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城平乐坊小学开发“莞城印记”校本课程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东莞+-莞城周刊 2022-06-27 09:57:53

学生体验糖冬瓜制作技艺

学生们学习制作花灯

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讲解员介绍可园历史

作为莞城的一所新星学校,莞城平乐坊小学利用社区生态盘活教育资源,从北隅社区的传统美食、历史发展、经济文化、名人古迹、传统工艺等方面进行综合利用,开发了“莞城印记”校本课程,以此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对莞城的认同感及自豪感。

从近期“莞城印记”的课程反馈可以看出,各年级课程活动形式多样,孩子们有惊叹、有收获、有深思。“莞城印记”课程是传统文化自信的彰显,也是莞城平乐坊小学“乐在其中,成于自然”办学理念的体现。课程的开展,将传统文化扎根在孩子们心中,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浸润了孩子们的心灵,更厚植了孩子们热爱东莞、热爱莞城的情感。

一年级

巧手制作糖冬瓜 传承非遗我践行

食物既是一种味道,也有着独特的民俗和浓浓的情意。东莞市级非遗糖冬瓜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许志敏,利用本次课程的机会,带着平乐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共同了解糖冬瓜的历史和制作技艺。

同学们体验了糖冬瓜去皮、切条、翻炒这三个环节,并亲手制作出清爽可口,甜而不腻的糖冬瓜。孩子们的笑脸,正是表达了对糖冬瓜的喜欢之情。通过这堂生动有趣的非遗实践制作课,学生们不但亲身体验了糖冬瓜的制作技艺,还感受到了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并以实际行动为“非遗”传承助力。

二年级

坊中学子游可园 建筑人文我了解

历史悠久的可园博物馆里,一处处独特的建筑,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都有着神秘的色彩,激起孩子们的探究欲望。

同样作为“莞城印记”的课程内容,在讲解员带领下,平乐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们一边认真打量着每一件文物,一边聚精会神地倾听着详细的介绍,亲身感知可园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间艺术的无穷魅力。

三年级

一纸一竹绕指间 莞邑花灯我会做

课程的内容还有更多惊喜。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莞城花灯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浩均走进平乐坊,和三年级的学生共同制作花灯,制作开始前,王浩均先给孩子们介绍了东莞花灯的来源、寓意以及制作流程、注意事项。在王浩钧的指导下,学生们小手灵活地操作,一会工夫,灯架便初具雏形。

灯骨做好了,贴花纸的技术更为讲究,需要分几次在不同的部位贴纸,这样才能保证灯纸糊得帖服、平整。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并且收获了自己亲手制作的花灯,莞城花灯技艺得以传播。

四年级

喜闻乐见探骑楼 莞城建筑我研究

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亲。迎着阳光,带着好奇,平乐坊小学四年级的同学向骑楼老街出发。这是“莞城印记”课程中的四年级学生骑楼探索课程。

听着导游的讲解,学生们认真地在本子上记录沿途看到的建筑和有趣的知识。阳光下,阵雨中,骑楼的历史和风貌烙在了孩子们的心里,人文气息与古老建筑交相辉映,古老但又不落寞。骑楼的故事已在学生心中扎根,热爱也已悄然萌发。

文字:韦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