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片长“重塑”城管
东莞+ 2022-07-10 19:32:02

乌先生怎么也没想到,经营烧烤店的自己,有一天会和城管成为朋友。“城管竟然帮我解决了孩子上学的问题。”乌先生口中的“城管就是片长罗鸿云。

▲东城城管片长罗鸿云劝导商户做好“门前三包”

其实罗鸿云也没想到,在他看来的一个小小举动,带来的影响远超出想象。“问问幼儿园也是顺便的事,他却一直记在心里。”

致广大而尽精微,微文章,大有可为。两个“没想到”,折射出近一年来东莞城市管理理念从力度、法度向温度、品质的进一步加速转变。去年以来,东莞城管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践行“城管片长制”这一创新举措,并加以优化提升。一位位扎根基层的片长织就治理网络,推动执法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嬗变,形成了随时随处可感受城市管理温度的日渐浓厚的氛围,助力打造“城人融合、共生共荣”东莞样本。

 片长进村 

罗鸿云曾是一名军人,2010年退伍之后加入了城管系统,干起了一线执法的工作。“城市管理工作涉及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路面能看到的公共区域基本都跟我们有关’。”

今天哪家的鸡扰民了,去清理一下;明天哪条道路又有小贩乱摆卖了,去教育一下……这些在外人看来细碎繁琐的事情,都需要不厌其烦地一件件去处理。

由于管辖范围涉及东城街道多个社区,为了实现问题的快速解决,和不少城管人一样,罗鸿云最开始选择了冒头就打的粗放型执法方式。久而久之,是群众的不解,执法者的苦闷。

罗鸿云每天都要处理众多案件

“尤其是和这些摊贩之间,他们当中有的屡教屡犯,有的也的确生活不易,但是不执法又不能维护环境和秩序,工作真的不好做。”罗鸿云回忆,常年出入一线的经历中,有被人指着鼻子骂的,还有操着刀说要拼命的。

2021年9月,一纸文书的到来,打破了这样尴尬的局面。

罗鸿云清楚地记得,那天领导把他叫到了办公室,说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大概意思是,按照文件要求,东城街道要以南片区为城管片长改革试点,纵深推进工作。“因为我是执法中队长,所以局里希望我先走出这一步,扎进这些村(社区)里。”

虽然已有镇街先试先行,他的心还是咯噔了一下。南片区靠近中心城区,其中火炼树社区更是东莞市典型的城中村,邻近国贸城商圈,出租房屋多、临街商铺多、人流量大,这些都是摆在面前的难题。

服从命令是军人的习惯,罗鸿云尝试着从改变工作地开始,去接受这个新身份。

正式任职后,罗鸿云把办公室的东西简单收拾了一下,搬进了城管工作站。一个不到30平方米的小房子,七八个人,几张桌子,墙上一排制度,就构成了一个“小分局”。上岗第一天,他就开着车子一个社区一个社区地转,走街串巷,了解情况。

对于这位“新人”的到来,大多数居民持观望态度,不理解也不愿意过多配合。经营烧烤店的乌先生和周围商铺店主只觉得,他们是来“找茬”的。

茶山城管片长杨振荣在博头村内巡查

和罗鸿云一样,茶山城管片长杨振荣刚进村时,没少听“又来了个当官的”“应该就是走走过场做做样子”之类的话;清溪城管片长范美玲还记得,自己第一次上岗执法时群众激烈抵触的情绪;塘厦城管片长蔡振强印象深刻的是,刚开始进村工作时,还有小贩不愿配合,当街闹起了事。但经历过众多风浪的他们,都没把这些放在心上。他们明白,这次的任务,就是要改变这种局面。

清溪城管片长范美玲在协助商户搬离占道经营物品

一两个月下来,片长们用脚步丈量脚下的“一亩三分地”,掌握了辖区的基本情况,也能实现快速到达问题现场。那段时间,不少人早上7点出门,在片区内兜一圈下来,已经是下午3点多,紧接着再坐下写下工作记录,在星光之下结束一天的忙碌。

办法总比困难多。短时间的努力,下沉到村基层总算迈出了第一步。

 距离渐近 

工作地点的转移,缩短了物理距离,片长们需要跨越的,还有心理上的距离,一段需要用温度去拉近的距离。

2021年11月下旬左右,围绕市里“扫干净摆整齐”的目标,东城城管在火炼树社区铺开“门前三包”责任制。经过几番劝导,还是有部分餐饮店存在夜间占道经营的情况,罗鸿云带领着队员们对此开展了集中整治,乌先生的烧烤店就在其中。

当晚,因为不理解“门前三包”的相关管理要求,乌先生认为自己属于正当经营,情绪表现得十分激动,拒绝配合。“为了控制现场,我只好与他约定,第二天到分局协商解决。”

罗鸿云与乌先生面对面交谈化解难题

第二天一大早,乌先生就抱着5岁的女儿坐在了东城城管分局门口,情绪依然十分激动。罗鸿云见状,赶紧请他们到会议室坐下。

“罗片长,我是三个多月前才从外地来东莞的,来这里就是为了赚点钱,然后让我的两个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现在疫情生意也不好做,我小娃去哪里上学还没有着落……”说着说着,这个高大的男人眼眶湿润了,这也让同为人父的罗鸿云颇为触动。

如何化两难为两全?

