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农历新年伊始,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擂起了广东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金鼓;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了东莞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
两会期间,处处勃发高质量发展的崭新气象,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
锚定高质量发展,32个镇街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比较中奋进、在奋进中赶超、在赶超中突破,处处洋溢着比学赶超、赛龙夺锦的浓厚氛围。
跑马突围勇争先,32个镇街马上行动、马力全开,勇担“改革尖兵”“攻坚勇士”,持续释放新动能、彰显新作为,力争在高质量发展中闯出一条新路。
2月9日,东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当天下午,长安镇党委书记叶孔新、大朗镇党委书记郭怀晋、道滘镇党委书记曾平治等3名市人大代表受邀做客东莞日报两会会客厅,从会场带来镇街锚定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向着未来奋进,只争朝夕、砥砺前行,奋力书写东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贡献“镇能量”。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
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
绘就高质量发展蓝图
记者: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后,你有什么感受?下来,贵镇有怎样的发展思路?
▲市人大代表、长安镇党委书记叶孔新
叶孔新:报告全面深刻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体现了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重点突出、招招相连的系统部署,体现了奋发有为、跑马突围的信心决心。听完整个报告让我们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信心。
长安将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找准“拓展新空间、汇聚新动能、引育优人才、探索新模式、营造好环境”五大发展路径,积极把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开放优势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突围优势,坚持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相统一,推动各领域各方面向体量更庞大、形态更高级、结构更优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演进,努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长安力量。
▲市人大代表、大朗镇党委书记郭怀晋
郭怀晋:报告政治站位高、工作总结全、任务部署实,与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一脉相承,明确了今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听完后让我们有一种“坐不住、等不及、马上干”的冲劲和干劲。
大朗将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三驾马车+一条主线”的工作思路,一张蓝图绘到底,为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其中,三驾马车分别为优化拓展土地空间,最大限度为招商引资、推动大朗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的产业空间;优化拓展城市服务品质,最大限度承载人才落户大朗;优化社会综合治理能力,最大限度实现群众安居乐业愿景。一条主线是充分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热情,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都有机会、有舞台。
▲市人大代表、道滘镇党委书记曾平治
曾平治:报告审时度势地部署了今年工作任务,确定的目标令人振奋、催人奋进,完全符合东莞发展实际。在深受鼓舞的同时,我也对肩上的责任有了新的认识,“等不及、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更加强烈。
道滘将在提升“资源承载力、产业竞争力、城市涵养力、社会凝聚力、农村新活力、干部执行力”上持续发力,做大做强产业规模、人才队伍,做美做优城乡环境、人文环境,优化盘活土地物业、农村资源,乘势而上推动道滘进入发展“快车道”,力争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超6%。
关键词:大产业 大项目
产业项目齐抓
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记者:东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刚刚落下帷幕,贵镇将重点聚焦哪些方向,通过“抓大产业”“抓大项目”,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叶孔新:作为市委市政府赋予“产业重镇、开放门户,当好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全面发展的领头羊”使命任务的长安,我们责无旁贷地扛起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全力推动全镇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聚焦以下工作:一是持续“稳强柱”,以电子信息、五金模具为战略支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OPPO、vivo等龙头企业在长安配置产业全链条,做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主引擎。将步步高系企业孵化出的企业留在长安,形成更加强劲有力的产业战略支点。做优做精五金模具产业,把长安打造成华南地区更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五金模具生产销售集散基地。二是持续“立新柱”,培育智能视觉、新能源配套和电子大健康等新兴产业,分别迈上100亿规模。三是持续“扶主柱”,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和配套政策,构建创新人才交流平台,推动全镇将人口红利转化成人才优势。
郭怀晋:紧跟全省、全市的步伐,大朗全面吹响了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角,做到“四个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引擎。一是全力抓经济、稳增长,出台“1+2”政策文件(高质量发展+拓空间和招商引资办法),在市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计划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全力稳工业、扩投资、促消费、强外贸,确保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超5.5%。二是全力支持松山湖科学城建设,举全镇之力攻坚象山片区土地整备,积极承接深圳、松山湖先进产业外溢,力争在南部九镇中走在前列。三是全力拓空间、招大商、建项目,狠抓工业投资生命线,推动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力争全年实现工业投资超40亿元。四是全力打造引才聚才综合环境,大力建设“现代城市”“和美乡村”“绿美大朗”“文化强镇”, 力争人才总量突破10万、高层次人才超7000人。
