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经济辩证法②|大和小:从企业韧劲窥见发展新动能
i东莞 2022-05-07 17:41:54

探寻东莞经济的“底色”,要走进工厂车间。

“疫情影响一时,不会改变行业原本赛道。一季度公司订单增加30%,预计全年营收为4.5亿元。”日前,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科视光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华告诉记者。

▲广东科视光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线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细胞”,企业强则经济强。一季度,东莞规模以上大型企业同比增长1.1%,中型企业和小微型企业均增长5.2%。东莞企业顶住疫情压力,承压前行,稳中见韧,东莞经济的韧性和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疾风劲草,烈火真金。从大企业一季度应对疫情的强大韧性,可以看到东莞经济的“基本盘”仍然稳固,持续夯实,从众多中小企业展现的强大后劲,可以窥见东莞经济的蓬勃生机和发展新动能。

▲新能德自动化生产车间

大企业:稳中见韧,彰显实力

“预计今年我们仍然有较大增长,争取达到120亿元。”日前,东莞市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新能德”)相关负责人储德根表示。

新能德是世界一流的锂电池服务商,专注于为消费类电子产品、电动车、智能储能产品和其他环保项目提供一流的新能源解决方案。公司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商均有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客户遍布全球各地。

这个万人大厂里,在高效做好疫情防控的情况下,生产忙不停,赶制新订单。

▲拓斯达生产线

4月27日,拓斯达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及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2022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29亿元,同比增长17.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83.75万元。

……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细胞”,企业的活力反应经济发展的活力。数据显示,一季度,规模以上大型企业实现增加值433.46亿元,同比增长1.1%。

探寻东莞经济的“底色”,要走进工厂车间。客观来讲,在内外部环境超预期影响下,多重压力检验了东莞经济,尤其是企业的“成色”。但久经考验的东莞企业,其韧性和持续前行的动能没有改变。承压之下,稳中见韧。

韧性的背后是企业深耕某一领域的深厚积淀发挥强大定力和底气。自2020年起,在锂电封装行业新能德的出货量全球第一,市场占有率领先。过去六年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2021年产值超过100亿元。

储德根透露,新能德将进一步在电池的细分领域深耕,做大规模。”目前我们已经启用了新的厂区,新增厂房面积350亩,满产情况下产能可翻倍。”同时,新能德加大自动化改造投入,加大设备的研发,采取减员增效。“未来五年我们人员减半,甚至减更多,同时产能实现翻倍”。

韧性的背后更是科技创新实力的不断增强,彰显强大实力。

近期,上市企业拓斯达收获颇丰。在4月省工信厅公布的2021年度广东省服务型制造示范名单中,该公司被评为广东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5月6日,拓斯达推出了最新款产品,TRH002-400-150-A系列高速SCARA机器人,为制造企业带来更高效灵活的产品体验。

底层研发也持续推进。2021年,公司多款控制器和伺服驱动产品正处于研发测试阶段,同时在视觉技术上不断深入开发,夯实了底层基础。

年报显示,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14,165.22万元,占报告期内营收的4.30%。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已获得授权专利550项,其中发明专利41项,另有处于实审阶段的发明专利188项;各类软件著作权71项。

不只新能德、拓斯达,东莞多年来大力培育的“倍增企业”在一季度的表现尤为突出。

全市410家倍增计划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含名誉企业)增加值317.96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高于全市水平5.1个百分点。其中,名誉倍增企业增长8.0%,非名誉试点企业增长9.6%。

在内外部环境超预期影响下,大型企业承压前行,但经历金融危机的淬炼,大型企业稳打稳扎,稳中见韧,更有底气,也更有实力应对市场中的不确定性,构筑起企业应对疫情的“护城河”。

▲东莞市智赢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后劲”十足

疫情之下,大型企业稳中见韧,中小企业承压能力如何?有哪些不同之处?

数据显示,中型企业增加值279.50亿元,增长5.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4.2%;小微型企业增加值441.23亿元,增长5.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8.2%。

多年来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成为中小企业保持稳定增长的底气。

位于南城的瞪羚企业东莞市智赢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目前有80多名员工,以技术驱动,以及轻资产的运营模式,让企业可以轻装上阵,把疫情的影响降至最低,逆势上扬。

“经过近10年发展,企业已经成长为国内领先的智能控制与运动部件服务商,一季度,公司产值同比增长约38%。”该公司副总经理李琼表示。

“疫情影响一时,不会改变行业原本赛道。一季度公司订单增加30%,预计全年营收为4.5亿元,相比2021年的3.2亿元有显著增加。”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科视光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华告诉记者。

▲博迈医疗无尘生产车间

成立于2012年的广东博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精特新企业,今年以来的业绩表现强劲,营收预计增长40%。

目前,东莞拥有7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年来,东莞大力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道路,解决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弱、升级能力不足的问题。

作为制造业大市,东莞形成了由19万家工业企业、1.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738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组成的先进制造体系,这是东莞经济最重要的“基本盘”。

瞪羚企业、国家高企、“小巨人”企业各展所长,创新发展,在疫情之下走出一条逆势上扬的发展路径,更多新鲜“血液”的注入,将激发东莞经济发展的强大后劲。

“小升规”企业活力持续增强。2021年工业“小升规”企业2333家,一季度实现增加值69.73亿元,同比增长59.9%,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0个百分点。

东莞的市场主体规模在稳步扩大。数据显示,截至4月15日,东莞实有市场主体150.27万户,同比增长10.89%,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疾风劲草,烈火真金。从大企业的稳打稳扎,稳中见韧,到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再到更多新生力量注入,可以看到东莞经济的“基本盘”持续夯实,可以窥见东莞经济的蓬勃生机和发展新动能。

策划:雷石鹏 虞清萍

执行策划:殷昌盛 孙本源

文字:资深记者 张华桥 图片:郑志波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