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道滘镇高规格举办首届粽子节,让外界感受到属于水乡特色美食的风情万“粽”。
6月19日,道滘“道粽香,龙舟竞”——2023年道滘镇龙舟文化节即将到来。记者获悉,除了精彩的龙舟竞渡以及咖啡嘉年华,活动还将全网发布道滘十大名小吃、美食打卡地图以及道滘八景,道滘美食再度迎来宣传和展示的机会。
提起道滘美食,“道滘粽”“道滘肉丸”“道滘米粉”等风味独特的传统美食在东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享誉珠三角、蜚声粤港澳。
当美食被赋予更多内容的时候,这座水乡小镇也就承载了更多期待——与东莞其他镇比,道滘美食产业发展好在哪?道滘要学什么?未来,如何以美食为名,助推城市发展?这些问题,不容回避。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为打好美食牌,道滘这两年究竟做了什么?
首届粽子节迎客10万人次
说起道滘,粽子是绕不开的话题,先谈谈道滘粽的前世今生。
据传,道滘裹蒸粽的创始人叫叶潮(外号叫红脸潮)。叶潮是道滘有名的厨师,擅长制作美味佳肴。他别出心裁用晚造糯米,选用上等咸鸭蛋黄、去衣湘莲子、绿豆、五花腩肉作馅,又用五香粉、蒜蓉、沙姜、油盐糖等调味品配制,再用洗净的青竹粽叶包好,用东莞咸草扎实,做成粽子。
随后,叶潮便开铺售卖他的裹蒸粽,因为味道独特,所以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潮记道滘裹蒸粽便闻名四乡,直至上世纪50年代停业。
在当时,还有不少返乡的港澳同胞将道滘粽带回港澳,因此,直至当下,道滘粽在港澳也小有名气。“又香又甜又美味,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粽子。”香港著名美食评论家蔡澜曾这样赞扬道滘粽。
经过数年在民间的演变、发展,道滘惠蒸粽生产经营者逐渐增多,但多以个人小作坊生产为主。
记者从道滘镇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道滘粽生产销售粽子的食品生产企业有3家,全年总产量约381万条;大型餐饮约20家,全年总产量约62.4万条;粽子专卖店以及小作坊约94家,全年总产量约为885.6万条。但据了解,粽子小作坊的数量远不止94家,预计20家未统计入名单。
众多的小作坊可能会带来什么问题?可以预见的是,一方面,在国家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持续提高下,粽子小作坊的生产环境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另一方面,小作坊的生产效率亟需提高,势必需要走标准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
在此背景下,道滘首届粽子节应运而生。
5月20日,道滘镇举办首届粽子节,济川体育馆和济川广场充满了热闹的烟火气和人气。各地前来的游客与美食、美景、美物不期而遇,收获欢乐与欣喜。
活动现场划分了道滘“十大名菜”展示区、粽子展销区、非遗墟市区、小吃美食集市等,市民可以领取“粽子优惠券”,不少商户开展免费试吃活动,让市民游客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粤菜师傅”“巧手出粽”道滘粽手艺人擂台赛、“东莞,为你而歌——潮流东莞·火柴盒”城市艺术Time道滘镇音乐歌会、发布道滘吉祥物“济宝”、2023漫潮汇之“莞尔一笑”动漫肖像绘道滘粽子节专场、轮滑比赛、文化小分队表演……特色鲜明、地域风味丰富的活动点燃了游客的热情,释放了消费活力,现场人气火爆,好评不断。据统计,为期两天的活动共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
值得惊喜的是,粽子节更显露出不可小觑的“吸金力”。
广东佳佳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莞瑞食品有限公司、东莞市三只蜜蜂食品有限公司……现场还吸引不少食品企业前来寻求合作机会,推广自家品牌。
来自南非的保罗沉浸式游玩了粽子节,不仅观看了包粽子擂台赛,还和现场的市民共同体验了一把包粽子,体会到了道滘裹蒸粽技艺的精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连声惊叹。保罗此次是受道滘企业粤非云平台公司邀请前来道滘参加首届粽子节活动。
粤非云平台结合东莞南非两地特色,创新研发的南非鲍鱼粽礼盒,亮相道滘镇首届粽子节。“在道滘的粽子里遇见家乡的鲍鱼,真是一种绝美的‘碰撞’。”保罗一口流畅的中文。他希望借此机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领略道滘非遗魅力,推动双方文化合作交流,助力道滘粽走向南非,让家乡人民也能吃到美味可口的道滘粽。
现场初步签约了513万条道滘粽订单,粽子节首日便迎来“开门红”。
首届道滘粽子节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道滘粽的落幕。记者了解到,在5月24日的粽子节复盘工作会议上,参展商们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一致要求政府明年继续办道滘粽子节。
接下来,道滘以首届粽子节为契机,助力商家在端午节前抢订单、拓市场,同时打造道滘粽文化IP,将道滘裹蒸粽这一传统特色美食进行产业升级,进而带动道滘食品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
