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东莞市教育局召开“2022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政策微发布会”,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作为全市首所公办未来学校被纳入名额分配的8大优质学校之一,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与此同时,尽管招生指标等详细信息还未明晰,但作为东莞首家获得中国教科院“未来学校领航校”的权威认可的高端民办国际化学校——东莞嘉荣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嘉外”),也因“未来学校”的定位和办校品质,以及刚立项就被赋予“填补水乡新城高端教育缺位”“均衡优质教育”等使命而备受期待。无论是占地近500亩、大手笔投资15.3亿元,从硬件等要素上与水乡新城的对接“未来”发展相匹配,还是办学理念、课程体系设计、师资引进等皆为社会各界关注。而2022年3月,疫情反复的特殊时期,与嘉外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的教育部首批国培专家、原北大附中副校长李冬梅正式加入嘉外,让外界再一次、更进一步看到了嘉外探索区域教育整体提升、践行未来教育的雄心与内涵。而这与东莞教育扩容提质、均衡优质教育的举措一脉相承!

原北大附中副校长正式出任嘉外高中部校长
2022年3月,疫情反复,开展线上居家学习催化了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值,也考验着每一所学校的师资力量,嘉外也不例外。
幸运的是,嘉外从立项之初到建校,再到学校师资团队的组建,始终将高水平师资力量放在核心地位,这既是对东莞“十四五”时期推出“莞邑良师”行动计划的有力响应,更是基于嘉外办高质量学校的自我要求。
在招聘优质教师的节奏上,嘉外并没有降低标准急于求成,而是坚持引才标准,不惜重金,吸引真正与嘉外办学理念契合,具备培养引领未来型人才能力的名优教师。

2020年底,嘉外发布重金招聘公告,校长年薪最高150万,教师最高40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明确了与北京大学吴宝科教授为牵头的顾问智囊,举重若轻地开始了学校筹建的第一步。以此为开端,学校将引进高水平教师工作贯穿全年。2021年,嘉外公告招聘特级教师、全国名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反响热烈,100:1的录取结构,采用“特级教师+省级专家”面试天团,严控师资关,最终组建一支高水平教师团队。
目前,嘉外正高级教师2人,特级教师4人,国家级大赛荣誉20人次,省级大赛荣誉94人次,奥林匹克优秀指导教师10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33人,名班主任14人。其中,部分教师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顶尖名校;还有部分教师毕业于海外名校,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英国雷丁大学等,拥有美、英、法、德国、荷兰等国家任教经历。
而被广泛关注的高中部师资力量也惊艳了业界:教师队伍结构超过1/3的教师具有培养国内顶尖名校(例如QB)学生的经验;教师教龄集中分布在8-20年之间;80%以上的教师来自广东省名校,有丰富的广东高考备考经验。
一如对教师招聘高要求的坚守,嘉外高中部的校长一职在建校一年多后传来了好消息:原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李冬梅于2022年3月正式任职嘉外高中部校长。
从北京大学到北大附中,李冬梅身上有着诸多殊荣:我国信息技术学科的领军人物、原北大附中副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标组专家、教育部首批国培专家、中国教育信息化专家等等,让业界都为之震撼。
加入嘉外,将如何规划嘉外高中部?李冬梅表示,未来会将几十年在北大附中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办学经验和嘉外高中部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助力嘉外高起点、高质量发展。
关注当下 着眼未来
育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之人才
今年9月,承载着诸多期待的嘉外高中,将迎来建校后的首届高一新生,这也标志着嘉外完成了K12高质量教育全链条的构建。随着高中部的开学,嘉外将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在东莞构建高品质教育道路上凸显自己的特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嘉外践行未来教育最直观的提问。