罗鸿云依法对店主的占道经营行为进行了适当罚款,与此同时,考虑到对方的难处,他运用自己是本地人的优势,细心梳理了周边幼儿园信息供他参考。

一周后,乌先生联系到离住处比较近、口碑比较好的幼儿园。孩子顺利入学后,他打来一通电话表示感谢。罗鸿云很意外,“电话里讲了很多,我能感受到他很开心。”

谈起当时的情景,乌先生记忆犹新:“他说可以帮我,还可以协调社区为我们一家提供政策上的指引和帮助,我当时就觉得,这里的城管和我印象中的有点不一样了。”如今,他成了怡丰路上践行“门前三包”的带头人,带着周边商铺店主配合罗鸿云把这里打造成了“门前三包”示范街。

茶山城管片长杨振荣与村“两委”干部沟通讨论

杨振荣在推进茶山镇博头村“三线”整治时,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施工作业必然会对村民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杨振荣和队员们坚持到现场监督,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要求作业,确保对村民正常生活和房屋的损伤降到最小。当施工中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协调解决。这样一来,既顺利推进了工作,又做到了让村民满意。

经过整治的茶山博头村环境美如画

而在杨振荣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博头村作为全镇“三线”治理试点率先完成新村部分的“三线”治理工作,滩涂地变身休闲小公园、水渠重现清澈模样……人居环境变美了,更重要的是,心更近了。

 改革解困 

设立片长制的初衷,就是为了提升治理效能、释放城管温度。不管是罗鸿云还是杨振荣,抑或其他片长,目标任务都是一致的:打通城市管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城管与商贩之间,从来不是对立面。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的相对集中,商贩本能的利己性,却又不可避免地将双方推向矛盾的风口浪尖。

多重因素之下,“工作落地难”“力量下沉难”“考核监督难”和“沟通群众难”等难题一直存在于东莞的城市管理当中,大部分镇街的城管基层问题治理主要依赖村级城管办,以村(社区)管理为主,业务上接受城管分局的指导和监督,解决问题的效能并不理想。

城管片长下沉一线。图为凤岗城管片长黄剑苏

为解决这一痛点,2021年,东莞在全省首创推出城管片长制,并设定了“一年试点先行、两年全面铺开、三年巩固提升”的三步走目标。按照“小社区、大城管、全覆盖、长效化”的城市管理思路,试点驻站的一百多名片长下沉一线,围绕“六巡三访一执法”的主责主业,强化基层问题解决。

“下沉一线只是一个开始,村(社区)的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片长们甚至需要克服一些从未碰到过的问题。”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片长进驻村(社区)伊始,依然存在整合统筹村(社区)城管力量难、辖区居民或沿街商铺支持认可度低、工作力量有限等问题。

简单来说,他们还是一个“外人”。

对此,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再次自我革新,从机制上寻找突破口。

外部环境——优化软硬件保障,扩大城市服务驿站的数量和功能,打造片长服务群众主阵地,编制城管片长责任清单及城管片长手册等,充分保障“制度管人、流程管事”。

城市服务驿站

内部环境——配备精兵强将、配齐交通工具,为每名片长配备3至5名专职队员,协助片长开展工作,同时鼓励镇(街)、园区制定完善片长奖惩考核制度,挂职入驻村(社区)“两委”副书记或主任助理,适当给予片长绩效补贴,增强队伍获得感。

按照指引,茶山镇率先推行城管片长挂任村(社区)主任助理。片长在村重要会议上拥有一定发言权,能够快速推进工作;利用片长的专业性,村委会减少了城市管理工作方面的负担。城管工作与属地村(社区)工作有效融合,共同解决了环境卫生等基层精细化管理难题。

谈起片长的进驻,博头村党总支书记刘进明笑意满满:“他们真的帮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减少了不少工作负担,现在只要是关于城市管理方面的工作,我们都放心交给他们来做,而且愿意全力配合。”

企石城管片长收集民意

据统计,该模式自启动以来,各镇(街)、园区城管信访投诉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先行试点的莞城街道,城管信访投诉量环比下降42%,城管片长功不可没。

一年来,通过实施城管片长制,已有412名片长来到群众身边。全市城管系统由过去的执法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与群众、沿街商户结对子,交朋友,面对面沟通,不少片长赢得群众的真心认可,形成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良好局面。

