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知音莞家心理关爱热线位于市第七人民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部一楼的一个小房间内,晚饭后电话铃声不时响起。这是工作人员繁忙的时段,忙碌将一直持续到深夜12点。
东莞市知音莞家心理关爱热线15年来从未间断,9万多个呼入电话,9万多次温暖接听,在一个个寂静的深夜,这条心理关爱热线像座灯塔,慰藉了无助的人们,为心灵指引着方向。
2021年10月25日,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关爱热线升级为“东莞市知音莞家心理关爱热线‘88881111’”,并正式启用
“我陪你哭一会”
那是一个深夜,凌晨两点半,热线响起,心理治疗师胡燕红接听了电话,电话那头,有个女孩一直在哭,胡燕红没有刻意打断她,反而安慰她说“我陪你哭一会”。半小时后,女孩情绪稍微稳定,终于肯敞开心扉向胡燕红倾诉。
“原来,她一个人在公园,并且有伤害自己的冲动,我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干预保障她的安全,劝她回家。”但这并不容易,女孩是矛盾的,既想伤害自己又怕家人知道,胡燕红继续和她聊,这个漫长电话一直接到凌晨四点,女孩终于回了家,还说出了家人的电话。
至此,胡燕红长舒了一口气,“整个过程我处于紧张状态,压根不觉得累。”
次日早上,胡燕红联系女孩的家人后,劝他们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后来的随访,家人反馈小孩没什么事了,学校心理老师在跟进。
像女孩这种高危病例,胡燕红和团队要多次回访,24小时、一周、一个月、三个月、半年,都是回访的节点。
回访到半年时,有的人不再接听电话,有的人会说声“谢谢,没事了”,有的人则已回了老家。
无论他们身在何方,在心理热线里得到的安慰都成为他们面对新生活的勇气。而心理热线这头的温暖声音,一直未变。
东莞市知音莞家心理关爱热线慰藉了无助的人们,为心灵指引着方向
“我听得出你的声音,非常感谢你当年救了我”
心理热线负责人邓燕玲,从2006年陪着热线走到今天,是“创线元老”。一个闷热的午后,连接了几个热线的她异常疲惫,这时又来了一个电话,对方是一名男士,聊了几句后说:“我听得出你的声音,非常感谢你当年救了我。”
这名男士曾在多年前的一个深夜打进热线,他情绪失控,“我安慰他,在社会支持系统并不完善的当初,又无家人在身边,只有劝他就近去一个人多的地方坐着,挺过最艰难的一晚,这样可以减少极端行为,他照做了。”邓燕玲说,这名患者最终战胜了自己,也到医院就诊了,病情稳定后,打电话来只是想谢谢她。
2006年开通至今,热线共呼入电话已经超过9万个,10多年过去了,心理热线的团队越来越强大,从两三个人到如今的13人,他们中有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生,变的是打进热线的人,不变的是热线这头的温暖和慰藉。
来电市民倾诉最多的是家庭问题
在所有完整来电中,高危来电占了0.05%。但初筛为重度抑郁的占比却能达到16%。也就是说,每100个完整来电中,平均有16个人有较重的抑郁症状。
胡燕红介绍,来电市民倾诉最多的是家庭问题。比如,父母咨询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学习不好怎么办,还有的问孩子偷钱怎么办。
其次是情感问题。比如,谁要和我分手、我不想分手,夫妻性生活不和谐、一方又不愿意去医院怎么办。
再者是工作问题。比如,找不到工作,和领导同事不和。很多则纯粹只是吐槽职场中的不公平。
在热线干预中,他们最常用的心理治疗技术为认知行为疗法、问题解决技术。
认知行为疗法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通过调整来电者对事件的看法和判断,负面情绪也会随之减轻或改变。
问题解决技术则主要是列出来电者面临的问题,以解决任务急缓或完成时间快慢进行排序,选择最紧急的问题,引导来电者以脑风暴法想出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逐一分析利弊,最后确定一个方法。
心理热线关系市民安康、关乎城市健康
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在电话里解决,比如劳资纠纷、官司等现实问题,需要转介到职能部门;再比如,有个人说自己在车里,言语激动,然后“啪”一声把电话挂了,再也不接听。邓燕玲说,这种情况需要多部门联动处理,以往没有快速转介渠道,他们只好帮忙报警,报警加上和公安沟通,容易影响接下一个来电。
而如今,这种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这条热线也正被赋予更重要的意义。
在“双万”新起点上,经济高速发展对东莞的社会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心理热线的接听量明显增加。当前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社会公众普遍缺乏心理健康常识,心理热线成为人们寻求心理服务的重要途径。
可以说,心理热线关系市民安康、关乎城市健康。
2021年10月25日,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关爱热线升级为“东莞市知音莞家心理关爱热线‘88881111’”,并正式启用。
打造知音莞家心理关爱热线,提供公益心理援助服务,成为东莞市政府2022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市卫生健康局介绍,将打造一条能及时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专业高效的心理干预服务及实现热线受理与后台办理服务紧密衔接的心理关爱热线,使心理服务热线接得更快、分得更准、办得更实。
具体来说,今年将全面启动一条心理热线,开通5个坐席,并根据实际需要,扩展至10个坐席;将成立东莞市知音莞家心理关爱热线中心,并由市精神卫生中心负责具体的筹建工作以及建成后的日常运营管理;将建立全市心理热线系统,通过电话、网页、微信等多种方式实现心理咨询服务;将搭建信息联动网络,市心理热线平台与市12345热线平台实现联动对接,各部门登录12345平台办理,市心理热线中心对每一例转介的个案全程跟踪,闭环管理;将建立市、镇两级危机干预机制。各相关部门和镇街(园区)联合组成应急队伍。对需紧急处理的高危个案,由相关部门和属地镇街(园区)联合开展现场干预和后续跟进;将定期开展心理热线工作人员及应急队伍服务能力规范化培训。
“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在一个个寂静的深夜,这条心理关爱热线像座灯塔,温暖了无助的人们,为心灵指引了方向。
东莞市知音莞家心理关爱热线,将成为东莞市民的“安全线”“连心线”“幸福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