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歌颂党的丰功伟绩和新中国成立以来长安镇取得的伟大成就,以文学作品形式反映时代变迁和人民生活变化,生动体现长安人民实实在在的幸福生活;同时以党的建设、城市发展和市民美好生活为主线,重温峥嵘岁月,用镜头记录难忘场景,最美瞬间,致敬伟大的党、伟大的时代,长安融媒体中心于2021年6月份举办“我们的幸福生活”美文美图大赛。
目前,“我们的幸福生活”评选活动已结束,47篇作品获奖。本期起,i东莞将刊发获奖美文供市民鉴赏。本期刊发两篇一等奖作品,敬请欣赏。
荔枝园的笑声
陈锡明
我的家乡在东莞长安镇沙头村,过去是有名的鱼米之乡,也出产荔枝。分田到户那年,我家分了一棵很大的糯米糍荔枝树。那一年,荔枝大丰收,我们全家都非常开心。荔枝开园的那天早上,大家吃完早餐,爸爸带了全家人和伯父一家人一起去荔枝园摘荔枝。来到荔枝园,真热闹啊,村里每户人家都是一家老小来了。爸爸带我们找到属于我家的那一棵荔枝树。我抬头一望,我们家的这棵树上的荔枝真多啊,它们像玛瑙,一串串、一丛丛,从树冠到偏枝,满树都是。年轻的哥哥“嗖”的一声,爬上荔枝树,随即丢下一大串鲜红的荔枝。树下的我们早已迫不及待,捡拾起荔枝,撕开外壳,把鲜美的荔枝肉塞入口中。爸爸在树下一边指挥,一边捡拾荔枝,把最大的拿给爷爷、奶奶、伯爷品尝。不一会儿,几十颗荔枝就被我们吃到了肚子里,我们吃的速度渐渐慢下来,最后停了下来。但过了一会儿,大家看到鲜红大个的,又忍不住再去剥一个放到嘴里。
大家笑着、闹着,荔枝园成了欢乐的海洋。
吃完荔枝,姐姐对我说:“弟弟,糯米糍荔枝这么好吃,我们拣几颗回家,在园里种几棵荔枝树好吗?”我说:“太好了。”说完,我和姐姐就去捡地上最大的荔枝核。回到家,姐姐和我一起动手,把荔枝核种在了一块空地上。不久,那里长出四棵小树苗,我们开心极了,姐姐过几天就去给它们浇水、施肥。
转眼十年过去了,姐姐也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我也上初中了。那一年4月份,四棵荔枝树开花了,姐姐和我都非常高兴,终于在家就能吃上美味的糯米糍荔枝啰。然而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个建筑施工队,带队高老板是一个英俊的男青年,他准备动手砍掉荔枝树。当时我在学校读书,在家的姐姐看到后连忙阻止他砍树。这时,爸爸过来了,对姐姐说:“哥哥准备结婚,要在这里建新房子,只能砍掉这些荔枝树。”姐姐无可奈何,伤心地哭起来。高老板了解姐姐的荔枝情结后,笑着对姐姐说:“我老家井岗红糯荔枝,果肉厚,爽脆清甜,味道比糯米糍荔枝还要好吃。6月回去,我送你三十斤。”姐姐停止哭,惊讶地问:“真的吗?你不骗我吧?”高老板诚恳地回答:“不骗你,到时你吃了就知道了”
转眼到了6月,高老板果真回了一趟老家,从老家带来三十斤新鲜的井岗红糯荔枝送给我姐姐。姐姐品尝后,赞不绝口,对高老板说:“你没有骗我,荔枝真的好吃。”高老板在为我家建新房的大半年里,与姐姐一来二往,结下深厚的感情。后来征得双方父母同意,姐姐远嫁从化市。
姐夫知道姐姐喜欢吃井岗红糯荔枝,结婚后,在新房子的庭院里,移植好几棵树干有人头那么高的荔枝树。姐姐满心欢喜,小日子过得幸福美满。
井岗红糯荔枝是迟熟品种,果肉爽脆,味清甜,很有市场需求。姐夫姐姐看到商机,不久承包了村里近百亩荒山,专门种植井岗红糯荔枝。在镇里派来的农技专家指导下,姐姐两口子在山脚下挖鱼塘,种菜、养鸡。经过几年的辛勤工作,荔枝园初步建成,姐姐给荔枝园起了一个吉祥的名字——幸福荔枝园。
又是多年过去,如今的姐姐已是当地有名的致富能手了,每年的荔枝挂果时节她都会要求我们家人去吃荔枝。这不,今年荔枝刚上市,姐姐又打来了电话,热情地邀请娘家亲戚去品尝她家的荔枝。我接到电话,马上通知兄弟姐妹们,次日浩浩荡荡奔向姐姐的荔枝园。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到了姐姐的幸福荔枝园。踏入大门口,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鲜红的荔枝树。鸡群愉快地在荔枝树下觅食,鱼儿在鱼塘里逐起片片浪花,塘基上到处是绿油油的有机蔬菜,农舍里正飘出饭菜的清香,真是一处世外桃源啊!姐姐老远就向我们走来,打了我一下说:“弟弟,欢迎你!”我不客气地回打了姐姐一下道:“你和姐夫把农场搞得这么好,你们真行啊!”亲戚们异口同声地称赞姐姐姐夫聪明能干。
“都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好!”姐夫闻声赶来,他一边说,一边笑呵呵招呼我们在凉亭坐下,很快摘来一大堆荔枝。各位亲戚拿起荔枝品尝,大家纷纷赞不绝口。我爸说:“井岗红糯荔枝真是名不虚传。”哥哥说:“跟我们东莞的荔枝不一样,肉质爽脆,味清甜,真的不错。”我开玩笑说:“要不是井岗红糯荔枝味道好,姐夫怎么把我姐娶到手啊?荔枝是你们的红娘呢。”姐夫高兴地说道:“那是那是,要不是那三十斤荔枝,你姐姐怎么会跟我走哦。”
“就知道你那时的坏心思呢。”姐姐害羞地笑了。
树上,一只蝉仿佛听到了,欢快地鸣叫起来。
幸福荔枝园充满了欢声笑语。
此时此刻,实在美好
卢小科
1998年7月,那时我还未满18岁,刚从卫校毕业,背上行囊,从粤西小山村奔向哥哥所在的小镇——东莞长安。小镇不小,人口密集,经济富裕。在这里,我度过了整整一个青年时代,从一个欢腾的青葱少年成了现在的沉寂中年,也从只有一个随身行囊,到有家、有爱、有二娃,有方向可奔赴、有未来可期待的现在。
海子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我有一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拖儿带口的我,做不到海子这般洒脱去追求幸福,但追求幸福生活,我有我的方式。在我看来,幸福生活它并不是在遥远而不可触及的远方或未来,幸福生活它就在当下,是当下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时刻。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尽管我还未到“迟暮之年”,但每次回到家乡,很多小孩不认识那是真的,总有孩子问:“你是谁呀?”我笑答:“我啊,是你的姑奶呢!”留守家乡的父母,日渐衰老,每逢节日或假期,我都尽可能的安排回去住上几天。“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每次回家,老父老母总是喜出望外,早早就铺床洗被,准备食材操办餐饭。到家,下车,拍拍路途的灰尘,放声喊:“爸,妈,我回来啦!”如此时刻,实在美好!
