7小时,叶子的香味与馅料融为一体。粽子的清香随着蒸气被带出,顺着呼吸渗入人心。

 

图片

图片

▲柴火蒸煮七小时

 

别看林旁粽形状各异,实则每一个造型都取材于生活,饱含寓意,为林旁粽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

3

风味独特的滘联麻糊

香甜可口又绵滑

 

如果说麻糊是一种端午应节食品,或许有点牵强,但麻糊又确确实实跟龙舟相关。

 

图片

 

民谚:“四月八,龙船兜底挖”。农历四月初八,是起龙的大日子。每到这时,在万江街道滘联社区,有一道特色小吃,名为麻糊,以爽滑的口感,香甜的味道,深受人们喜爱。

 

图片

 

麻糊主要是用大米、花生、芝麻、南北杏、黄糖等材料制作而成,吃起来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是一道老少皆宜的小食。

 

图片

 

要做麻糊,工序可不能马虎。首先要把炒过的花生、浸泡过的大米、南北杏磨成米浆,然后把适量的清水倒入锅中,加入适量的片糖,用大火煮沸后改用慢火,再将磨好的米浆慢慢倒入沸水中,在蒸煮过程中拿着锅铲一圈一圈进行搅拌,后续根据味道进行相应调整。整个过程大致持续15分钟左右,最后捞起漂浮在表面的渣滓,等待热气腾腾的麻糊冷却成糊状,就大功告成。

端午节到了

你还吃过哪些必吃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