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情山水云为伴,执意诗书月比邻。”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这句诗,用在恣意江湖、喜欢旅游,爱好阅读、热衷写作的王国燊身上再合适不过。热爱生活的他,专注于生活的本质,善于从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中升华生命的意义,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并挖掘出流光溢彩的感动,于寻常中见精巧,于平凡中见不凡。

日前,东莞市作家协会会员、市作家协会南城分会会员王国燊的散文集《人生不朽是文章》由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全书共收录王国燊近些年来倾心创作的散文80余篇,洋洋洒洒22万余字,既是其人生历程的文字记录,又是其生命感悟的沉淀升华。
执着的业余写作者

王国燊,笔名秋染彤云,执着的业余写作者,这是他给自己的定位。他本是一介书生,早年毕业于师范院校中文系,立身于三尺讲台,最终选择了下海经商,成了一位生意人,但时刻没有忘记自己还是个文化人。虽置身“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生意场,内心始终保留着一块纯净的领地——阅读与写作——他心灵的憩园。
“我喜欢阅读,喜欢做笔记,喜欢写作,用写作记录自己的人生,用写作抒发自己的情怀。”王国燊在写作中常常感到一种难以言状的快感在心中流淌,写作改变了他的生活,改变了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不管我的笔端流淌着什么样的感情,都是发自内心的,哪怕是一种忧伤,也同样能让我品出甘甜。”
经历简单,道途平坦,王国燊没有波澜壮阔的人生,只是芸芸众生中的平凡一员,生活平平淡淡,简简单单,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对文字、对写作的热爱,“我享受阅读,享受写作带来的乐趣,我在阅读中领略到生命的真谛,在写作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对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王国燊来说,这就已经足够了,“我没有足够的勇气驾船出海,我只是赤着脚,一直沿着海滩上走,偶尔会捡到一两个贝壳,就已经满心欢喜。”
以文字记录人生历程,用写作照亮整个生命,无关名利,无需光环,王国燊深深感悟到,人生不朽是文章。
显然,这是一种经历风雨、阅尽千帆后的超然与豁达。正如前人所说:“平生一片心,不因人热;文章千古事,聊以自娱。”
不知疲倦的跋涉者

“旅游是我创作的源泉。”阅读写作之余,王国燊还热衷旅游,醉心于祖国的秀美山川、名胜古迹,并撰写了大量游记,散文集《人生不朽是文章》便收录了不少。
《胡杨,生是一幅画,死是一座碑》《梦一般的燕园,梦一般的未名湖》《凤凰城的夜》《北国寻雪之旅》《触摸西湖》《留住福州》《武侯祠对话武侯》《千年瑶寨,千古风情》……单看这40余篇游记的标题,就知道王国燊的足迹之宽之广。不知疲倦的跋涉者,这是他给自己的另一个定位。
王国燊旅游,并不只是去欣赏异地的山川风景,更多的是享受一种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体验自然,感悟人生。西北荒漠,江南水乡,东北雪地,处处留下了他的足迹,也留下了他的思考。
他为胡杨顽强不屈的精神所深深折服,深情礼赞胡杨:“胡杨,活着是一道风景,把每一个秋天都打扮得绚丽多姿。胡杨死了,褪下了华丽的外衣,却也是一道风景,一道令人敬畏的风景。”“生之绚丽,死之壮美。这就是我所认识的胡杨。我崇尚坚强,我敬畏这些不屈的生命。胡杨林之旅,既是一次秋游,更是一场心灵之旅。”
他对圣洁高雅的化身——白雪充满向往,热情讴歌白雪:“只有她,才拥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改变世界的面貌,把红的、黄的、青的、蓝的、黑的,美的、丑的,干净的、肮脏的……通通覆盖,让全世界只能有一个颜色——‘洁白’,让全世界只能有一个元素——‘宁静美丽’。”
王国燊的游记中,除了引人入胜的景物描写,字里行间流露出一股浓厚的文化韵味,惹人深思,令人动容。
热爱生活的观察者

透过王国燊的散文,亦可看出,他是一位热爱生活的观察者。一朵小花,一株小草,一棵大树,一条小溪,一座山峰,都能使他产生无限的遐想,都能激起他无穷的情思。正因如此,“平凡的世界,因此变得不再平凡;平淡的日子,因此变得不再平淡。”
他在《春天的期待》中,借由菖蒲花开,道出了自己的期待,“儿子也特喜欢菖蒲,我选了几帧照片发给他,并特别提醒他:‘家里的菖蒲开花了,一年就只开一次,花期就那么几天的’。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深情呼唤。”同时,又道出了母亲的期待,“我期待着儿子回来,母亲也同样期待着她的儿子回来看她。儿子总是错过菖蒲花期,错过了一个个美丽的时刻。也许,母亲的心里也有一个个的菖蒲花期,每个月的下旬,她都那么急切地满心欢喜地期盼自己的儿子能来到她的身边,和她一起分享花开般的喜悦。”疫情、分居两地等原因,让他睹物思人,陷入沉思,读罢感动不已。
“腊肠,这一小截微不足道的东西,却让我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享受到少有的‘奢侈’,甚至在四十多年后,仍如此清晰地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常常让我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和浓浓的亲情。”“我喜欢荷花,少年的我就生活在荷塘旁边。家乡也就因此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莲塘’。离开家乡四十年了,记忆中的莲塘,年年有荷花盛开,岁岁有花香飘逸。”……王国燊的散文中还流露出一股挥之不去的乡愁,虽是个人独有记忆,但却很容易勾起读者的共鸣,而这正是其散文的魅力所在。开卷有益,不妨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