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过半,寒假来临。每到假期,孩子有了充分自主安排时间的机会,家长们对孩子的表现可能不淡定了。这包含很多方面,比如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再有作业拖拖拉拉,半天不写;还有抱着手机不撒手不爱运动等,其实都是缺乏自律的表现。那么,造成孩子不自律的原因是什么?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自律?1月15日晚,由市教育局联合东莞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东莞报业传媒集团、文质教育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孩子能自律家长更放心”家长成长直播公开课开讲,本次活动邀请南城阳光一小邱福娣老师和黄凤仪老师作为主讲嘉宾,直播吸引了20万人次观看。
▲邱福娣老师
为孩子营造安静、干净、独立的环境
邱老师以《寒假的正确打开方式——学会自律》为主题,从环境、家庭、时间管理、学习方式和学习心态的变化等几方面深入分析孩子不自律的原因。“安静、干净、独立的环境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父母不要对孩子过于包办,应该引导孩子养成有效管理时间,高效利用时间的好习惯。”在邱老师看来,自律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培养。
那么,自律品质对孩子的假期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呢?邱老师分析,一方面,自律使人养成良好习惯。假期中,虽然没有老师的监管,但自律品质的养成,可以使得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父母在假期中管理起孩子也省心不少;另一方面,自律使人更加健康、使人意志更加坚定。假期中如果家长能够引导孩子变得自律,孩子就能发现自己的能力是在不断地提升的,就会出现强大的意志力。
▲黄凤仪老师
增强孩子自我驱动力推动自律品质形成
“‘双减’落地,孩子自主安排的时间变多,也就更考验孩子的自律性。家长要抓住寒假黄金期,培养孩子的自律品质。”黄老师建议,家长在培养孩子自律品质时,要遵循几个原则。一是明底线,不逾越。事先约法三章,事后毫不妥协,在底线意识下,孩子们会慢慢地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学会遵守规则;二是知责任,懂担当。在假期制定计划时要做到把责任还给孩子,让孩子获得自我管理的权利。这种权力的下放,必然会唤起孩子内心的责任感,从而懂得担当;三是关乎情,善疏导。作为父母不能动辄手持规矩当令牌。在执行规矩时要学会共情,关注孩子的情感;四是适时变,不束缚。鼓励孩子在假期中广泛阅读、锻炼身体、培养兴趣、传承文化、孝亲敬老、劳动实践等。
培养孩子的自律品质,父母还要给孩子树立耳濡目染的榜样,比如可以规范作息,做到不熬夜刷手机或看电视。可以合理规划时间,改变做事拖延的毛病。同时要激发孩子自我价值的认可、设定触手可及的目标并制定行之有效的计划。作为家长,要善于发现和肯定孩子的价值,可以很大程度地激发孩子的内动力,达到自我驱动,我要“自律”的目的。
【热点问答】
问:双减政策落地,作为家长如何在寒假中实现高质量陪伴?
邱福娣:高质量陪伴缺的并不是“时间”,而是陪伴的方式——十分钟全神贯注地倾听、十分钟亲子游戏、半小时阅读相伴、共看一场电影、共打一场球赛、共唱一首歌等。
黄凤仪:高质量的陪伴也可以体现在家长日常的以身作则方面,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那我们家长首先要努力成为一个这样的人。
问:我家孩子十分好动,很难静下心来做事情,平时在家不盯着就不学,如何帮助孩子提高自控力,养成自律的品质?
黄凤仪:给孩子营造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孩子的书桌上除了文具和书籍,不摆放其他物品,以免分散他的注意力;与孩子协商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家长不能在身边“站岗”指指点点,过多干涉;平时对孩子说话不要过多重复,避免造成孩子不注意听讲的坏习惯。
邱福娣:可建议先做一些较为容易的作业,待注意力集中后再做较难的。另外,也可以上网了解一些训练方法,比如倾听训练、线条追踪、静止观察、运动训练等。
问:每次假期开始,我都会与孩子共同制定具体的作业计划,可是到了最后一周检查,发现孩子作业还有一大半没写完,遇到如此不自律的孩子该怎么办?
黄凤仪:我们要从几个方面去了解和分析。一是假期所定的这个计划是否真正适合你的孩子,二是家长在监督工作中是否缺席。
邱福娣:当家长检查到孩子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任务时,必须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指引。接着,我们要激发他的自我价值感,肯定他已完成的任务,并表示出你相信他有足够的能力可以完成以下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