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堂原创粤曲作品获省一级奖励!“曲艺之乡”再绽芳华!
水乡中堂 2022-09-28 11:41:58

为促进我省曲艺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广东各曲艺之乡互学互鉴,引导我省曲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繁荣创作,进一步夯实曲艺基层阵地建设,同时为党的二十大召开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9月23日,由广东省曲协、中堂镇人民政府主办,东莞市文联、中堂镇文化服务中心承办的“喜迎二十大 曲乡绽芳华”——第三届广东省(中国)“曲艺之乡”精品展演评审工作圆满结束。

 

中国曲艺牡丹奖得主梁玉嵘、陈玲玉、揭熙,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倪惠英,广东省鲁迅文艺奖获得者陈坚雄等组成评委会,对23部参展作品进行了等级评定。其中,快板书《国之心声》、粤曲表演唱《百年延续》、粤曲《德本扬名振家邦》等3部作品获一级曲艺精品扶持资金奖励

 

另有4部作品获二级曲艺精品扶持资金奖励、5部作品获三级曲艺精品扶持资金奖励、11部作品获四级曲艺精品扶持资金奖励。

图片

图片

 

图片

 

两年一届的广东省(中国)曲艺之乡精品展演自创办以来,迄今已举办三届。2018年,广东省曲协在统筹国家级、省级曲艺之乡两个阵地、两种资源的基础上,推动全省曲艺项目共建、资源共享、工作共融、发展共赢,在省内14个中国曲艺之乡、8个广东省曲艺之乡中开展广东省(中国)“曲艺之乡”精品展演,推出了21部原创曲艺精品,并于当年9月在东莞中堂集中展演展示,彰显了我省广大基层曲艺工作者斗志昂扬跨进新时代、意气风发踏上新征程的精神状态,充分展示了我省曲艺事业,特别是曲艺之乡繁荣兴盛的良好态势。

 

图片

粤曲《德本扬名振家邦》

 

2020年,省曲协聚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决战脱贫攻坚主题,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这一主线,持续推进“乡音一曲颂华章”——第二届广东省(中国)“曲艺之乡”精品展演,推动各曲艺之乡基层曲艺工作者继续深入改革发展最前沿,努力发掘生动故事、典型人物,用曲艺作品反映个人、家庭、乡村、城镇的社会变化、时代变迁,全面展示全省各曲艺之乡新时代新气象新面貌。

 

三届广东省(中国)曲艺之乡精品展演的成功举办,共计推出原创曲艺精品60余部。这一品牌活动,是对我省曲艺之乡人才的一次集中“练兵”和检阅,也是对曲艺创新成果和各曲艺之乡成功实践的一次集中展演展示。同时,为基层演出储备了一批聚焦现实,富有时代风尚、当代风貌和现代风气,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具有较高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曲艺精品。

 

粤曲《德本扬名振家邦》

 

中堂潢涌黎氏大宗祠建于南宋,距今1180多年,黎氏家训一直流传至今,鼓励后人。家训中的“为子者孝、修身齐家”,其一世祖黎宿是最好的榜样。黎宿母亲重病,他四处为救母寻医,割肉疗亲,而这故事也传到朝廷,并被封为“孝义之门,德本之坊”。

 

在家训的影响下,潢涌村不断兴旺发达。“教孝教忠、修以家、永怀旧德,允文允武,报于国,式换新猷”启迪了黎氏乃至潢涌村民以孝修家,以忠报国。潢涌黎氏家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和发展,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果。

 

近年来,随着中堂镇文体振兴三年规划出台,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创造了良好的创作环境,鼓励结合本土优良传统文化创新创作,产生了一批富有中堂地域特色的原创作品。弘扬传统文化的粤曲《德本扬名振家邦》便是其中之一,创编来自东莞粤剧发展中心主任陈映荷和中堂本土团队,充分展示了中堂的曲艺水平与魅力。

“粤韵满中堂”成全镇品牌

 

近年来,中堂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精心创作文艺精品,尤其是深入实施文体振兴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擦亮龙舟、篮球、曲艺“三张牌”,推动文体事业蓬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中堂是“中国曲艺之乡”。据考证,100多年前中堂就有民间“私伙局”活动,农闲季节、逢年过节,中堂的粤曲队便在一起排练弹唱,瓜谷飘香之时便是粤韵满园之时。近年来,中堂通过曲艺进校园、举办省级大型赛事、推动曲艺精品创作等有力举措,唱响中堂“好声音”,进一步擦亮“中国曲艺之乡”招牌,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

 

图片

 

目前,中堂20个村(社区)均成立了曲艺社,有登记注册的曲艺演出队伍25支,每个曲艺社至少十几个成员,每个曲艺社年均演出20多场次。从2014年开始,中堂镇开始打造“粤韵满中堂”曲艺品牌,坚持每月演出两至三场,至今已经演出近二百多场次,成为东莞市文化活动“十大品牌”之一,品牌影响力扩大到了全省。

 

图片

图片

 

该镇连续举办两届广东省“中国曲艺之乡”曲艺展演,扩大曲艺之乡影响力。全省21个曲艺之乡齐聚中堂,轮番上演精彩节目,展演了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促进了全镇曲艺文化的对外交流发展。这些年来,中堂有许多作品荣获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奖项,《工匠情》《龙舟结良缘》《百岁牌·百载情》等结合本土文化创作的粤曲作品,成为脍炙人口的精品力作。

 

图片

 

近年来,中堂十分重视曲艺“育新人发新枝”,尤其重视曲艺进校园,在学校播种曲艺种子,发展曲艺苗子。据介绍,中堂现有中心小学和第二小学两个市级“曲艺进校园”示范点,通过曲艺进校园,选择基础较好的学校开设戏曲班,进行曲艺教学、少儿戏曲创作、曲艺节目编排等,也让孩子带动家长了解曲艺文化。目前,中堂设有粤曲班的学校有4所,并将逐步扩展到全镇所有公办民办学校,普及粤剧曲艺知识,营造全社会曲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