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大湾区 抢占桥头堡 |筑巢引凤!桥头东太湖科技产业园将打造成为产城融合发展先行区
东莞+-悦读桥头 2022-08-22 11:14:35

■东太湖科技产业园城市更新效果图

长期以来,桥头镇土地开发过度,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短缺,土地供需矛盾突出。但是,土地资源单位产值低,经济并未随高开发强度而呈现出高水平发展,反而出现经济倒挂情况,严重制约桥头的城市更新和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桥头厘清思路和方向,重新优化生态、生产、生活格局。以“品质·美丽·宜居”为中心,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其中,东太湖科技产业园是桥头“一河一路·四园区”发展格局中的园区之一,被视作桥头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行区,撬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可以预见,以东太湖科技产业园为依托,桥头全力打造深莞惠产业合作示范区,将成为深莞惠发展轴线重要节点。

■东太湖科技产业园核心启动区

全力打造宜居宜业

产城融合示范平台

去年6月, 奥园集团中标为东太湖片区10.06平方公里综合运营服务商,8月中标为东太湖片区核心启动区城市更新项目前期服务商,标志着东太湖科技产业园正式进入密集“施工期”。

项目现状主要为瓦房、私宅、工业厂房,建筑老化严重,产业链低端,产业环境较差。此次,凭借自身丰富的旧改经验,奥园集团将通过有机串联产业板块、服务板块、居住板块,构建蓝绿融合的绿色发展生态网络,打造产城人文景观高度融合的空间格局,形成“湖光山色入城、蓝绿活力交织”的公园城市。据介绍,东太湖片区面积约10.06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面积4600多亩,园区区位优越,莞番高速贯穿其中并设有出入口,是桥头镇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创新节点。目前已划定1500多亩改造先行区作为突破口,开展连片“工改工”前期工作,正与专业机构合作,对园区进行系统整体规划,初步形成园区规划概念方案,将为高端产业发展腾出更多的空间。

为加快开展产城融合项目,桥头划定1257亩改造核心区作为东太湖开发建设的突破口,先行启动城市更新相关工作。东太湖科技产业园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罗伟权介绍说,核心启动区共含三个更新单元,在园区中心、桥东大道和东太湖路两条主干道交叉口,现状主要为瓦房、私宅、工业厂房,建筑老化严重,产业链低端,产业环境较差。

如何改变当前发展困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完善公共设施配套?罗伟权表示,核心启动区以规划为引领,通过有机串联产业板块、服务板块和居住板块,建设高品质居住小区和产业片区,同时完善区域公共配套,包括集中商业、九年一贯制学校、幼儿园、社区中心、社区公园等配套设施。

其次,借助石马河景观廊道和东太湖湿地公园,打造“山水田景入城,活力产居共生”的“产城融合”示范区,注重产城协调发展,以创造就业岗位和产值、完善居住配套等方式全面提升东太湖核心启动区的城市能级。通过城市更新,东太湖核心启动区预计释放110万平方米优质居住空间及66万平方米高品质产业发展空间,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产城融合示范平台。

核心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稳步推进

当前,在桥头镇委、镇政府和各村(社区)的支持下,奥园集团按照“快速推进,分步实施”的策略,在东太湖片区以及镇内核心片区,顺利开展了多项城市更新具体工作,与村民、业主充分交流沟通对接。

奥园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已聘请了专业测绘单位,严格按照测量规范要求开展入户测绘及权属核查,现已基本完成意愿征询及测绘工作。接下来,奥园将完善详细的规划方案,并与桥头镇各方面充分沟通,最终达成共识,推动城市更新工作快速实施。

东太湖核心启动区将打造为北产南城,城景相融的空间结构,通过连片改造构建科学高效的生产、生活、生态秩序,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载体空间,为生活社区建设门户服务核心,并打通景观廊道和提高片区内部路网密度,全面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吸引高新人才留驻。东太湖各管理区抢抓城市更新发展机遇,与奥园集团保持紧密联系,通过召开股东代表会议和党员会议,安排工作人员配合政策宣讲、入户测绘、意愿征集等各项工作,并召集了党员和股东代表参观了奥园城市更新示范项目。从意愿征集的情况可以看出,居民对城市更新持积极态度,90%以上的居民有意愿开展城市更新。“希望能够早日动工,我们也能住进安全舒适的房子,开启舒心新生活。”村民张先生表示,通过城市更新改造可以在村里建设高标准厂房,引入高端产业,提升村经联社的经济效益,增加收入。