推广独具一格的“水之味”
我们再聊一聊道滘特色菜肴。
道滘有着惬意的水乡风貌,城市与水兴衰与共,带来灵气和秀美。可以说,水是道滘的生命之源、兴盛之根,发展之本。这片秀美滋润的土地上,自然也孕育出地道的水乡风味。
道滘儿女制作菜肴,讲究据时就地取材,按季节调配饮食。在这里,蟛蜞、秀米、河蚬……品种繁多的淡水鱼鲜,充盈着道滘人的餐桌。
酒香也怕巷子深,道滘美食需要多“吆喝”。
一位观察人士认为,地方特色美食作为地方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开发好美食资源,将发挥地方特色美食具有的乘数效应和扩张效应,打出一张漂亮的地方特色“美食牌”,让美景加美食的特色旅游模式创造更大的价值。
道滘的做法是什么?给出的答案是:打造“道滘镇十大名菜”“道滘镇十大名小吃”,向外界推广独具一格的“水之味”。
自从去年以来,道滘在推广地方特色美食上加快了步伐,相继开展了“品味道滘·十大名菜”评选、“十大名小吃”评选等一系列活动。
在“品味道滘·十大名菜”评选活动中,民间品鉴官以及专业评委,走进道滘19家本土餐饮企业,品尝餐饮企业推出的菜品,选出“道滘十大名菜”候选菜品。最终从上百道菜肴中,挑选出禾花鲤鱼饭、古法卤鱼头、瓦煲地麻鸡等最具代表性的十大地道名菜。
▲禾花鲤鱼饭
每道名菜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如十大名菜之首的禾花鲤鱼饭背后就蕴含着这样一个故事。
道滘人叶雄邦在乾隆48年癸卯科乡试中武举,成为道滘第一个考取功名之人。相传叶雄邦在乡试之前,正是食用了一条禾花鲤。这一消息不胫而走,不少道滘人认为,在应试之前,一定要吃一条禾花鲤,寓意鲤鱼跳龙门。不知是否巧合,在叶雄邦之后,道滘人才辈出,仅在清代就出了20多名进士、举人。而禾花鲤鱼饭等与禾花鲤相关的美食,也一直是道滘人餐桌上最难以被忽略的一道风景。
评选出“道滘十大名菜”后,如何让别镇市民、游客更方便快捷品尝到这十大菜肴也成为了该镇宣传教育文化体育旅游办公室主任于洋思考的重点。
紧接着,道滘便开展了十大名菜标准化培训。这一步做法最终使得道滘19家餐厅都可制作道滘十大名菜,市民来到道滘,随便找家餐厅都能品尝到道滘独具特色的菜肴。
不仅如此,道滘还为十大名菜制作了画册、美食地图、宣传片等,把最正宗的道滘美味分享给市民群众,宣传道滘美食文化。
今年,道滘在去年评选活动的基础上,相继开展了十大名菜复评工作和“道滘十大名小吃”评选。“道滘十大名小吃”最终名单也将在未来几日的龙舟文化节上正式全网发布,道滘特色美食将再次迎来曝光机会。
推动食品产业提质扩容
最后,我们再聊聊产业。
想要在美食界拥有话语权,得到外界认可,光靠“名菜”的金字招牌还远远不够。
事实上,道滘食品产业基础十分雄厚,东鹏、思朗、佳佳美等被外界熟知的品牌就位于这里。但一组数据显示,道滘目前规上食品企业仅有4家,年产值1亿元以上只有东鹏1家。
如何推动食品产业做大做强,这是道滘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去年,道滘获选为东莞市食品饮料产业集群核心区。乘着这股东风,道滘镇出台《道滘镇食品饮料产业集群试点培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服务平台和集中加工中心等方面进行扶持。
简单来说,该政策鼓励食品企业加强自主研发,引进高端人才,提升营销推广能力。
记者留意到,《办法》中不少政策对企业的帮助实实在在,条条击中痛点、难点、堵点。
例如,《办法》提出,对进驻京东、天猫、抖音等大流量电商平台进行产品销售推广的,按实际支付平台费、服务费的50%给予补助,单个企业最高资助20万元。
东莞蜂乜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的主打产品是便携式蜂蜜饮料。公司销售业务负责人梁卓星告诉记者,蜂乜计划尝试直播带货的形式,将自家的产品展现给消费者,因此会详细研究镇的相关扶持政策。
一系列组合拳之下,一年来,道滘推动了千厨食品、沙拉食刻、精益油脂、萃怪、佳佳美生物科技等5家食品企业上规纳统,规上工业食品企业数量达到10家,实现了倍增。
而对于当下火热的预制菜产业,千厨食品、佳佳美、沙拉食刻等不少食品企业已加速切入,道滘镇眼下虽未出台扶持预制菜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条例,但已开始谋划。
该镇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道滘将重点培育、壮大特色食品产业和优势企业,支持沙拉食刻公司、佳佳美公司、千厨公司在预制菜扩大生产、开拓市场、快速发展,形成道滘特色食品产业。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为推动道滘粽产业加速走向产业化、品牌化,眼下,道滘正积极打造传统粽子小作坊集聚区项目,道滘传统粽子体验馆将在端午节前完工投入使用,将会通过科学的展陈手段,全面反映道滘粽的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同时为道滘生产道滘粽的小作坊提供培训、引导、销售、食品安全检测、食品安全监控等服务。
在当前激烈的“比学赶超”中,一张鲜明的城市名片尤为重要。道滘已获得“中国特色食品名镇”金名片。做强食品产业,打好美食品牌,不管在当下还是在未来都将是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