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座城、同一个家”征文作品选登|莫树材:老墟旧趣(节选)
i东莞 2022-03-03 15:02:02

老墟旧趣(节选)

莫树材

老墟在鸡心岭下,石马河边,建于1721年。老墟由广晋街、沙边街和塘边街组成,呈T型格局,10分钟就可以从街头走到街尾。

我的童年是在老墟渡过的。搬出老街已经40多年了,但我依然经常回老街走一走,看一看,寻找儿时的记忆。

老墟一式金字架连栋瓦房,通顶木板门窗,屋内前后走马阁,阁上住人,阁下做生意,数百家实体店一家挨着一家,经营油糖米面、五金百货、珠宝玉器、图书文具、香烛冥品、地方小吃,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老墟有两间很有特色的店铺——剃头铺和凉帽铺,凉帽铺经营斗谷篮、凉帽等传统竹织品,编织凉帽曾是老街的主打手工业,有数十家竹织铺、近百名织篾工人,后来竹织成了夕阳行业,如今只剩下邓佰稳一家老字号,成了市级非遗实体店。剃头铺依然要领筹排队,大多是老年人和小孩,后生们都去光顾新区的发廊和美容店了。在剃头铺,经常见到儿时的玩伴,曾经的伢伢仔如今已成了白头翁,大家都说我们这一辈是先苦后甜,赶上改革开放好时光,生活如“倒餐甘蔗节节甜”。

最令人难忘的是沙边街中央的新华书店,以前叫“良友书局”,逼仄的铺面,满橱的图书,是老街最有文化味的地方。再到后来成了新华书店,三间店面,书橱三壁,书店不单卖书,还可以借书、蹭书(只看不买)。是我儿时流连忘返的地方,那时一角几分就可以买到一本公仔(小人)书,如今我的书架上还保存着那时购买的图书,书店也卖文具,是中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经常光顾的地方。如今,新华书店没有了,成了一间车铺,专卖电动车和高档自行车,新华书店成了几代人美好的回忆。

老墟依然是逢3、6、9墟日,过去是农历3、6、9,改革开放后是新历3、6、9,依旧是东莞、惠阳、博罗三市县农副产品集散地。有诗为证:风风雨雨三百年,老墟依然“三六九”。我最喜欢大年初三逛老街,那天是采灯节,四乡“添丁”的人家年初四“点灯”这天要来老街采购“丁货”,这一天老街成了丁货专业街,家家店铺门前摆满和碌灯、丁公、葱蒜、爆竹、点丁人家挑着一担斗谷篮,沿街选购丁货。每年采灯日,我都爱带着记者到老街采访拍摄,记录本地民俗风情。

我经常回老街闲逛,不但经常碰到熟人叙旧,还经常淘到心仪的旧书古玩。“常回老墟寻旧趣”,成了我晚年生活辞典一个重要的辞条。

文字:莫树材 编辑:陈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