首批“工改工”计划吸引超30家企业进驻

当前,全力抓好城市更新工作已成为东莞桥头谋求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早在2019年年底,桥头已与莞民投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城市更新、新兴产业发展、投资服务等多个领域进行全方位合作,促进东太湖片区全面升级。莞民投·东太湖科技园项目是桥头首个连片工改工城市更新项目,土地性质为一类工业用地(M1), 享受东莞市“工改M1”分割转让政策,国有红本独立产权,产权分割,一户一证。

据介绍,该项目总占地约228亩,将聚焦新材料、新能源、新智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吸引超30家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科技税收型企业入驻,形成以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及相关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优势产业集群。项目计划2024年中建成交付,总建筑面积约43.2万平方米,建设9栋高标准工业大厦,1栋中试研发办公大厦,2栋人才宿舍。目前,该项目处于控规方案调整及拆迁补偿谈判阶段。

随着园区土地统筹、城市更新、产业招商等工作稳步推进,一个现代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呼之欲出,将成为桥头镇重要的发展引擎,携同银瓶、潼湖等创新节点打造深莞惠协同发展区,成为面向区域融合发展的战略地区。展望未来,桥头将以更大手笔、更大力度,拓展和优化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切实提高对新兴产业、优质企业和高端人才的集聚能力与承接水平。

对话企业

东莞南炬

在桥头拥有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在东太湖科技产业园,有着这样一家企业,1.3万多平方米的厂房设置着多条硅橡胶自动生产线,虽然全厂仅有三四十名员工,但产能达到2.8万吨/年。这样一家看似不起眼的高新企业,为中国中车、中国西电、西门子、富士康等国内外企业提供综合应用方案。

据悉,南钜硅橡胶成立于2007年,是专业从事特种硅橡胶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应用方案提供商,旗下包括广东南钜硅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东莞市南炬高分子材料公司,而后者就位于桥头镇东太湖科技产业园,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特种固体硅橡胶应用方案。

选择桥头

用地有保障,发展前景可期

南炬硅橡胶在桥头的发展历程,要从2019年说起。原本在外镇设厂的南炬硅橡胶由于用地问题,需要进行搬迁,当时也考察了东莞的多个镇街和工业园区,最终还是选择在桥头的东太湖科技产业园落户。据桥头镇经济发展局局长翟松喜介绍,桥头正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而且土地价格也合适,南炬硅橡胶顺利入驻。这也表明了桥头凭借区位优势释放更大价值潜力。

“企业选择桥头,主要考虑的是当地给予的政策红利与用地支持。”南炬硅橡胶副总经理王品说,东太湖科技产业园周边靠近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而且企业生产建设用地指标得到满足,这对于未来发展十分重要,“我们有信心扎根桥头,把企业做强做大。”

作为东太湖的“新入住者”,也感受到了来自园区的热情。“当我们遇到困难,会先去村里咨询,村委会就有人指导处理,建议细致到你去哪个部门找哪位工作人员处理,以免我们找不到方向。”王品说。

除此之外,桥头镇相关部门与园区内企业搭建了线上交流平台,有问题可以直接在微信群跟相关负责人反映。比如去年九月的错峰用电期间,包括南炬硅橡胶在内的很多园区企业都因为停电而导致无法生产。当时企业马上和相关部门反映,了解情况后,相关部门马上进行调整,在用电紧张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企业的损失,保障其正常的生产需要。

茁壮成长

专人指导服务,顺利完成“小升规”

为促进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桥头深挖“小升规”潜力,会同各村(社区)加强走访,结合税务部门反馈的企业数据,聚焦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全面撒网,重点摸排,精准对接,掌握潜在升规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根据情况实时监测,建立企业“小升规”培育库,以培育库企业为重点培育对象,做好每月数据分析工作,及时跟踪掌握库内企业生产运营情况。

比如南炬硅橡胶的“小升规”经历,正反映出桥头用心用情的服务。王品坦言,在申请过程中,桥头镇经济发展局派出专人指导,详细指导申请数据填写,“相当于手把手教你把这个事情处理好。”

为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需求,桥头还结合企业运行情况,进一步加强贴身服务,全程跟踪,加强部门和企业间的沟通,共同解决困难;突出抓好科技型、创新型、初创型企业入库培育,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问题,提升升规企业的整体质量。2021年,桥头共推动了97家企业纳入规上企业,为2022年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未来规划

