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元旦假期第二天,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很多市民都响应了“非必要不离莞”的倡议。在家打火锅,已经成为不少市民过元旦的首选,但是打火锅也会带来长痘、上火、容易肥胖的问题,那究竟有没有办法既能吃美味的火锅,还能健康呢?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营养科主任朱咏瑶教您怎样吃到“健康火锅”。
朱咏瑶介绍,要想吃到“健康火锅”,需要从汤底、蘸料、食材三个方面着手。
汤底方面,相比红油火锅汤底,番茄火锅汤底更加健康。“虽然红油火锅够味道,但如果你选择了他,那就注定跟健康火锅无缘了……”朱主任介绍,火锅底料中的油脂大多选用牛油,价格便宜且色鲜香浓。然而牛油的饱和脂肪酸比例极高,且容易附着在菜上,不管是喝汤还是吃菜,每一口都是饱和脂肪酸。不知不觉就摄入了过量的油、反式脂肪酸(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此外,经常吃辣刺激胃部容易引发胃部疾病。
所以,朱咏瑶建议大家选择清汤汤底或者食材简单的汤底,像番茄汤、菌菇汤。此外,如果平时有痛风症状,不建议吃牛骨汤底等经过长期熬煮的汤底,更不要喝熬煮后的汤底,实在喜欢喝汤,建议在涮锅前喝。
蘸料方面,朱咏瑶介绍,无论是南方以腐乳为主的、北方以芝麻酱为首的,还是川渝以辣椒油为“灵魂”的火锅蘸料,其中含有的热量、盐、脂肪、嘌呤含量都是不容小觑的!
所以,控制蘸料也是实现“健康火锅”的重要环节。举个例子,每100克花生酱含热量高达600大卡,而加工后的牛肉酱,因为添加了过多的油脂、盐和其它添加剂来调味,热量也达到每100克/488大卡。而一个成年男性,每天只需要2600大卡左右的热量。
朱咏瑶也分享了如何调健康的蘸料,“建议用姜末、蒜蓉、香菜以及少量酱油进行调味。喜欢吃辣的,还可以放一些小米辣。搅拌均匀后既美味,又可以控制盐和油脂的摄入量,何乐而不为呢?”
食材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毛肚、肥牛、芝士肠……想吃的实在是太多了!朱咏瑶认为,选择火锅食材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天然新鲜、多素少肉、菌薯兼备。
主食类推荐粗粮和豆制品,如玉米、红薯、山药等。建议用大豆制品来代替火锅中的肉类,如豆腐、豆干,豆制品可以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但不是所有的豆制品都建议食用,如:油豆腐、油面筋、豆腐干、腐竹等,这些食材的卡路里和升糖值较高。
肉类应选瘦一点的肉,如瘦牛肉、瘦羊肉、牛排;亦可用海鲜替代肉类;少点肥牛、肥羊以及经过半加工的肉制品,如午餐肉、火腿肠、虾丸等。此外,鸭血、鸡血等血类制品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营养价值高、脂肪低,含有蛋白质和丰富的铁,血类制品里的铁容易吸收。
蔬菜类建议选含水量比较高的蔬菜,如麦菜、茼蒿、豆苗,还有菇菌类,像金针菇也可以。但要注意,尽量不要在下完肉的锅里面煮菜,这样可以避免摄入过多的胆固醇。
【涮火锅还要注意这几点】
1、食材没煮熟易致病。为了追求食材的口感,每个人吃火锅的时候都有一套涮法,如:“七上八下”“默念八秒”。但部分食材如牛百叶、猪脑花等食物不容易煮熟,而且还可能存在寄生虫,在食用之前,一定要确保食物熟透。
2、生熟不分易污染。有人把生肉夹入火锅,就用同一双筷子夹菜送入口中,这样也极易把生食中的细菌带入口中,甚至污染整盘食品。应将用来夹、盛生食的碗筷与直接入口的餐具分开,不得生熟混用,以免沾染到病菌,导致病从口入。同时,为避免交叉污染,最好使用公筷。
3、冷热交替伤肠胃。很多人喜欢边吃火锅边喝冰镇啤酒或冰冻饮料,但是如此一冷一热,很容易造成胃部消化不良,引发腹泻和便秘。尤其是本身就有慢性胃病的人,更容易诱发慢性病的急性发作。
吃火锅时不要太心急,涮好的食物要先蘸冷调味品,不要吃太烫的食物。此外也要尽少饮用冰冻饮料,可选择一些蔬菜汁、乳品或椰子水,以更好地帮助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