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横沥:织细织密文化设施网络
文明横沥 2022-03-23 16:15:37
东莞市横沥镇月塘村紧邻东莞生态园,生态环境优美,但由于缺少文化阵地,也很少开展文化活动,村民吃完晚饭后,不是在家看电视,就是关门睡觉。

 

为加强文化建设,改善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横沥文化服务中心与村商议,最终将一座废弃的私立学校改建成文化阵地。如今,走入月塘村中,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图书室、老人活动室、健身房等文化设施一应俱全。

 

有了阵地,月塘村村民的活动变得丰富多彩。每到晚上,有的打球,有的跳舞,有的散步,其乐融融,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和谐了。“现在邻居吃了晚饭就打电话约着出去走几圈,大家过上了健康的生活方式。”月塘村宣传委员吴婉嫦说。
图片在月塘村综合的团扇制作文化活动
旧貌换新颜的故事,也在隔坑村上演着。
隔坑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是一栋二层建筑物,有2000多平方米,既是村民办事中心,也是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一楼是图书室,这里环境幽静,图书品种丰富,让村民在家门口能品尝到精神食粮。二楼设有舞蹈室、绘画室等功能室,是村民参加公益文化活动的地方。
隔坑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于去年投入使用,由村里空置的旧小学改建而成。在改造前,虽然也有广场、排练室,但因为设施比较陈旧,加上位置偏僻,过来玩的群众较少。隔坑村利用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改造的机会,对广场和设施进行升级。每到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广场分外漂亮,吸引了村民来此锻炼、休闲。只要天气允许,每天晚上有100多人来跳广场舞。
参加活动的群众多了,位置不够用了,甚至出现了争场地的情况。隔坑村宣传委员刘柱光说,广场舞台一侧的房间本是曲艺社的排练室,但是广场舞的音乐声较大,影响了曲艺社的排练。为此,曲艺社队员和跳广场舞的群众发生争执。村里多次协调后决定,将让老年人活动中心的场地作为曲艺社排练之用。村里另辟了两处广场舞场地,让老年人、年轻人各有所乐。
图片横沥镇艺术课堂走进隔坑村
近年来,横沥镇加快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为契机和抓手,不断完善基层文化阵地,实现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 这些文化阵地不仅让群众便捷地参与文化活动,也成为乡村振兴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横沥镇村头村是东莞首批特色精品示范 村,也是著名的网红村,探索出了一条“农耕+文旅+文创”的美丽富裕幸福乡村之路。 走进村头村,古井、旧宅在荔枝树的掩映下分外幽静,知青馆、红色书屋、香村美术馆为村中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古井水塔小景、榕树头休息区、荔枝园休闲区、莞香园水塘小景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景观。 村中有一个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的葵香园农旅项目,种植了大片的葵花,每当葵花盛开,犹如一片金色的海洋,十分壮观,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打卡。
图片 村头村的香村美术馆
村头村宣传委员邓小娥介绍,上世纪60年代,有30名知青在村头村下乡,村中保留了多栋当年知青们居住过的房屋。 去年,村头村将其中一栋知青屋改造成知青馆,通过图片展示、实物陈列的方式,向人们讲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如今,这里不仅成为人们了解知青历史的场所,每年都有知青回来探访; 也成为村民们的活动室,村民们经常在此拉家常谋发展。
图片 村头村的知青馆
村头村还利用老宅建成 了红色阅读馆、 香氏名人馆、香村美术馆。 其中,红色阅读馆中摆放了红色题材的书籍,供村民和游客阅览; 香氏名人馆介绍了村头村香氏名人的事迹,将香氏宗族的历史浓缩其中; 而香村美术馆展览面积达200多平方米,由三座老宅改建而成,正在举办油画展。
邓小娥说,这些房屋已无人居住,被村民用来堆放杂物,村委会从村民手中租下,统一修葺后作为文化活动场所,既增加了村民收入,也方便开展活动。
图片 传统手工艺—植物拓染
如今,这些散落在村中的文化设施也是东莞市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横沥镇作为东莞市文化馆总分馆建设首批试点镇街,以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为抓手,做好分馆和支馆建设,将各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拓展为东莞市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支馆,形成了市级总馆、镇级分馆、村(社区)支馆的总分馆制,将文化馆建到群众家门口,将镇级、市级乃至省级优质文化资源送到群众手中。 半仙山村文化管理员朱月桂说,半仙山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是东莞市文化馆支馆,通过市文化馆总馆“文化莞家”的平台,可以直接在全市发布活动、志愿者招募等信息,方便群众了解文化活动资讯,报名参加。
图片 村民在村尾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内阅读
当前,横沥镇正在贯彻落实镇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目标,建设文化设施新格局。 一方面,在镇中心区加快建设新文化中心,打造横沥文化新地标。 另一方面,加快对金牛公园整体改造提升,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此外,加大提升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水平,规划建设一批区域标志性现代文体设施,推动传统文化资源融入美丽乡村建设。 当这些规划和蓝图变成现实,横沥镇的文化设施网络将得到极大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参与感将极大增强,“智造名镇,滨水新城”也将有更坚实的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