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东莞“藏富于民”,这下有了最新的佐证。
据东莞最新统计数据,今年11月末,东莞市银行业本外币存款余额达20004亿元,比年初分别增加1771亿元,增量居广东地级市首位,成为继苏州、无锡、佛山之后,全国第4个存款规模突破2万亿元的地级市。
在东莞2万亿存款中,住户和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分别达到7514亿元和6882亿元,展示了市场主体殷实的家底,“藏富于民”名副其实。
值得提出的是,东莞“藏富于民”也“用之于民”——2021年11月末,东莞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4902亿元,比年初增加2125亿元,增量同样居广东地级市首位。
城市存款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经济实力。东莞金融业在党的百年华诞和“十四五”开局之年实现新跨越,将有力助推东莞实现“万亿GDP+千万人口”目标跨越,更为站在“双万”城市新起点上,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资料图)
“藏富于民”——
继苏州、无锡、佛山之后全国第4个破2万亿的地级市
回顾四十多年发展历程,东莞凭借“三来一补”为主的加工贸易起家,历经初次腾飞和转型磨砺后迎来二次飞跃,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生动缩影。在波澜壮阔的经济变迁中,东莞的存款增长,不仅反映经济发展历程,更见证居民财富增长。
2016年以来,迈过转型升级拐点的东莞经济产业结构大幅优化调整,顺利从传统制造业过渡到以电子信息、机械设备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体系,东莞金融业再度驶入增长快车道。2016-2020年,东莞存款和贷款年均复合增速分别达到12.8%和16.4%,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6.4%提升至6.7%。
东莞的存款增长不仅反映经济发展历程,更见证居民财富增长。自东莞有常住人口统计的1990年起,东莞人均存款连续31年实现正增长,2020年全市人均存款17.39万元,比1990年增长了约44倍。2021年11月末,在东莞2万亿存款中,住户和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分别达到7514亿元和6882亿元,展示了市场主体殷实的家底。
但实事求是,虽说东莞存款今年破了2万亿,但与排名第一的地级市苏州还是有些差距。截至今年11月末,苏州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4万亿元大关。而今年下半年,无锡和佛山两个地级市先后宣布突破2万亿元大关。全国来看,根据今年8月份存款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和深圳本外币存贷款余额都已在10万亿元以上。
“用之于民”——
服务实体、改善民生,金融“获得感”看得见、摸得着
东莞各项存款的快速增长,不仅是东莞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结果,也是支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众所周知,只有市场主体活跃,经济蛋糕才会做大,金融发展根基才能稳固。东莞金融业一直秉持服务实体经济宗旨,特别是在困难时期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东莞金融业全力推进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020年以来,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累计向市场注入529.14亿元央行低成本货币政策资金。同时市政府设立50亿元专项资金,贷款风险补偿、贴息、转贷、纾困等融资支持政策快速落地,构建起支撑企业融资的保障圈。
随着东莞金融业不断扎根实体经济,二者的联系也日趋紧密。制造业是东莞的立市之本,“十三五”时期东莞制造业贷款累计增长了1.5倍,复合年均增速高达20.4%,贷款余额长期稳居于各行业之首。东莞市场主体活跃,金融普惠发展成效也日益凸显,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年均复合增长9.8%和25.6%。2021年前11月,东莞制造业、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分别同比增长23.9%、48.8%,大幅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8.6%)。
此外,东莞已建成13个移动支付示范镇及精品示范镇,示范镇挂牌数量居全省地级市前列,移动支付深入渗透到交通医疗、政务服务、生活养老等重点民生场景中。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与地方司法部门创新建立全省首家实现“立案—调解—司法确认”全流程一站式服务的金融纠纷调解中心,金融“获得感”看得见、摸得着。
助力湾区建设——
国家高新技术贷款比五年前增长近8倍,与港澳地区跨境人民币结算更便利
创新驱动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程的灵魂,建设“广-深-港-澳”科技走廊东莞段、打造科技创新城市,则是东莞推进大湾区建设火力最集中的方向。
围绕科技产业融资,东莞多方合力攻关,建立健全覆盖科技信贷、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债券融资、企业上市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推动“专利贷”“科易融”“科保贷”等融资产品蓬勃发展,有力推动科技产业发展壮大。
截至三季度末,东莞国家高新技术贷款余额1523.4亿元,同比增长85.2%,比2016年有统计记录以来增长了近8倍。
为了助推东莞开放型经济,近年来,东莞相继落地资本项目收支便利化、贸易收支便利化、外债集中登记、非投资性企业股权投资等一批外汇试点改革措施,大幅提升外资、外贸企业资金流通和运营效率。为支持外贸新业态发展,东莞全力优化外汇服务,外汇管理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外汇业务指引,大幅简化业务办理流程,有力促进国家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商等试点政策业务爆发性增长。与此同时,大湾区跨境人民币资金流通便利性大幅提高,2021年前11月,东莞与港澳地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2773.4亿元,占同期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的68.2%。
此外,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指引下,绿色发展理念扎根东莞。2021年,东莞金融机构紧抓经济低碳转型机遇,深挖清洁生产、新能源、绿色交通等重点领域信贷投放潜力,加速形成绿色发展能力和新业务增长点。三季度末,东莞绿色贷款余额683亿元,居全省地级市首位,同比增长57.3%,大幅高出各项贷款平均增速37.4个百分点。碳配额融资、排污权融资、零碳工业园贷款等一批创新性绿色金融产品相继推出,支撑经济绿色低碳发展能力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