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牛墟风情节”已成功举办多年
牛墟,在横沥不仅是一个交易的场所,更是一种文化脉络的发源地。
从农业小镇,到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再到大湾区模具智造重镇,镶嵌在东莞东部的横沥,依托“三河六岸”的城市基底和“百年风情”的牛文化,不仅孕育了精深厚重的“牛镇”历史,还造就了“全国文明镇”“广东省乡村旅游示范镇”等响亮城市名片。
文化之于城市是根和魂,以“文化立镇”的横沥迎来了一个个丰收时节——打造出“百年牛墟”、“小城大爱”、红色革命、稻香餐饮、逸颐艺舍、滨水生态等文化品牌;围绕“牛精神”和“牛文化”,推动文化传承与文明实践的有效融合,让“牛镇”魅力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
延续文化血脉,推动传承发展。横沥全力做好文化强镇的“下半篇文章”,在乡村振兴中让乡村文化“活”起来,从而赋能美丽乡村建设。
■百年牛行
以牛为题
一座匠心城镇
百年牛墟经久不衰
横沥镇北环路与骏马路交叉附近,有一座朴素的“牛行展示馆”,馆的后面是著名的横沥牛墟。这个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墟行,是广东省四大牛墟之一,它曾六易其址,400余年却经久不衰,是见证横沥这个岭南小镇从农业走向商业文明的“活化石”。时至今日,横沥的牛只交易依然繁荣,“牛文化”深植在这片土地上。
随着传统农业日渐退出,传统的牛墟已被牛行所替代,以牛代耕的场景也渐渐被都市人淡忘,但“牛文化”依然刻画在横沥人心中,已成为一种深厚的文化沉淀下来。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历史文化的积累是一个城市文化积淀的过程,有形象、有品质、有内涵的文化不仅让人回味无穷,同时又能提神振气,推动地方经济社会事业的繁荣发展。
如已故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人”张杨锦,祖孙三代都在牛行里做事,“相牛”七十余载,从不为多赚佣金而弄虚作假,“诚实守信”赢得一生美誉,这种品质也影响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为进一步挖掘和丰富“牛文化”内涵,自2010年起,横沥结合牛墟的产业特色,深挖区域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将原来纯粹的“牛交易”升华为具有文化特色内涵的“百年牛墟风情节”,打造了具有地方民俗文化特色品牌活动。每年的“百年牛墟风情节”,数十项活动充分融入了“牛文化”元素,极具观赏性和参与性,形成了一波又一波旅游热潮。
历经十余年锻造,“百年牛墟风情节”渐成区域文化品牌,也成为当地群众精神文明素养的一大源泉。横沥镇相关负责人直言,这不再是单纯的民俗活动,要进行新的提炼和融合,力争打造成能为横沥旅游经济、为横沥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的平台和引擎。
近年来,横沥精心提炼“牛文化”精髓,从民俗品牌活动逐渐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延伸。2019年成功打造出以牛为主题特色乡村振兴活动品牌——“斗牛大会”系列赛。每场活动均以不同主题展现,围绕人居环境、和谐善治、文化振兴、生态产业等主题,进行同台竞演、斗经验斗成效,形成各村(社区)对标先进、你追我赶、争摆擂台的热潮。
这种比学赶帮的竞赛“斗牛”机制正向激励,反向倒逼,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各村乡村振兴工作的积极性,并形成了横沥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又一叫得响的品牌。曾担任活动评委的欧智艳这样评价道:“斗牛大会”是一场斗文化、斗治理、斗人才、斗环境的乡村振兴盛会。在这互相比美“争斗”下,带给村民全新的感观享受。
百年牛墟源远流长,“牛文化”“牛精神”在这座滨水城镇迸发出新活动,“牛镇”的特色魅力展露无遗。
文化兴村
一种浓浓乡愁
不一样的乡村振兴
■678艺时代
瞧,过去熟悉的乡村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一样的乡愁,不一样的“乡村振兴”。
如今,横沥乡村如此有“颜值”,更有“气质”——
错落有致的彩色房子、青翠相邻的特色菜园、造型各异的景观树……走进山厦村,一幅独特的美丽乡村建设新图景。除了外围的立面改造,村内环境的整治改善也是“彩虹村”的一大亮点。
