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东莞故事② | 先知大数据:让大数据在东莞扎根
东莞+ 2022-08-23 12:27:23

2021年5月21日,东莞高规格召开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大会。东莞先知大数据有限公司是会上的签约项目之一,其创始人余旸作为企业代表在大会上发言。在发言中,余旸感慨地说:“时至今日,回看三年前扎根东莞的决定,确实是一个‘明智且幸运’的选择。”

在科技风口冲浪,在制造名城圆梦。近年来,东莞不断浓厚的创新氛围,不断优化的服务水平,让一批归国人才放心在莞发展、创新创业并长期扎根于此。余旸说,从结果而言,企业落地东莞以来一直在快速而健康地成长,从营收规模、团队人数、研发投入到纳税总量,每年都在以10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在发展。

“海归”人才结缘东莞

先知大数据有两位创始人,余旸是一名数据科学家,拥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双博士学位,回国前为美国纽约罗切斯特理工学院(RIT)数据科学专业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另一位创始人是一位人工智能科学家,名为梁帆。两位创始人都是业内了不起的高级人才,许多城市都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为何最后选择了东莞?

对此,余旸笑着说:“这是一个双向奔赴的结果,我们选择了东莞,同时也是东莞选择了我们。”

两位特色人才选择东莞,首先是因为东莞有很好的产业基础,在他们看来,自身所研究的方向在东莞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完美的市场。余旸举了一个例子,他们正在进行针对工业制造业的提质增效系列产品研发,而在东莞就有1.1万家规模以上企业,其中7千多家为工业制造企业,这个市场底数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间,他们的才华可得以尽情挥洒。

而另外一个角度看,他们认为,也是东莞选择了他们。在考察东莞时,余旸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遇到的每一位负责人,无论是负责组织人才、投资招商还是科技发展板块,都非常热情、详细地向他们介绍东莞的产业政策和产业优势,甚至亲自带着他们去勘察场地,全面地了解东莞。

“东莞年轻,充满活力,能感受到亲密且清廉的政商关系,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尊重知识和人才,非常务实和包容,创业类科技企业在这里能有充分的试错空间。”余旸说。总体来说,东莞制造业发达,人工智能的落地场景丰富,并且东莞观念先进、反应迅速、执行力强,以东莞为试点和平台推广到全国再合适不过了。

就这样,2018年,东莞先知大数据有限公司正式落地东莞。事实证明了余旸选择东莞是正确的——在他的带领下,短短三年,先知已成为领域内顶尖的团队和企业,合作客户络绎不绝。

“现在回头看,落地东莞这个决定是幸运又正确的。从结果而言,企业落地东莞以来一直在快速而健康地成长,从营收规模、团队人数、研发投入到纳税总量,每年都在以10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在发展。”余旸说。

▲余旸

推动东莞数字化转型

“我们团队目前超过100人,85%都是研发人才。这是我们设计的东莞互联网+明厨亮灶监管平台,这是我们正在研发中的智能制造‘数字工位’产品……”走进先知大数据的展厅,记者进入了一个新奇的数字世界,看到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不断延伸了人类的触手,拓展了人类自身的局限,也看到了东莞走向数字化治理和数字化智能制造的美好未来。

先知大数据公司,主要深耕轨道交通、社会治理、军工安防和工业互联网四个方向。

目前,东莞市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的建设正在大力开展,而先知大数据就是其设计者和服务商。该平台取代了人工监管食品行业安全的模式,也颠覆了人为查看监控视频报警安全风险的监管方法。

余旸提到,该系统的建设思路还会应用到特种设备行业,如电梯、叉车等,再拓展到其他领域,如城管、水务、交通等,大大提升东莞社会治理水平。

如今,先知大数据现在已经是承担多个国家重点项目的“当红企业”了。余旸介绍,目前全国26%的铁路都沿用了先知大数据的探伤系统,探伤机器人“扁鹊”可在各种复杂环境下对铁轨进行快速行驶巡查,利用超声波、激光等方式发现轨道上的“伤情”,一旦发现有“伤”便即刻将探测数据传回名为“仲景”的后台人工智能分析系统,“仲景”在7秒内完成数据处理并给出处理建议,而这个过程之前通过人工作业的方式需要至少8个小时才能完成。该系统不仅大大降低了铁路事故风险,还省下了每年更换轨道的巨额费用。

此外,余旸告诉记者,先知大数据目前正在研发助力东莞工业企业提质增效的系列产品,将数据转化成知识提供给企业。先知联合东莞市政府为120多万个经济主体进行用户画像,助力东莞智能制造以及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

这仅是先知公司与东莞共成长的缩影之一。作为东莞市重点引进的“海归”创业团队,先知大数据公司不断吸收培养人才,集聚创新智力资源,扎根东莞,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服务东莞乃至全国的政府与企业,推动数字政府、智能制造、轨道交通等领域的智能化发展进程。

让大数据深深扎根东莞

就在记者采访期间,先知大数据公司刚搬到了新址。在牛山工业区示范点,该公司做了大量的现场实验,积累了很多经验,同时团队也在慢慢扩张,业务范围也在慢慢拓展。发展到现在,先知大数据公司对办公场地、人才的留用、招募和吸引都有了更新的要求。东城街道考虑到这些情况,于是帮助他们寻找了更大的办公场地。

“然而这里的场地还是不够用,距离这个新址800米外,还将建设我们的研发大楼。”余旸兴奋地说,那里靠近学校和市中心,对未来优质人才的吸引和留用都更有帮助。

不断扩大的办公场地,是先知大数据公司蓬勃发展的缩影。余旸介绍,目前正在筹备科创板IPO,已经完成第三轮融资,估值15亿元。

东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双聚焦”之后,余旸的团队在产业方向上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先知大数据来说,在东莞会抓住两个重点,第一是基于东莞的产业优势,进一步发挥先知公司工业互联网的研发优势;第二是东莞这个超过千万人口的城市,未来将会打造一个人城共融的城市体。这将产生大量与民生领域相关的机遇,如交通、应急、消防、公安、水务等方面,都会需要大数据的支持。基于此,进一步发挥先知大数据公司的数据驱动社会治理能力。

在余旸看来,东莞广大的工业制造业都是他们的潜在客户。而东城街道也正在将先知大数据公司树立为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以及数字经济的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研发基地。此外,东莞对数字经济的支持与重视,也让余旸倍感振奋。

为了让大数据深深地扎根东莞,余旸已经把妻儿从美国接到了东莞定居。“东莞是一个非常务实包容的城市,我们的选择是幸运的。”在采访中,余旸多次向记者强调。他还提到一个小细节:当初孩子回国入学时,由于不了解国内教育政策,市领导便亲自带他去了外国语学校,并一一解决了他们在莞生活中不便难题,让他们在东莞有了家的感觉。

采访当天正好是先知大数据公司联合创始人梁帆博士的生日。同事们悄悄地在会议室门外给他准备了蜡烛蛋糕,并在技术会议结束后举行了一个温馨简短的“惊喜派对”。梁帆博士动情地对所有员工说,感谢东莞和先知大数据让我们相聚,我们一起为令人激动的事业和这片热土努力奋斗!

文字:首席记者 曹丽娟 图片:郑琳东 肖延昆 视频:郑琳东 肖延昆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