扎根成长,谋求进一步提升

完成“小升规”后,南炬硅橡胶去年的年销售额达到4000多万元。除了实现销售额的增长,南炬硅橡胶也拥有了申请省、市相关项目补助的资格。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市场倒逼你要重视科研,甚至客户会对你提出更高要求。这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保证产品品质。”王品说,在桥头镇政府的指导下,企业依靠现有的政策红利,积极申请科研补助。

目前,南炬硅橡胶正申请东莞市实验室,并朝着成为省级,甚至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的方向进发。王品告诉记者:“企业发展越来越好,也能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这样他们更愿意在桥头安家。”

■力嘉包装印刷博物馆

力嘉环保:

期待桥头能集聚更多的企业与人才

2013年落户桥头的力嘉环保包装印刷产业园,致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印刷包装产业集聚地,不仅成功打造10万平方米自动化环保生产基地,吸引超30家印刷包装上下游企业入驻。2021年,力嘉还与桥头镇人民政府、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三方共同签约共建“东职力嘉包装产业学院”,为桥头包装产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力嘉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东莞市创业孵化基地”“东莞市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

落户桥头

双向选择成就一番事业

自1970年在香港创立以来,力嘉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致力于印刷包装与文化创意互融的同时,在香港、深圳、东莞等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积极布局,于2013年在东莞桥头建设了力嘉环保包装印刷产业园,该项目于2014年被东莞市列入重大项目。

该产业园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园区内不仅有10万平方米自动化生产基地及6万平方米创业孵化基地,还有力嘉包装印刷博物馆、苹果树·创客空间、大湾区3D科创实验基地、3D文化艺术长廊、力嘉STEAM研学基地和东职力嘉包装产业学院等。

“我们的主业是包装印刷,但在企业转型升级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创办创意文化产业园,建立行业博物馆、双创空间等,力嘉非常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力嘉董事长助理马松绵说。

桥头镇与力嘉的理念一拍即合。位于东江之畔的桥头镇不仅拥有“中国环保包装名镇”的美称,还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粤港供水工程源头、国家级非遗莫家拳、两大省级古村落彰显着历史的厚重感,千亩莲湖、七彩花田的盛放丰富着“一镇两花”的文化内涵。“所以说,我们应该算是相互吸引吧。”马松绵说。

多元发展

为人才提供培养和展示平台

2021年10月,东职力嘉包装产业学院正式启动,是国内首个以包装为主的产业学院。

“现在整个包装印刷行业急需大量的技术性人才,在这种大背景下,国家鼓励学校走出去与行业领军企业深度结合,探索新的人才培育方式。”马松绵期待力嘉学院能摸索出解决方法,解决桥头镇、东莞市乃至整个印刷包装行业的技术人才需求。

除了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力嘉也在与更多高校进行着合作探索。

■莞番高速贯穿东太湖科技产业园,并设有出入口

期待未来

以人才集聚引领创新发展

莞番高速的开通,对企业的物流运输和人才交流有很大的帮助。

“现在大家说到我们园区第一反应就是方便,因为桥头东高速口就在园区100米处。”马松绵说,“以前我们邀请企业来桥头,很多人都会比较抗拒,因为桥头没有高速口,下了高速还要经过十几分钟,甚至半个小时才到。”

兼任桥头镇新阶联会长的马松绵表示,因为交通便利,5月10日桥头新阶联在力嘉举办的“莞邑新阶同心讲坛”吸引了东莞市不同镇街的新阶人士来参与,让更多的人认识了力嘉,认识了桥头。

目前,桥头已形成以电子信息为主导,以环保包装为特色,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东太湖的规划将重点推进更多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而作为“中国环保包装名镇”,包装印刷的更多上下游企业也将聚集于此。

高科技企业的聚集也意味着高层次人才的聚集。为响应东莞市“是人才,进莞来”的号召,桥头实施人才赋能计划,在吸引人才上,聚焦子女教育、医疗保障、人才安居、个税补贴、城市品质等方面,通过城市更新,东太湖核心启动区预计打造110万平方米优质居住空间,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从我们企业的角度来讲,企业以人为本,人才是第一资源,生活配套的提升将有力地解决引人才留人才的问题。”马松绵表示。

文字:袁健斌 通讯员 黄晓姗 香雅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