与山厦村不同,新四村对旧村的活化利用也有自己的新尝试。
在新四村,你会发现,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旧房子,却是七八十年代的风格、二十一世纪的创意。墙上随处可见七八十年代流行的黑白电视、唯我柠檬茶、飞人乔丹、超级马里奥、魂斗罗等创意墙绘,荒废的小池塘新建了创意廊道,闲置空地改造的音乐舞台几乎每天都有本土歌手驻场演唱……
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新四村深耕地方特色、激活闲置资源,走出了一条用环境撬动产业发展的新路子——旧村、老建筑被活化利用,一个极具创意的“678艺时代”文旅项目由此诞生,成为东莞又一乡村网红打卡点。
当前,越来越多的横沥旧村、闲置地被活化利用,不仅直接改善环境品质,也让村民的乡愁记忆得到有效传承。
■村头村“葵香园”
每当葵花盛开,葵香园吸引游客驻足;超50年历史的“知青屋”鳞次栉比,成为发展民宿之源;色彩斑斓的农家小屋让人眼前一亮,成为名副其实的“彩虹房”……作为东莞首批“特色精品示范村”之一,村头村正凭借自身特色资源,通过打造醉人乡村田园风光,以“农耕文化+文旅产业”促进集体经济多元发展,擦亮横沥乡村游名片。
勃发“地利”之势,横沥全面铺开“一村一品牌”建设,为乡村振兴插上“文化翅膀”。横沥镇彩霞路129号,逸颐艺舍博物馆所在地,这里的田黄、玉石、陶瓷等收藏品,每一件都有特殊意义,从中品读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历程。而田头村又以逸颐艺舍博物馆为载体,打造“百家艺舍”特色文化街,努力建设为横沥知名文化地标。
今天的横沥,文化建设呈现出全域发展、多点开花良好态势。一张张响亮的乡村文化名片,正是横沥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具体表现——“查香印象”“三六九趁墟”“相牛故里”“荷塘叶色”等一系列可观、可感、可互动的形象标识和品牌项目,日渐成为附近群众休闲娱乐的“打卡地”。
更可喜的是,横沥还拥有“全国文明镇”“广东省乡村旅游示范镇”等响亮名片,“横沥·百年牛镇”乡村休闲游还入选第三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友善之城
一个好人现象
“小城大爱”越擦越亮
东莞是一个不缺好人的城市,横沥是一个不缺好人的小城镇。
6月15日下午,2021年第三、第四季度“东莞好人”发布仪式举行,共55人荣登2021年第三、第四季度“东莞好人”榜。其中,横沥的张月娥荣获2021年度广东“孝老爱亲”类好人;叶惠权荣获2021年第三季度“敬业奉献”类好人,闫媛媛荣获第四季度“助人为乐”类好人。
行走于横沥大街小巷,道路整洁,文明志愿身影随处可见,“小城大爱”四个字更是出现在城市每一个角落。
从一个好人到一群好人,这种现象被称为“好人辈出、好人接力”。这种现象的出现,折射出横沥这座小城的“大爱精神”。可以说,横沥镇之所以在2017年获评“广东省文明镇”基础上,2020年首次获评“全国文明镇”,“小城大爱”功不可没。
近年来,横沥镇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以评促建,相继推出了“道德模范”评选、“横沥好人”评选、和睦家庭评选等一系列“道德明星”评选活动,深入挖掘横沥好人、道德模范的感人故事。相继涌现出全国诚信典范张杨锦、全国十大社工人物徐祥龄、全国农民工人大代表曾香桂等一大批感动东莞甚至感动全国的道德模范人物,“好人”总量(48人)居全市各镇街前列。
值得关注的是,横沥建立健全关爱“好人”长效机制,制定了《横沥镇“道德模范”圆梦计划实施办法》,建立帮扶和慰问道德模范机制。坚持“好人”教育从娃娃抓起,制定《横沥镇未成年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指引》。关爱“小候鸟”“益企啡吧”等公益项目,更是让“友善横沥”的城市精神更加看得见、摸得着。
经过多年的沉淀和打造,“小城大爱”已成为融入社会方方面面和市民生活的重要城市核心价值和文化品牌。
■新埠正街
五年掠影
●推动和打造了“百年牛墟”、“小城大爱”、红色革命、稻香餐饮、逸颐艺舍、滨水生态等文化品牌建设
●深入挖掘和传承横沥牛墟、草龙舞、貔貅舞、陈氏太极等省市非遗项目
●积极做好了新埠正街、兰田别墅、半仙山古建筑群等市级文物保护
●稳步推进了“沿河水生态文化长廊”建设,建成碧道5.36公里,“三河六岸”滨水空间塑造初见雏形
●形成了村头村的“葵香园”、新四村的“678艺时代”、张坑村的“相牛故里”、村尾村的“荷塘叶色”等12个文旅、农旅品牌项目
