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香园|潘登:漫谈“最浪漫的事”
东莞+ 2022-09-21 16:42:44

漫谈“最浪漫的事”

潘登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台湾音乐人姚若龙作词、李正帆作曲、赵咏华演唱的歌曲《最浪漫的事》传遍海峡两岸,带出了一个网红金句:“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陪你一起慢慢变老。”此后大陆网友纷纷开展“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的填空接龙——

小林漫画说:“就是一个人跑很远的路去看另一个人。”

张三说:“就是陪你一起看遍世界美景。”

李四说:“就是陪你一起尝遍天下美食。”

王五说:“就是把你写进我毕业论文的致谢词。”

赵六说:“就是把你的名字写进我雨夜的诗篇。”

刘七说:“就是用你的名字命名一碗螺蛳粉。”

朱八说:“就是把你的名字写上我的球衣。”

苟九说:“就是陪你一起打疫苗。”

……

以上说法,立场不同,各显神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如果要评出其中最具知名度的,当然还是姚若龙的原创。歌词原文是:

背靠着背坐在地毯上,

听听音乐聊聊愿望,

你希望我越来越温柔,

我希望你放我在心上。

你说想送我个浪漫的梦想,

谢谢我带你找到天堂,

哪怕用一辈子才能完成,

只要我讲你就记住不忘。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

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直到我们老得哪儿也去不了,

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

这是一首通俗、温柔、具有画面感的情歌,歌唱的是平凡纯洁温情恋人的浪漫梦想。“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这是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实现的梦想,也是尘世多数人恋爱结婚相伴终老的现实写照。因为有原创作者深刻的人生感悟,有流行歌曲的广泛传唱,有众多明星的加持翻唱,有广大听众的情感共鸣,它就传遍了大街小巷,拥有了最高的知名度。

如果要评出其中最具认可度的,可能是小林漫画的答案。姚若龙的说法追求的是简单的浪漫、平凡的幸福,而小林漫画的说法追求的是需要跋山涉水才能得到的非凡浪漫。基于“容易得到的不太珍惜,难以得到的更有吸引力”之普遍心理,非凡的浪漫比简单的浪漫,更容易成为众人认可、追求的梦想。

古代交通和通讯困难,“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很多人想跑很远的路去看另一个人却做不到,因而成为一种想象的浪漫、理想的幸福。《诗三百》中有《蒹葭》云“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古诗十九首》中有《行行重行行》云“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唐诗三百首》中有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等等,这些都是反映想见而不得的心境。

唐玄宗天宝八年(749),诗人王昌龄从江宁丞贬为巫州龙标县尉,该县在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时在扬州的李白,听说诗友不幸遭遇以后,写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说的是李白听闻友人不幸,想去看望却做不到,只能写诗相寄,表明把自己的忧愁关心托明月带给远方友人之情意。这是古人探望友人而不得的例子。

唐人金昌绪的《春怨》则云:“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本诗句句相承,环环相扣,层层相叠,极尽曲折之妙,说的是春天来临,春心难止,思念不绝,想去看望又做不到,只好沉浸梦中去辽西看望心上人!这是古人探望爱人而不得的例子

而那些有幸实现“跑很远的路去看另一个人”的古人,则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不朽故事。

诗圣杜甫《赠卫八处士》讲述自己离别二十年、跑很远的路重见故人的经历云:“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这是故人相见、让无名故人流传千秋的例子。

孟浩然是唐代从陈子昂到李白、王维这个过渡时期中最有成就的诗人。《旧唐书》载:“孟浩然,隐鹿门山,以诗自适。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与之唱和。”孟浩然与李白、王昌龄都十分要好,互相唱和。唐人王士源《孟浩然集序》云:“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时浩然疾疹发背,且愈。相得欢甚,浪情戏谑,食鲜疾动,终于治城南园。”说的是公元739年,王昌龄被贬往岭南的路上,绕道襄阳看望诗友孟浩然,双方高兴,大吃鱼鲜,大喝美酒。孟浩然当时背部得了疾病将愈,本应忌口,不料一高兴就不管不顾,尽兴陪着吃喝,结果病发身亡于其南园,年仅52岁,为后世留下了深刻教训和不尽感慨。这是古人探望成功、乐极生悲的例子。