 “温度”嬗变 

近年来,随着“721工作法”(7分服务,2分管理,1分执法)在东莞的深入践行,包括片长在内,越来越多城市管理工作者懂得:执法不是目的,服务才是本心。

对于有着家园情怀的莞邑“绣匠”来说,工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把城市扮靓,还要让城市变暖。

企石城管片长姚汉权联合志愿者等人员为独居残障老人清理出行路上的苔藓

通过借鉴国内优秀城市案例,东莞城管在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调研论证基础上,探索出了一条提高城市管理能力、提升服务群众水平的方法路子:从传统的“1个分局”工作模式,裂变成“1个分局+N个城管服务驿站+N名城管片长”扁平化的矩阵型服务方阵,配以玉兰女子城市执法服务队,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刚柔并进的城市管理服务机制,将城市管理工作从“规模供给”转向“品质供给”,拓宽了服务群众的广度与深度。

巡查过程中,企石城管片长姚汉权发现独居残障老人每天必经之路布满苔藓,随即联系志愿者和环卫工人共同上门为老人清理;一位身患残疾的流动摊贩经常违规摆卖,玉兰女子城市执法服务队道滘中队以沟通代替驱赶,为其协调临时集中摆卖区摊位……一桩桩一件件,暖人心窝,感动千万市民的同时,也彰显这座城市的“深蓝温度”。

石龙城管片长温情执法,98岁老人送粽子致谢

今年,东莞正式官宣成为全国第十五个“双万”城市。新起点呼唤新作为,“深蓝温度”如何继续发挥效能?

“城市管理工作的本质,就是服务和满足市民对城市美好生活的追求。一方面,我们将持续推进城管队伍法治化规范化建设;另一方面,将深化城管片长、玉兰女子城市执法服务队等东莞城管特色队伍建设,以有温度的城管铁军推动基层治理的嬗变,助力推动深度城市化。”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局长刘永定如是表示。他期待着,行走的片长和玉兰女子城市执法服务队,成为东莞城市文明的一道亮丽风景。

玉兰女子城市执法服务队夜间巡查时为市民指路

城市的风景,就是千万个“你我他”的幸福表征。不久前,因为工作突出,罗鸿云、杨振荣等几位片长站上“美丽圩镇•东莞论坛”的舞台分享经验。近来,不少人又开始忙活起了接待外来考察学习团的任务。杨振荣笑着调侃道:“真是人怕出名猪怕壮,现在忙得根本停不下来。”

停不下来,是因为有强大动力。东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努力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积极回应市民群众的多元化需求,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环境,创新基层治理,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千万人口深度融合,让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人都能够在东莞实现个人价值、成就人生精彩。”

7月6日,寮步城管片长翻遍10吨垃圾为市民找回7万余元现金,市民向片长送上锦旗

强化城市管理创新,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用脚步丈量城市的“深蓝温度”,加速让千万东莞人“大湾区高品质现代化都市”的美好愿景一步步照进现实。

数说东莞城管温度提升这一年

2021年,东莞城管深入践行721工作法(7分服务、2分管理、1分执法),创新设立城管片长和玉兰女子城市执法服务队两支队伍。2022年,城管片长制被纳入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在全市全面铺开推行。

目前,全市已建成城市服务驿站245,配备城管片长412、玉兰女子城市执法服务队员602。东莞城管已形成1个分局+N个城管服务驿站+N名城管片长”扁平化的矩阵型服务方阵,配以玉兰女子城市执法服务队,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刚柔并济的城管管理服务机制。

城管片长进驻村(社区)后,管理执法效率明显提高。其中,茶山城管分局到现场处理问题时间由20分钟缩短为5分钟;莞城各工作站接到分局交办群众投诉工单,1小时内即可处置完毕。

城管片长制实施后,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据统计,该模式启动以来,各镇(街)、园区城管信访投诉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先行试点的莞城街道,城管信访投诉量环比下降42%

数说东莞城管温度提升这一年

2021年,东莞城管深入践行721工作法(7分服务、2分管理、1分执法),创新设立城管片长和玉兰女子城市执法服务队两支队伍。2022年,城管片长制被纳入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全市全面铺开推行。

目前,全市已建成城市服务驿站245座,配备城管片长412名、玉兰女子城市执法服务队员602名。东莞城管已形成“1个分局+N个城管服务驿站+N名城管片长”扁平化的矩阵型服务方阵,配以玉兰女子城市执法服务队,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刚柔并进的城管管理服务机制。

城管片长进驻村(社区)后,管理执法效率明显提高。其中,茶山城管分局到现场处理问题时间由20分钟缩短为5分钟;莞城各工作站接到分局交办群众投诉工单,1小时内即可处置完毕。

城管片长制实施后,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据统计,该模式启动以来,各镇(街)、园区城管信访投诉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先行试点的莞城街道,城管信访投诉量环比下降42%

 

文字:张雨倩 图片:郑志波 张雨倩 东莞城管供图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