对此,嘉外执行总校长的易志军表示,嘉外以“国际化的中国教育”为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能够“适应未来、创造未来、引领未来”的人。基于办学理念、高质量的办学追求以及未来教育规划,高中部决定“办高于分数的教育”,包含分数又高于分数。
“我们关注升学,更关注综合素养;关注分数,更关注分数之上的东西;关注当下,也着眼未来。”易志军对什么是高于分数教育的诠释既符合当下,又着眼于未来。也正因此,嘉外在注重办学质量的同时,也十分重视畅通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渠道,在升学规划上,尽可能提供多样化选择,根据每个孩子实际情况找到最适合他的升学渠道。
一方面,学校将结合新高考打通21种升学途径,为不同类型学生制定个性化升学规划,确保学生的优质升学;另一方面,在高考之上,基于学生兴趣特长、生涯规划以及未来社会所需,全面多元培养人才,并利用学校办学优势,对接北大强基计划。
易志军特别强调,“家长看一所高中的品质,不乏只关注金字塔顶的‘清北’录取率。在嘉外,将‘不只是清北’,还有许多985、211、双一流大学。嘉外要做的是确保每一个孩子能充分发掘潜力,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而从北京到东莞的李冬梅,与嘉外这一教育理念高度契合。在她看来,高中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基础教育“开花结果”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成绩非常重要,但综合素养也非常重要。
“一所好学校一定包含着‘成绩好’这项内容,但成绩好就一定是好学校吗?不一定!”李冬梅认为,学生成绩好,综合素养也高的学校才是一所好学校,以提高学生的分数而牺牲综合素养,实质上是以牺牲学生终生发展为代价的,“这个代价越往后看越大!综合素养和分数并不是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的关系。综合素养的提升不仅从根本上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的提高,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学生适应未来发展。”
而这,正是嘉外高中“办高于分数的教育”定位的诠释,也是未来教育内涵所在。
倡导学习方式变革
课程赋能学生成长
适应未来的教育,需要有适应未来的课程体系作为重要支撑。与小学初中一脉相承,嘉外丰富的课程体系将为学生成长赋能,也将成为高中部的特色之一。
嘉外高中部副校长易文辉透露,高中部课程也将体现“四化”特色:即国家课程校本化、选修课程超市化、特色课程十二年链式化、活动课程常态化。
易文辉介绍,嘉外以四大深度学习中心、八大个性发展学院为重要载体,为学生开展各类课程。其中,特色课程包含阅读、影视戏剧、传媒、传统文化、科创科技等。

比如,以未来东莞城市交通为场景,在科创中心给学生一个赋能场。学生可以在这里查阅资料,进行各种规划和设计,然后通过编程3D打印、制作来论证可行性,最后由老师指导学生对整个项目进行总结介绍。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学生以一个个项目为学习点,开展基于真实情境的沉浸式学习,为未来成长赋能。这也是未来学校所倡导的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
“链式化课程的核心宗旨就是促进学生视野的开阔,思想的启迪,智慧的提升,以及知识的增长,包括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这样的创新人才,我觉得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而只会考试的,大学毕业可能他就迷茫了,他不知道方向在哪里了。”易文辉说。
而在选修课程方面,嘉外高中部也将沿袭小学、初中部已经开设了百余门选修课的原则,结合高中生年龄特点来开设,如组建乐队、辩论队、文学社、科创队、模拟法庭等社团。
此外,在课程特色方面,李冬梅还认为,对于一所未来学校而言,结合东莞市政府在今年的工作报告中强调的“今后将把发展焦点放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上,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这一举措,在嘉外的发展规划中,五大学科竞赛将成为学校特色。
“嘉外会充分发挥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的优势,按照学科竞赛规律,制定链式化学科竞赛尖子生培养计划,扎扎实实地办好学科竞赛教学,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培养出一批热爱基础学科、乐于探索研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李冬梅说
/对话李冬梅/
践行科技人文与学科教育融合的未来教育

东莞日报:您对东莞这座城市印象如何?如何看待东莞践行未来教育?
李冬梅:对东莞这座城市的国际化、包容开放和创新精神感受很深,而嘉外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方法与这个城市的发展是融于一体的,和我心中理想学校高度一致;很高兴,因为共同的教育理想和目标,嘉外选择了我,我选择了嘉外。
东莞日报:嘉外定位国际化的“未来学校”,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如何平衡高考和个性化人才培养?
李冬梅:对于嘉外作为未来学校的整体办学定位,李冬梅表示,嘉外要打造的,是国际化的中国教育,这是办面向未来、与时俱进的未来学校;嘉外关注升学,也关注综合素养,这是办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融合的未来学校;嘉外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学校、赋能教师、赋能学生,是在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上,真正实施差异化、个性化教学和学习的未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