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东莞城市学院有这样一间工作坊“火了”,小小的工作坊不仅是教学空间,更是师生作品的“展览馆”,充满设计感和巧思的工作坊成了学生们的创意源泉。
多用途工作坊广受好评
在东莞城市学院法商大楼五楼,出了电梯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黄、蓝”三原色构成的工作间,这是利用楼梯空道改造的工作坊,装修风格不同于一般教室,具有明显的设计风格。
工作坊由学校教师陈涵懿博士设计,供创意设计学院的学生们使用。据了解 2020年由陈涵懿主讲的《平面造型基础》,获批为广东省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在项目建设中她成立平面造型工坊,落实课程建设与实践专题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教学不断探索、实验,将各类设计应用于生活上,同时,工坊也会定期规划主题作品展示,让学生可从中获得与吸收不同主题、不同类型和不同展示效果的设计作品,深化融入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在平面造型工作坊中,除了传统课室的环境移转之外,课下经常在此辅导学生设计、创作,通过沉浸式体验和空间设计,让学生完全投入在某种情境当中,产生持续的高度兴致,学生可以利用情境、沉浸、气氛、情节和节奏等设计来让自己融入其中。
工作坊墙体的图像,多数学生作品为载体,融合为长卷壁画形式,完善长卷构图与图像,仿佛置身于作品所构建的VR虚拟世界之中。在桌上摆放的作品,有老师创作的国画、书法、综合材料,学生所创作的山海经神兽,这些画卷与作品装置,为师生共同创作,创造强烈艺术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与创作的灵感和动力。
陈老师表示,工作坊不仅是实践教学之地,也能起到课上、课下教学和辅导学生多元用途。她说,如果学生在工作坊创作中,学生能从中学习并了解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如何营造场景,自始至终贯穿的主题氛围;如何叙事描绘,调动和左右观者的阅读情绪;强化角色代入感,让观者从作品中感觉自我、找到自我、了解自我;提高互动体验感,使观者在不知不觉即参与其中,走进作品,这样就达到置入性学习目标。
办公室也是教学空间
除了工作坊外,陈老师的办公室也非常独特。办公室面积不大,但四周的墙面上都是陈老师创作的作品,人一进去,仿佛进入了一个新的空间,是一种当今文化与科技融合所形成的沉浸式体验。
“我的办公空间还兼具教学功能,突破了传统制式教学课室授课的局限,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质进行相应的选择与转换。”陈老师说道
办公室不再是办公室,更是教学空间,更是美育空间。日常教学中,陈老师非常重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需求,把教学内容与真实生活相结合,通过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开放,具有探究、体验、项目化等多元形式,让学生从“做中学”“用中学”。她巧妙地运用艺术设计作品置入空间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进入沉浸体验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与成效。
同时也实现可视化的教学资源,虚实融合的教学环境,这种沉浸式教学重视师生身心,强调教学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凸显感官经验和身体体验的重要性,依托于自身认知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技术的支撑,优化教学效果,最终服务于教学的新型教学形态。
陈老师认为,传统的办公空间,功能较为单一,教师与学生之间是简答题,存在着对立关系,当教师无法跳脱僵硬的情绪与思维时,需要置换场域以舒压,如果办公空间成为冰冷的圣殿,就达不到这种效果。
优化办学环境,让环境育人
进入新时代,美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教师的职业是一项以生命影响生命,以心灵塑造心灵,以人格影响人格的事业。校园环境是美育实施的重要渠道,优美的校园环境对师生的感染、熏陶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高雅的校园文化使人在欣赏中感受美、品味美。为了提升教师的美育观念,东莞城市学院正在通过不断优化办公环境,优化实验实训环境,将积极打造一批像创意设计学院陈涵懿老师的“办公室”“工作坊”,让教师的素养因美育的渗透而提升,为打造学校的环境育人品牌、美育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几年来,学校不断优化办学环境,加大对水电管道、食堂、卫生所、道路、绿化等硬件的改造,完善线上报修,打造了“智慧教室”,在提升服务质量、强化人文关怀等方面花大力气、下苦功夫,积极创造人才培养的“硬条件”与“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