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热衷做一件有益的事情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此时,家长如果能及时地进行鼓励,对孩子的成长将会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也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本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孩子的兴趣爱好,与爸爸妈妈们想法发生冲突时,应该如何正确处理?
【案例1】
宇轩妈妈:居家学习一段时间,令我没想到的是,孩子竟然对做饭产生了兴趣。那天送他上学的路上,他还叮嘱我,晚餐要留给他放学后来做。这就算了,一到周末,说好的亲子阅读,变成了亲子烘焙,这多耽误学习啊!
宇轩:妈妈还真是奇怪,做饭是居家学习期间老师布置给我们的任务,在做饭过程中,我觉得真有趣,爷爷奶奶也说我做得好吃,我好开心啊!而且,我的作业已经在学校做完了,但妈妈非逼着我继续看书,我实在看不进去,我怎么就不能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呢?
陈美娟老师:宇轩妈妈,能理解您担心孩子如果把过多时间花在厨艺上会耽误学习的心情。
孩子现阶段刚发现了自己的新兴趣,正在兴致勃勃地摸索着,所以才会把阅读时间占用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合理引导,如和孩子一起分析什么是“重要紧急”的事情,什么是“重要不紧急”的事情,还可以将厨艺这个兴趣变成一种奖励,引导孩子完成学习任务后,可以获得一天或几天的厨艺展示。这样不仅完成了作业,支持了孩子的兴趣爱好,还引导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兴趣有神奇的内驱力,做饭的过程也涉及许多学科知识呢,还可以此为契机开展项目式学习,利用好兴趣来增强孩子的学习动力呢。
【案例2】
子琳妈妈:受疫情影响,我家娃好几个月没去参加舞蹈兴趣班培训,在家她又懒得动,喊一下,才练习一下。去年说以后想当舞蹈家,现在就忘了许下的梦想,我也懒得说她。
子琳:我不就是有一周作业太多感觉太累不想练舞嘛,妈妈怎么都不安慰我,还一个劲批评我,弄得我都没兴趣练习了。之所以说当舞蹈家,是当时爸爸问我有什么梦想,我随便说的一个,其实,我的梦想是当老师。
陈美娟老师:子琳妈妈,看得出您很支持孩子去发展兴趣爱好还督促孩子坚持练习,真是很负责!同时,你对孩子不能坚持练习感到有些失望。是这样吗?兴趣爱好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有的人可能需要花很长时间才知道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而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也可能会不断地变化,这是正常的。所以,如果孩子对曾经的“兴趣”兴致不高时,不要急着批评,我们可以和孩子聊聊,是因为太累了?还是因为发现其他更喜欢做的事情呢?找到原因并理解孩子情绪后,和孩子一起去探索真正的兴趣爱好会更有意义。而且,我们家长往往认为“兴趣爱好=特长”,抱着较高的期望,其实不一定,孩子愿意沉浸在这些兴趣带来的乐趣中,在自己疲累时能用来调节心情,帮自己获得能量,在享受兴趣爱好带来的成就感后,形成自信阳光的样子,这也是兴趣爱好的意义所在呀!
【案例3】
晓阳爸爸:听说别人家的孩子多才多艺,再看看自家孩子,感觉啥都不会,所以,我给孩子报了很多兴趣班,并且风雨无阻陪他外出学习。没成想,感觉他好像不爱学,学习效果也不好。
晓阳:爸爸给我报跆拳道班,说男孩子要有阳刚之气;给我报书法班,说字如其人,要写好字;还给我报钢琴班,说培养我的高雅气质。可是,我最喜欢的是拉丁舞,但爸爸却不认同。
陈美娟老师:晓阳爸爸,您费心地为孩子挑选了全面且有意义的培训班,还和孩子一起去学习,真是非常用心!但通过您的文字,我感受到这些“兴趣班”像是为了迎合外界而给晓阳选择的。晓阳真的对这些感兴趣吗?您好像并不清楚。但从晓阳的学习效果和反馈来看,晓阳好像并不喜欢。
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勤奋的源泉,它会让我们有求知的动力,因为兴趣爱好本身是一种享受,能调节身心,丰富精神世界,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朝气。但若不喜欢,这些“兴趣”反而会增加孩子的烦恼。因此,在发展兴趣爱好上,我们要听听孩子的声音,尊重孩子的喜好和选择。只有这样,孩子在兴趣发展上才会有满满的成就感,继而才会有所进步和成长。
【专家档案】

陈美娟,东莞市企石镇中心小学心理老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A证教师、广东省家庭教育指导师、东莞市企石镇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二十四节气育儿之道”公益项目讲师,多篇论文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