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些脍炙人口的古诗词都属于边塞诗。纵使边塞风光距离岭南遥远,但书法家们通过再创作跨越时间与空间,赋予边塞诗新的时代内涵,将边塞豪情挥洒莞邑。
作为近年来全国规模最大的以边塞诗为主题的大型书法展览,“边塞中国”全国边塞诗词书法作品展正在东莞市可园博物馆综合展厅展出中,展览分为“全国名家作品”“特邀作品”等四个板块,涵盖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展览由甘肃省书法家协会指导,东莞可园博物馆、大河书院主办。

百里挑一,墨香浓厚韵传千里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发轫于西北大地,多以边塞风情和军旅生活为主题,在唐代最为兴盛。书法作为我国特有的艺术形式,在纸面以留白、律动的节奏叙事抒情,结合边塞题材或壮志豪情、或凝练凄美的意象,呈现出独特的视觉冲击力。
作为“边塞中国”系列书法展第二季,本次展览脱胎于2021年在可园博物馆举办的边塞中国•甘肃书法名家边塞诗词作品展。本展承前启后、拓宽艺术创作风格的多样性,共收到全国各地书法家精心创作的1915件边塞诗词作品,经多轮评选,最终选出200件,再从中精选出60余件作品于可园博物馆展出。既有深沉宽博的碑意古拙,又有行云流水的帖气性情,将边塞诗的豪迈与激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同时,此次展览还展出了原中书协副主席胡抗美、张改琴等全国名家,2021年第七届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金、铜奖作者的作品。广大新锐书法家个性作品的展示,国内书法名家经典力作的加持,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中璀璨夺目的诗词与书法,精致与壮观,为观众呈上一场盛大的艺术视觉盛宴。
本次展览的一等奖获得者是广东省书协会员林水城,他认为边塞诗豪放旷达、雄壮悲慨,同时也有委婉柔情的家国情怀特点,举办本次展览很有意义。
家国情怀,边塞诗情尽显民族风骨
站在今日的中国大地书写边塞诗,其寓意不仅是重走千里边塞路,更是回顾边塞历史、唤醒民族的边塞精神。诗词歌赋不仅富有艺术欣赏价值,其本身也是中华民族厚重历史的重要载体。

铺陈纸笔,千年前的文字后人今朝亦能读懂;驻足观赏,边塞的风穿越时空在观众眼前展开鲜活的精神世界和生活画卷,现代中国人依旧能从中汲取力量。
边塞精神有着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其中永恒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对站在国家统一、民族复兴重要节点的中国人而言,有着非凡的意义。
策展人张鹏表示:“边塞诗不仅能激发人们的家国情怀,而且包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审美基因,蕴含着中国版图符号,成为历史的见证”。

张鹏介绍,让书法艺术形式与古代边塞诗词进行更高层面的艺术对接和审美表现,生动、有效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边塞诗词传颂家国情怀,承接千载,蕴化生机,是发起“边塞中国”主题书法展的初衷。
擦亮名片,以展为媒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展览展出期间,展厅内观众络绎不绝、不少观众带着孩子过来,学习诗词,辨字认字,成为节假日可园博物馆一道风景。
为弘扬传统书法文化,满足大众多元文化的需求,进一步发掘历代边塞诗词中所蕴含的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主旋律,可园博物馆在岭南刮起了一股强劲边塞雄风。促进东莞市民对边塞诗词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的同时,也加强了岭南与西北地区的文化交流。

“通过跨省合作举办书法展,有助于可园博物馆在全国范围内引进高层次的展览,丰富我馆展览形式和内容。”可园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边塞中国系列展在可园博物馆举办,一方面能让观众持续深入了解祖国的边塞诗词文化,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可园博物馆展览的持续性、学术性和拓展性”。
此次书法作品展将持续至9月15日,展览免费向市民开放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