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海事局:“红色引领·蓝色服务”擦亮民生底色
东莞+ 2022-10-13 22:05:29

立沙岛码头背靠华南重要石化仓储基地,麻涌港后倚华南最大粮油产业集聚区,化工、煤炭、粮食专港“雁阵齐飞”;年货物运输量超过20万标箱,东莞港辐射3500多家东莞制造企业,“出海”莞货云涌全球;万吨级及以上泊位36个,深水泊位岸线总长为209.89千米,“一纵三横五河口”骨干航道初具雏形……港口吞吐之间,东莞海事见证了这座“双万”之城的日新月异。

十年进取,保障东莞辖区进出港船舶344.86万艘次,货物吞吐量28.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875.2标箱;

十年奋进,服务海铁联运对接中欧、中亚班列,实现“一带一路”海陆两条通道在东莞交汇;

十年开拓,“红色引领·蓝色服务”放大亲民善政品牌效应,推动党建业务双融合。

建设品质交通“快速路”

区域发展,交通先行。过去十年,这片热土在内畅同时加速外联,织就的立体交通网通衢南北纵横莞邑,其中涉水工程不在少数。狮子洋通道和莲花山通道加快筹建,南沙大桥、滨海湾大桥建成通车……东莞与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高效衔接的格局已跃然而现。

“南沙大桥从动工到通车跨度六年之久,现在一转眼通车近3年了。”东莞沙田海事处副处长康有良望向大桥感叹道,“看着它一点点建起来,我们也很有成就感。还记得2018年3月份,S4标坭洲水道桥173片钢箱梁吊装施工,我们党员先锋队在这里护航了整整58天。现在狮子洋通道正在建设,我们也将全力保障这珠江口第一条双层过江通道顺利完工。”十年来,东莞海事圆满完成南沙大桥、滨海湾大桥等交通工程建设期的水上安全保障,积极为莲花山过江通道、鸿福西路—银龙路跨江通道等省市重点涉水工程提供专业支持。

迎着海风,顺着康有良所指的方向眺望,以狮子洋为中心,“扩容”后的港口如两翼展开,连接起高楼、港口与绵延的岸线。过去数年,东莞港航水运体系日臻完善,在全国沿海集装箱港口排名第12位,跃居世界港口50强,成为华南地区重要集装箱干线港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港。东莞海事服务东莞港建设“一个核心、三个层次、五个港区”港口体系,完成海昌三期、联兴码头、宏业货柜等6个泊位口岸开放,助力东莞港10个泊位投入营运,支持宏业、深粮、国丰等9个泊位扩能升级。口岸建设实现新突破,为东莞市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同时也为打造湾区“重要窗口”提供新的增长极。

加快实现莞货“通江达海”

东莞塞车,全球缺货,“世界工厂”东莞已深深嵌入全球产业链。然而,受疫情冲击货物在途时间被延长,陆续引发货物压港、港口堆场周转率降低、堆存能力不足等问题。在此背景下,畅通物流大通道,适应莞货“出海”新需求,东莞海事积极探索“蓝色服务”新路径。

保障水运畅通,是保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东莞海事按照“一断三不断”的要求,严抓水路疫情防控,强化安全生产运输、保畅通保供应、船港环保治理,确保沿岸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民生托底、货运畅通、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

一路护航民生,东莞海事对电煤、粮食、燃油等民生物资开辟绿色通道,针对港口和企业生产的急需物资,做到应保尽保,帮助企业扩大产能、恢复生产,有效稳定了物流链、供应链。国庆期间,在东莞海事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全程护航下,载运49500吨粮食的马绍尔籍“无敌2”船靠泊深赤湾码头,安全驶入3号泊位。这是东莞海事局今年全程护航的第10艘次大型粮食运输船舶。

此外,东莞海事局深入航企问需、问计、问情,及时掌握企业计划和需求,助力“陆改水”模式、“纾困27条”惠企政策,打通水路运输通道。截至目前,东莞港累计开通内外贸航线101条,近洋航线、远洋航线、内贸航线覆盖国际和国内主要沿海港口。“莞港水运专线”已实现每天15班次出口到香港,物流成本比陆路成本下降30%,惠及企业2000多家。今年以来,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54万标箱,同比增长7.21%,其中外贸箱量同比增长113%。集装箱运输是“东莞制造”融入“双循环”的晴雨表之一,“从同比增幅来看,产能在释放、经济在复苏,背后离不开海事部门的保通保畅。”东莞港务集团工作人员表示。

打造政务服务“样板区”

率先运行“海事一网通办”、推广应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出台“船舶落户”申办新政……东莞海事不断点燃政策“篝火”。

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事关对外开放战略大局,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以来,东莞海事取消17项行政审批、许可、备案等事项,实行船舶进出港报告制,抓好水上无线电、专用航标监督管理、海船船员证书签发等新增业务。完成“大政务”改革,落实船舶登记便民化措施,十年累计办理船舶抵押登记447宗,助力航运企业融资近80亿元。

为了更加便民、利民,东莞海事在2021年与中国船级社、东莞市交通局联系沟通,协调技术检验、重新核发《船舶营运证》事宜,联手探索实施船舶“不停航”办证常态化机制,累计为企业节省费用4000万元。东莞海事政务中心综合运用“预约办理”“绿色通道”“一次通办”“容缺受理”等便民利民措施,一次性受理船舶所有权注销、船名核定、船舶所有权重新登记、船舶融资租赁、船舶国籍登记、船舶最低安全配员等九项申请。及时帮助船企降本增效,在资料申报、审核等政务办理方面提供专业指导,尽最大努力配合船企把被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代理公司享受着“单一窗口”通关的便捷和高效。自2018年东莞海事推广应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以来,办理国际航行船舶(含港澳航线)进出口岸许可审批62543艘次,“单一窗口”申报率达100%。“改革前,相对人办理海事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审批,需要3趟往返海事政务窗口办理,有些偏远地区的代理还要长途跋涉来回办理,遇到特殊情况延误了船期,将给码头、船企带来损失。”东莞海事局船舶处副处长郑海生透露,现在无需再去海事政务受理窗口,只需通过“单一窗口”网上申报。

此外,东莞海事还通过创建模范机关推出行政处罚电子缴款、“零笔录”处罚、海事劳工检查电子报告、海事政务自助服务终端等一系列便民利民举措,为民服务解难题方面取得实质进展,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得到增强。

文字:王骁 图片: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