●2020年横沥入选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示范点,2022年“横沥·百年牛镇”乡村休闲游入选第三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九大文化品牌
1.“百年牛墟”文化
起源于明末清初,与三水西南、鹤山沙坪、汕尾陆丰并称广东“四大牛墟”,至今已有400年历史,是广东仅存的牛墟。2007年,横沥牛墟入选东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横沥牛墟入选第四批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7年,横沥牛墟入选“广东老字号”企业。以牛墟文化打造的一年一度的“百年牛墟风情节”已成功举办多年,牛墟文化深入民心,品牌远近驰名。今年将启动建设横沥牛墟文化博物馆,同时深挖“牛经纪”交易手势文化,推动牛文化产业发展。
2.“小城大爱”文化
“小城大爱”享誉全市,不仅是横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品牌抓手,而且相继涌现出全国诚信典范、广东好人张杨锦,全国十大社工人物徐祥龄、全国农民工人大代表曾香桂等一大批感动东莞甚至感动全国的道德模范人物,呈现出“好人辈出”“好人接力”的现象,被媒体誉为“小城大爱”,经过多年的沉淀和打造,“小城大爱”是横沥友善文化的核心内容和城市精神。
3.红色文化
横沥是一方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热土,是横沥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的活跃地区之一。先后有至少24名热血青年参加游击队,其中黄球、刘才旺、梁金寿、吴培旺、邓荣基、邓润球6人血洒疆场,为祖国独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横沥的红色资源丰富。目前有田饶步革命烈士纪念碑、红色教育基地2处为东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红色人物达11名。接下来将兴建战地记者黄朱汉红色文化展馆,出版新闻及摄影作品集。
4.稻香饮食文化
稻香饮食文化旅游区是稻香集团于2015年斥资2亿元将毗邻空置厂房翻新改造而成,是以“饮食文化”为核心,集餐饮、休闲、学习、住宿、购物功能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是东莞市工业旅游示范点、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东莞市食品药品安全科普教育基地,国家3A级旅游景区。
5.村头村“葵香园”文旅品牌
结合香氏文化打造的横沥首个向日葵大型主题园林公园,园内建设有古井水塔小景、榕树头休息区、荔枝园休闲区、莞香园水塘小景等特色乡村景观。葵香园与周边开发配套的知青巷、荔枝公园、孝廉古井以及文化场馆形成休闲农旅小区,成为东莞网红打卡点。
6.村尾村“荷塘叶色”文化品牌
通过挖掘村内荷池文化与本村“叶”姓相联系,打造了“荷塘叶色”品牌,以“荷”为主题,以荷池为中心,沿池建立了“荷裳影室”、“荷塘书画舍”、“莲塘邮舍”、村尾曲艺中心、环保教育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等一系列文化设施,形成了独特乡村文化风貌。
7.新四村“678艺时代”文旅品牌
采用上世纪60、70、80年代等复古概念而打造678艺时代园区,在保留村落历史样貌及文化特色基础上,融合现代艺术创意商业业态而打造的现代乡村振兴的艺术商业综合体,是东莞网红打卡点。
8.东莞逸颐艺舍博物馆
逸颐艺舍博物馆于2013年建立,主要从事艺术品收藏、展览陈列、艺术交流与合作,坚持“保存与保护、尊重与欣赏”的文化理念。馆内主体建筑有展览四合院、贵宾艺舍、藏品仓库大楼。四合院内设有主题展厅,展示了陈氏家族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所收藏的各类精美藏品,藏品涵盖古今书画、瓷器等。是国家4A旅游景区。
9.水生态文化
从2016年起全力打造“十里滨水廊道”,东引运河一期、二期整治先后完成,2021年仁和水综合整治项目竣工验收,建成碧道5.36公里。目前“三河六岸”滨水空间塑造初见雏形,全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水生态文化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