曾平治:去年道滘已出台一批推动产业提质的政策。道滘将在“力度”和“精度”上再下功夫,制定更加精准有力的产业扶持政策,重点推进高分子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智能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做强做优,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议投资增长10%以上。
坚持扩增量、优存量“两个轮子一起转”,通过增资扩产、技术改造等方式,培育壮大现有优势企业、优质企业,力促年内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8家,全镇规上企业稳定达到245家。
道滘将进一步加快12个重大建设项目落地建设、竣工投产进度,年内完成投资不少于15亿元,带动园区工业总产值增加不少于10亿元。我们还设立乡村集体产业振兴发展基金,不断为农村多元投资“松绑开路”,最大限度释放农村经济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关键词:大招商 招大商
拓空间提品质
掀起招商引资热潮
记者:市委市政府将今年定为“招商年”,实行全员招商。贵镇将如何统筹推动“拓空间”,为项目落地提供空间基础;将出台哪些实招和举措,加快招商引资步伐,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叶孔新:长安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向“增量+存量”革新,实现从增量时代物质规划向存量时代品质规划的转型升级。立足不同类型的产业空间形态,我们对集体在建厂房、闲置空间等进行分类梳理,力争打造重点项目、平台型和低成本产业空间不低于300万平方米。
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长安今年将围绕“三个立足”,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一是立足产业链,以补链延链强链为抓手,聚焦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进行靶向招商。一方面,聚焦电子信息产业、五金模具产业两大支柱产业,力争引进一批“链主”企业,持续壮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另一方面,聚焦储能、智能视觉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力求在产业新支柱上实现新突破。二是立足创新链,加快招引一批优质科创企业,积极打造科创资源集聚引领区。三是立足人才链,推动“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深度融合,重点围绕长安特色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打造聚才“洼地”,用心做好人才“引育留用”文章。
郭怀晋:大朗将“四度发力”构建“拓空间、招大商、优环境、快建设”的全链条招商引资闭环机制,激发新一轮拓空间、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热潮。一是以更大力度“拓空间”,力争年内完成连片“工改工”改造超300亩、拆除整备220多亩,争取五年内全镇整合改造近3200亩连片产业空间。二是以更高精度“招大商”,力争全年招引超亿元项目5个以上,引进至少1个协议投资3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项目,完成内资协议投资超100亿元、内资实际投资超60亿元。三是以更快速度“建项目”,力争年内推动华润电力等6个项目动工建设。四是以更暖温度“优服务”,坚持定期召开“小围合”会议解决项目堵点问题,优化服务流程。
曾平治:道滘把“拓空间”作为战略性工程,推进15个更新改造项目,加强昌平产业单元地块等土地收储整备,推动企业自建、村集体自建、政府收储、镇村合作开发等多种形式盘活白地和闲置土地,加强旧厂房的科学谋划,释放大空间承接大产业。
实际上,开春以来,我们就组建了6支招商小分队,分别赴市内外开展“拜年招商”活动,我跟镇长也分头赴深圳、佛山等地拜访了一些重点关注的企业。接下来,我们将把“大招商、招大商”作为主攻方向,坚持项目为王,用好2000万元招商引资专项资金,对接先进招商团队,主动招商、常态化招商,为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关键词:做大做强企业
送上“滴灌”服务
壮大企业发展梯队
记者:今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聚焦坚持制造业当家,贵镇将有哪些举措精准施策,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以大企业赋能产业生态,优化制造业企业发展梯队?
叶孔新:长安将立足制造业当家,全方位打造创新人才高地,当前长安形成了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五百亿级五金模具产业集群,新培育3个近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展现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巨大潜力和强大势能。下来,我们将围绕产业链部下创新链,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百强创新型企业”梯度发展格局。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支持企业自建科研团队、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等,建成区域性的创新成果转化中心,以长安为创新策源地,不断辐射、服务本地企业,打造创新成果集聚高地。全力支持电子信息、五金模具、智能视觉、新能源配套等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大力助推企业强化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走好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郭怀晋:大朗将并驾齐驱抓好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产业和毛织传统优势产业,做到“两手抓两手硬”。
一方面,培育壮大“金字塔”型先进制造企业梯队,力争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突破700家、高新技术企业向350家迈进、产值超十亿元企业2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超10家。
另一方面,全力推动毛织产业转型升级,将聚焦“品牌化、时尚化、智能化、数字化”推动毛织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千亿级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核心区。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助力企业稳订单、拓市场,组织企业成团参加国内国际大型纺织展会,持续擦亮全市唯一的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品牌,力争试点出口规模保持在600亿元以上。
曾平治:道滘将立足“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从用好用足三年共1.5亿元专项资金、落实领导干部挂点联系和常态化走访、深化实施11项引才计划、加强对企业要素配置、研究设立“专精特新”发展基金等五个方面发力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不断增强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