唐宣宗大中年间,李商隐应东川节度使、梓州刺史柳仲郢之邀,前往僻远的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潼川镇)担任节度使幕僚。京城长安有位文学青年杨本胜,父亲杨汉公、伯父杨虞卿皆系当世权贵,虽出身于名门望族,却十分仰慕敬重李商隐的文才诗才,遂于大中七年(853)十月,先在长安探望李商隐之家属,后不惧“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赶到梓州,带去乡讯,求学文章,并协助李编定文集。有李商隐《樊南乙集序》为证:“三年以来,丧失家道,平居忽忽不乐。始克意事佛,方愿打锺扫地,为清凉山行者。于文墨意绪阔略,为置大牛箧,涂逭破裂,不复条贯。十月,宏农杨本胜始来军中。本胜贤而文,尤乐收聚笺刺,因恳索其素所有。会前《四六》置京师不可取者,乃强联桂林至是所可取者,以时以类,亦为二十编,名之曰《四六乙》。此事非平生所尊尚,应求备,卒不足以为名,直欲以塞本胜多爱我之意,遂书其首。是夕大中七年十一月十日夜。”又有李商隐《杨本胜说于长安见小男阿衮》诗云:“闻君来日下,见我最娇儿。渐大啼应数,长贫学恐迟。寄人龙种瘦,失母凤雏痴。话罢休边角,青灯两鬓丝。”这是古代学生远道探望老师的例子。

无独有偶,类似的故事还发生在北宋绍圣四年(1097),19岁青年学子葛延之,不远万里,从江苏江阴出发,越五岭渡琼海,到达海南岛儋州,拜访谪处的苏东坡,求学陪伴约一个月。坡公很受感动,亲自教授其作文之秘诀。此事及秘诀经葛延之的弟弟葛立方著《韵语阳秋》记载,传诸后世,荫及众人。这也可以说是古代粉丝追明星、远道探望的典型。

宋哲宗绍圣三年,有个名卓契顺的和尚,从苏州出发,涉江度岭,徒行露宿,黧面茧足,跑到当时的蛮荒之地惠州,看望苏东坡,并为其传送家书。苏东坡贬住惠州,多数亲朋故旧怕受牵连,断绝往来,而素不相识的和尚不辞千辛万苦前来探望,正是“最难风雨故人来”,因此十分感动,其《书<归去来辞>赠契顺》记录此不朽之人和事云——

余谪居惠州,子由在高安,各以一子自随,馀分寓许昌、宜兴,岭海隔绝。诸子不闻余耗,忧愁无聊。苏州定慧院学佛者卓契顺谓迈曰:“子何忧之甚,惠州不在天上,行即到耳,当为子将书问之。”绍圣三年三月二日,契顺涉江度岭,徒行露宿,僵仆瘴雾,黧面茧足以至惠州。得书径还。余问其所求,答曰:“契顺惟无所求而后来惠州;若有所求,当走都下矣。”苦问不已,乃曰:“昔蔡明远鄱阳一校耳,颜鲁公绝粮江淮之间,明远载米以周之。鲁公怜其意,遗以尺书,天下至今知有明远也。今契顺虽无米与公,然区区万里之勤,傥可以援明远例,得数字乎?”余欣然许之。独愧名节之重,字画之好,不逮鲁公,故为书渊明《归去来辞》以遗之,庶几契顺托此文以不朽也。这是古代僧人不绝凡心、远道探望红尘中人的例子。

然东坡何以能吸引多人不远万里、不辞艰险、前往探望?皆因他本就是一个至情至性地对待朋友的可敬可爱之人,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气相求同声相应”啊!且说在此之前的宋神宗时代,苏轼贬居黄州期间,曾于秋夜月明之际,从城外跑到承天寺找友人共同散步赏月:“元丰六年(1083)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是古代闲人看望闲人的著名例子。

此类“一个人跑很远的路去看另一个人”,还有一个比以上故事更久远更奇葩的经典,就是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的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儿子王徽之(字子猷)雪夜访戴事:“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这样临门而不入,是借探友而旅游?是无约不造访?还是担心对方不理解?王子猷自己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后人由此窥见什么叫魏晋风度!