如今的家乡,孩提时候随时可见的泥砖墙瓦片顶平房,都被或三层或四层的小洋楼所代替,我家新建的房子位于洋楼群的最北端,位置极佳,斜坡下的大片农田随着村民的春播秋收,或绿油油或金灿灿,这是一幅纸上画笔无法展示的天然的彩色画;奔向城市里做大人,返回故乡成孩儿,在家乡,每晚伴着大自然的虫鸣入眠,每早被清脆的鸟叫声唤醒,生活的节奏或快或慢可以自由掌控,可以帮母亲喂喂鸡、摘摘菜、洗洗碗,可以啥也不干,饭来伸手,饭饱离桌,孩儿自由自在,像出笼的鸟儿,不用呵斥也不用管束。如此时刻,实在美好!
站在阳台,近处的小溪、树林一览无遗,远山悠然可见。母亲日常最喜欢侍弄的三分农田也在眼下,可以清晰地看到母亲新种下的甘蔗长苗了。我和我哥都极爱吃甘蔗,每年春天,母亲就会在地里种上甘蔗,当年的冬天和来年的初春,每次回家,除了无时无刻地啃啊啃,归城时车尾必是满满当当的一厢甘蔗。我爱吃甘蔗,但不擅削甘蔗皮,记得小时,一刀下去,不小心就削到了手,瞬间鲜血涌出,父亲一边帮我止血上药,一边“呼呼呼”地对着伤口吹:“吹吹就不痛了,吹吹就不痛了……”尽管回忆里带点伤痛,但此时此刻,实在美好!
2016年12月,幸运地赶上国家开放二孩政策的首班车,我的二宝顺利降临。如今,4岁半,阳光活泼,在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在附近的如园公园里,正与两个年龄相仿的小男孩在玩捉迷藏呢。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藏好了没?”
“藏好啦!”
我二宝循着声音一路奔过去。
“找到一个啦!”
“找到两个啦!”
“好了,换到你找我们躲了。”
于是,另一小男孩也数了十声,每一声也拖得老长,然后问:“藏好了没?”
“还没有!”
“现在呢?”
“藏好啦!”
……
我静坐大树下远望着玩得不亦乐乎的他们,此时此刻,实在美好!
偶尔且难得独处的午后,我才可以完整地做我自己。泡上一壶小青柑,惬意地躺在阳台的摇椅上,看看书,听听音乐,又或者什么都不做,嗅着桂花香,远眺天空云卷云舒,任凭思想天马行空……放空、留白的独处时光。
2020年的大年初二,正值春节假期,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一纸“医疗机构所有人员须立即返岗”的通知,召回了医院全体工作人员。收到通知的我,也立即从家乡启程返回工作岗位;为做好疫情防控的“前哨”,医院需立即从临床一线中抽调人员成立预检分诊,对市民进行诊前分诊,人员紧缺;征得领导同意,我组建了一支行政人员抗疫志愿队,加入抗疫队伍中;岗位上,测体温、问病历、询旅居……穿着厚厚的隔离衣、戴着防护面罩、戴着手套帽子,像个陀螺一样不断地问、不断地说、不断地解释……值岗一个上午,整个人都累垮了,瘫坐着连话都不想说……看到长安没有一例疑似病例,苦累之后,心中竟升出一丝美好!
所谓幸福,我想,大概是理想与现实的相互妥协,内心与生活的彼此融洽,是内心涌动出来的自我满足和快乐。我的生活简单而平淡,平淡中透露着美好。是的,只要用心,美好的时刻它处处时时存在,它可能是一杯奶茶之后的懒倦时光,可能是孩童嬉笑玩耍的声音,也可能是星光下慢跑的惬意。这些美好时刻像光一样温润无声地融入我的生活,丝丝缕缕,点点汇聚,让每一天都变得无比充盈,幸福满满。
在长安,在这繁华的小镇,我并不奢求生活五彩缤纷、惊喜迭起,我只愿意,如长安这吉祥的名字:平凡、安定、久长。
如此,实在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