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历史学古诗②|从《诗经》读懂先秦民风
东莞+ 2023-02-10 11:53:44

代表作

《诗经·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非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非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非报也,永以为好也。

古代的诗都是配乐演唱的,不同地方的诗配的乐不同,周朝15个诸侯国的民间音乐,叫十五国风;周王朝直辖区域的音乐,叫雅乐;典礼用的音乐叫“颂”。风、雅、颂,构成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305篇。

卫风就是卫国的民歌,卫国诸侯国今天我们看它不起眼,可是在西周时,它的地位很重要,它是周朝灭掉商朝后,为了安排商朝留下的百姓而建立的诸侯国。商朝首都地区的老百姓素质都非常高,《诗经》很多名篇都出自“卫风”。

此木瓜非彼木瓜

我们现在吃的木瓜叫番木瓜,是明朝才从海外传到中国南方来的。《诗经》里的木瓜是什么呢?学者考究是一种又酸又涩的水果,拳头这么大,不能生吃,只能做成蜜饯或者蒸熟了吃。这首诗中的木桃、木李都不是今天的桃子或者李子,而是跟木瓜差不多,不怎么好吃的涩果子。

木瓜、木桃、木李对着的那一组词,叫琼琚、琼瑶、琼玖,按照中国古代造字的原则,王字旁大多跟玉有关系,这三个词都是美玉的意思。中国古人特别崇尚玉,认为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所以君子要向玉看齐。中国古代贵族都配玉,玉佩的名目特别多,于是就有了琼琚、琼瑶、琼玖的区别,其实都是美玉的意思。

弄清这几个名词后,这首诗的意思就是:你送我木瓜,我还你琼琚,这可不是为回报,而是要和你永相好。你送我木桃,我还你琼瑶,这可不是为回报,而是要和你永相好。你送我木李,我还你琼玖,这可不是为回报,而是要和你永相好。

唱出来的诗 余音袅袅

这首诗分成三段,每一段句式都一样,只是变了几个名词而已。这种写作方法是《诗经》常用的一种写法,叫复沓。诗经名篇大多都是这么写的。

《诗经》是配乐唱诗,这三段诗就好比是三段歌词,这样循环往复的节奏一出现,不仅容易背,而且随着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这歌唱得越来越有感情。到最后余音袅袅,三日绕梁,这就是复沓的优点。

投木报琼 重义轻利

这首诗在写什么?有人说写礼尚往来。成语“投桃报李”出自《诗经》另一首诗,送出去的和收回来的价值差不多,才是一般意义上的礼尚往来。这首诗写的是“投木报琼”,涩果子和珍贵的玉佩,这两个礼物太不对等了,超出了礼尚往来的范围。这首诗的重点不在礼尚往来,而在重义轻利,你送给我的木瓜不值钱,可在我心里,你这情义的分量比美玉还值钱,所以我才回报给你琼琚,我这样回报你,不是要跟你等价交换,我是真心要跟你好。重义轻利、情比金坚,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美德。

知多D

这首诗到底是谁写给谁的?

历史上说法特别多。从宋朝之后,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一首小伙子写给姑娘的诗。一切身份的差异,贫富的距离都不放在眼里,这才是最单纯最美好的感情。也正是因为这感情太美好了,所以日后人们在用这首诗的时候,就慢慢把它引申到更多场合中。

童眼看历史

《诗经·卫风·木瓜》诗题为何这么长?

《诗经·卫风·木瓜》这诗题是由三部分构成。《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一直到春秋的诗歌,距今3000多年。《诗经》里的诗都是孔子所选,一共选了305首,所以又叫《诗三百》。那时候诗歌还没有明确的作者,就是大家集体传唱创作。诗题第一部分“诗经”,表示这首诗出自《诗经》。

再看看诗题第二部分“卫风”。《诗经》分成三个部分,分别叫做风雅颂。风雅颂是乐调,风是民间音乐,十五国风就相当于地方戏,好比现在安徽有黄梅戏,陕西有秦腔。“雅”是天子管辖区域的音乐,按照今天来讲相当于京剧。“卫风”就是卫国的诗乐。

诗题的第三部分“木瓜”,那个时代的诗没有题目,后人就从每首诗第一句中抽出两个字来当题目。第一句诗“投我以木瓜”就抽了名词“木瓜”做诗题。

特邀嘉宾:赵海霞,东莞日报资深编辑,东莞市作家协会会员

文字:赵海霞 制图:郑伟华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