当代社会,描写“一个人跑很远的路去看另一个人”的美事或憾事的诗歌数不胜数。最著名的可能是以下三首。

其一,李宗盛歌曲《漂洋过海来看你》。是1991年他为歌手金智娟量身打造的一首歌,也是当代同类题材歌曲中最红的一首歌。当年金智娟在香港认识一名来自北京的已婚男子,坠入情网,展开了约两年的异地恋。李宗盛作为金智娟的好朋友听到这段故事之后隔天写出了这首经典歌曲。当看到歌词,金智娟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全面精准地写出了自己的心情,她说:“天啊!他是不是有装监视器在我旁边,因为写得非常的细微,还有那种城市的感觉啊!那种两个人都很孤独,可是又不想放弃希望,我就觉得,太可怕,丝丝入扣!”唱片发行之后,果然引起广泛回响,也给了许多异地恋男女为真爱付出的勇气。在这首歌问世半年后,金智娟还是结束了那段恋情。如今,她早已结婚生子,有了美满的家庭,只留下这首歌,纪念那段必须漂洋过海去探望恋人的苦恋。歌词是:

为你,我用了半年的积蓄

漂洋过海的来看你

为了这次相聚

我连见面时的呼吸

都曾反复练习

言语从来没能将我的情意

表达千万分之一

为了你的承诺

我在最绝望的时候

都忍着不哭泣

陌生的城市啊

熟悉的角落里

也曾彼此安慰

也曾相拥叹息

不管将会面对

什么样的结局

在漫天风沙里

望着你远去

我竟悲伤得不能自已

多盼能送君千里

直到山穷水尽

一生和你相依

为你,我用了半年的积蓄

漂洋过海的来看你

为了这次相聚

我连见面时的呼吸

都曾反复练习

言语从来没能将我的情意

表达千万分之一

为了这个遗憾

我在夜里想了又想

不肯睡去

记忆它总是慢慢的累积

在我心中无法抹去

为了你的承诺

我在最绝望的时候

都忍着不哭泣

其二,朴树歌曲《生如夏花》。发行于2003年,唱出了相见之欢、相见之乐夹杂着相见之难、相见之痛、离别之憾,用快乐反衬悲伤,深受听众欢迎,获得第四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十大华语歌曲奖。鉴于其巨大影响力,2018年,徐峥、王传君、谭卓、章宇演绎此歌,作为电影《我不是药神》的宣传主题曲。其歌词为:

“......

我们就这样抱着笑着还流着泪,

我从远方赶来赴你一面之约,

痴迷流连人间我为她而狂野。

我是这耀眼的瞬间,

是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

我为你来看我不顾一切,

我将熄灭永不能再回来。

我在这里啊,

就在这里啊,

惊鸿一般短暂,

如夏花一样绚烂。

我是这耀眼的瞬间,

是划过天边的霎那火焰,

我为你来看我不顾一切,

我将熄灭永不能再回来。

不虚此行呀,

不虚此行呀,

惊鸿一般短暂,

开放在你眼前。

我是这耀眼的瞬间。

是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

我要你来爱我不顾一切。

我将熄灭永不能再回来。

一路春光啊,

一路荆棘呀,

惊鸿一般短暂,

如夏花一样绚烂。

这是一个不能停留太久的世界。”

其三,刘钧歌曲《听闻远方有你》。这首流行歌发行于2020年,是根据网络名言“听闻远方有你,动身跋涉千里。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相拥。我走过你走过的路,这算不算相逢”,改编扩充而成,可理解为描述远道相见浪漫故事。歌词是:

听闻远方有你,动身跋涉千里。

追逐沿途的风景,还带着你的呼吸。

真的难以忘记,相随永无别离。

可不可以爱你,我从来不曾歇息。

像风走了万里,不问归期。

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相拥。

我走过你走过的路,这算不算相逢。

我还是那么喜欢你,想与你到白头。

我还是一样喜欢你,只为你的温柔。

走笔至此,笔者想起某个灯火昏黄的傍晚,“忽有故人心上过”,有股冲动想去见,即而吟出一首打油诗:“老夫聊发少年意,想坐公交去看你。成则苏张月夜叙,否则徽之访安弟。”

古往今来,最感动的事,往往来自被人想起;最美好的事,往往来自想起别人;最浪漫的事,往往来自一个人跑很远的路去看另一个人。

去看想看的人吧,不管远近险易,不管风霜雨雪,趁岁月静好,趁你我未老!

文字:潘登 编辑:陈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