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季开学当天,茶山中学教育集团茶山中学学生家长黄先生怀着忐忑的心情将孩子送去学校。“一进入校园,便顿觉眼前一亮。”正式投入使用的茶中新校园令他十分惊喜,站在整个校园的中心连廊放眼望去,新建成的对外交流中心、体育运动中心和青少年活动中心互相连通,教室宽敞明亮、校道宽阔整洁,设施先进的教学场所和规划合理的校园布局,共同构筑成高度信息化生态校园。
“茶山中学大变样了!”这不仅仅是茶中家长的心声,更是社会各界的共识。乘着东莞教育扩容提质的东风,投入近3亿元的茶山中学扩容提质工程于2021年9月正式启用。从校园环境到教学改革,从学生评价到师资队伍,迎来翻天覆地变化。
美化育人环境:
校园升级改造旧貌换新颜
风景秀丽的寒溪河畔,绿树清风的茶菁校园,漫步在全新的茶山中学,很难想象,这所拥有60多年办学历史的老牌公办初中,曾一度在东莞教育改革发展浪潮中跌宕起伏。历史的接力棒接续传递,在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后,茶山中学探索出独具特色的“茶菁教育”体系,从名不见经传的镇办初中一跃成为全市首批品牌学校、首批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单位,并上榜“广东省优质基础教育集团”以及连续5年被评为“东莞市中学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优秀单位”,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近年来,东莞教育进行大刀阔斧的扩容提质改革,茶山中学紧抓机遇、阔步向前,在不断提升教育品质的同时,还对原有校区进行升级改造,美化育人环境。继2020年9月升级改造工程一期正式投入使用,全新的教学楼和宿舍楼如期问世后,时隔一年,二期工程如约而至。据介绍,新校园主要划分为教学区及生活区两大区域,其中包括“对外交流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体育运动中心”等三大中心,形成“两区三中心”的布局。
其中,对外交流中心内设置党建示范、校园文化、生命科学探究、自然科学探究、科技创新、劳动教育等多个展示区,并设置舞蹈室、音乐室等功能场室;青少年活动中心内包括图书馆、美术馆、音乐室、琴房、舞蹈室、粤剧室等多个学生活动场室;体育运动中心由室内体育馆及室外体育场组成,足球场、游泳馆、标准400米跑道、室内篮球馆、室外灯光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等体育运动场所一应俱全。
改造升级后的茶山中学还是一所高度信息化的智慧校园。为实现现代信息化教学,不断推动“品质教育”的发展,该校在全校范围内配置教学一体机、纳米黑板、电子云班牌、高清录播系统等信息化教学设备。
优化教学改革:
“4个90分钟”提质增效
2021年,“双减”政策落地,如何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又持续提升教育品质,成为摆在各校探索教学改革发展面前的难题之一。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2021年秋季新学期,茶中学子迎来全新的作息时间安排。“每天,我家孩子拥有三段长达90分钟的课外活动时间和一段90分钟的课后作业时间。”家长黄先生说。黄先生提到的“90分钟”,是茶山中学基于原有教学模式下进行的全新教学改革探索。该校充分发挥新校园的功能优势,着力打破常规教学的“时间轴”“空间轴”限制,创新性地提出以“4个90分钟”落实“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根本任务。
具体而言,每名学生拥有三段长达90分钟的课外活动时间和一段90分钟的课后作业时间。早上6:30-8:00,是同学们的“文明用膳”早餐时间、“爱我校园”劳育活动、“口语在线”情景体验、“日出晨安”体育锻炼;下午16:00-17:30,特长培训、创新科技活动、学科沙龙、社团活动、阳光体育运动等丰富多彩的各学科活动轮番上演;傍晚18:30-20:00,学校为同学们创设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氛围,其中,18:30-19:00学习交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19:00-19:50开展理科时空活动,鼓励自主学习,拓展理科思维;晚上20:00-21:30,则严格遵循“五项管理”规定和“双减”原则,作业时长不超过90分钟,从学校层面统筹作业管理,控制作业总量,优化作业设计,根据各学科特点设置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
除此之外,茶山中学还增设了60分钟一节的“游泳课”、15分钟的“经典诵读”和10分钟的“每周一歌(唱响经典)”。“长短课”的结合更加切合了学科的实际特点,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完整、更系统、更高效。
“每次周末接送孩子上下学,她都兴高采烈地分享丰富的校园生活。”黄先生说,孩子在数学课上分享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语文课做名著手抄报、社团活动制作芒果布丁……学校积极落实“双减”政策“4个90分钟”的自主活动时间,将孩子们由学习和活动中的被动者、旁观者变为主动者、参与者、创造者,逐步提升他们自我管理、自主合作的能力。
“经过一学期的探索,我们很明显感觉到,孩子们变得更加勤思好问、好学乐学。”茶山中学办公室主任袁晓媛老师告诉记者,自新学期学校推行“无边界课堂”以来,学校三大中心以及教学区内的全部场馆全面向学生开放,课堂不再局限在教室,课时也不再限制在40分钟内,劳育、体育、美育和学科教育等在无形中渗透于学生心中。
可以说,如今,茶中学子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减负、学校提质真正落到实处。
深化师生发展内涵:
注重学生过程式评价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茶山中学教育改革稳中向前、稳中向好,学校还将改革触角伸向学生评价和师资队伍,促进师生内涵式发展。该校校长孙煜介绍,伴随着新校园的启用,全新的评价模式也逐步建立。茶山中学尝试注重“过程性评价”,打破“唯分数论”,对每名学生配发《茶山中学学生成长积分银行储蓄手册》,给各科任教师配备一枚学科评价小印章。所有项目活动(任务)、项目(学科)学习达标的学生都可以获得盖章奖励,每周进行积分统计,根据本周积分或积分进步设定比例进行表彰、奖励积分券(五育均达到一定积分才能参与评优),积累一定数量积分券可以兑换礼物并授予星级称号。
教师是学校灵魂所在。在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方面,茶山中学积极搭建平台,着力推进信息2.0工程,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创新应用,引领教师关注和学习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跨学科教学、智能化教学等未来教育新样态,积极探索未来教育茶中样本。学校还制定了《东莞市茶山中学第一轮教师履职考核工作方案》和《东莞市茶山中学第二轮岗位分级聘用工作方案》,做好考核评优工作,保障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一年来,该校教师科研成果获得省三等奖及市三等奖各1项,获得国家级立项课题1项,省级立项课题1项,市级立项课题3项,教师荣获市教学能手称号2人、教师参加“品质课堂”系列及其他各类比赛荣获一等奖20项,二等奖75项,三等奖8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