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地连城诀⑪|节点城市惠州 交通“外快内畅”
i东莞 2021-12-10 09:56:27

惠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实施深度融深融湾行动。全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以交通一体化为先导,加强与深圳全方位对接。

毗邻深圳的惠州,是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围绕打造大湾区东部枢纽门户,惠州正着力构建以“丰”字道路交通主框架为核心的大交通体系,推动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空港海港互联互通,形成“外快内畅”的区域交通体系,为大湾区建设创造更大承载空间、提供更强有力支撑。

近年来,随着赣深高铁惠州段、广汕铁路惠州段动工建设,潮惠高速惠州段、汕湛高速惠州至清远段、河惠莞高速惠州段、从莞高速惠州段、武深高速博罗至新丰段建成通车,惠州纵横东西、贯通南北交通主骨架基本成型。

根据《惠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到2025年,惠州构建支撑双区双循环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海陆空大交通格局初步成型,“丰”字道路交通主框架建设成效显著,对接广深莞、辐射粤东北、畅通国内外,初步建成交通强国示范城市,有力支撑惠州建设大湾区东部交通门户枢纽、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

■惠州北站是赣深高铁全线最大的新建站点

01 惠州北站打造成为核心交通枢纽

赣深高铁在惠州境内设博罗北、惠州北、仲恺三个车站。

惠州北站不仅是赣深高铁全线最大的新建站点,也是惠州境内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将实现多轨道、多交通类型在此接驳。今年5月开工的莞惠城轨小金口至惠州北段项目起于莞惠城轨小金口站,沿途经过惠城区小金口街道,终至惠州北站,预计2025年通车。

未来,这一项目将成为惠州北站重要的集散方式,进一步完善赣深高铁惠州北站集散系统,可实现地区对内对外交通无缝衔接,打造一体化的综合交通系统,方便居民出行,支撑惠州北站打造成为惠州市核心交通枢纽,助力形成“轨道上的大湾区”。

借助便利的交通条件,惠州计划围绕惠州北站打造北站新城。2019年6月,在惠州市自然资源局公示的《惠州高铁北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中,惠州北站功能定位为惠州市综合交通枢纽与连通粤港澳大湾区门户、百里高铁创新产业带的总部集聚区、海绵城市建设先导区,是惠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未来将以构建高铁枢纽、创智节点、生态新城为战略目标,打造惠州高铁北站新城。

博罗北站选址于博罗县麻陂镇金湖村,为高架站,站房呈长方形,面宽163.1米、进深50.15米,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车站分两层,采用经由地道“下进下出”的进出站模式,站场规模2台4线。博罗北站配套工程投资约1.93亿元,路面工程包括站前广场、风雨连廊、南北停车场、站前路、通站中路、站前大道以及改扩建Y411线等建设内容。

仲恺站为2台4线车站设计,北端预留了在建广汕高铁的道岔接口,届时,旅客可以中转换乘。仲恺站建设内容包含“一纵三横”和配套工程(“一纵”为站前大道,“三横”则为兴发大道、科融大道、潼侨大道),配套工程主要含站前广场、公交车站、长途汽车站、出租车及网约租赁车场、临时停车场、地下停车场等。

惠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全面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建成赣深高铁、广汕铁路惠州段,推动深惠城际和深汕高铁惠州段建设,推动城轨公交化运行,实现广深港惠“一小时生活圈”。

赣深高铁建成通车后,将是江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通道。届时,赣州至深圳将由现在的7小时缩短至2小时左右,惠州到深圳缩短至半小时。

惠州还积极协同深圳拓展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大通道,主动对接国家干线铁路网、粤港澳大湾区城际网络,打造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今年已启动深汕铁路惠州段、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项目建设,并将根据规划适时启动深惠城际坪地至沥林北段项目建设。根据规划,惠州与深圳之间未来将有4条高速铁路、2条城际铁路共6条轨道交通相连,深惠之间通勤出行将更加便捷。

未来,惠州南北走向、东西走向都有高铁、城际覆盖,并可实现无缝接驳。这意味着,惠州市民以后可以在家门口自由切换出行路线,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加速形成。

■惠州高速路网四通八达

02 “丰”字道路交通拉开城市发展骨架

惠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强化大湾区东部枢纽门户地位。发挥惠州作为珠三角连接粤东北及闽赣的门户作用,打造承东接西、连南带北的交通枢纽。

面对“双区驱动”重大机遇,惠州主动作为,探索“交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城市”发展新模式,全力构建“三横一竖”的“丰”字道路交通主框架,内联7个县(区),外通广深莞等6个城市,惠州由沿江向滨海发展,更加顺畅地连接粤东、粤北及闽赣地区。

在一号公路惠东先行段,项目经理李旭坚正带领工人加快推进工程进度。根据施工计划,惠东先行段路基工程今年内将完成80%以上,为力争明年实现半幅路面通车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丰”字道路交通主框架项目整体纳入“交通强国”试点项目,整个“三横一竖”高速路网全部纳入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作为“丰”字道路交通主框架的“脊梁”,一号公路建成通车后,将串联起博罗、惠城、惠东、惠阳、大亚湾。

一号公路不仅是一条南北联通大道,也是一条产业大道,将带动沿线和组团片区城市以及产业快速发展。惠州湾产业新城、金山新城等城市新中心加快建设,中韩(惠州)产业园、惠州新材料产业园等产业大平台建设全面推进,惠州“大交通拉开城市骨架、千亿园区矩阵构筑发展引擎”的发展趋势越发清晰。

通过“丰”字道路交通主框架规划实施,惠州还将全方位与深圳等大湾区城市对接,构建大湾区东岸的现代大交通体系,建成快速通达广深港等城市的交通大通道,力争实现惠州与大湾区中心城市间1小时通勤。

“十四五”期间,惠州将全力推进一号公路(惠霞高速)建设,实现陆海呼应、江海联动。全面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加快实施东西轴线(惠坪高速公路、惠州机场高速)及沿江轴线(惠州至肇庆高速公路惠城至增城段),带动沿线产业和组团片区发展。

在现有“九横八纵三加密”高速公路网的基础上,惠州计划新建深汕第二高速惠州段,完成沈海高速惠州段扩建,实现惠州与深圳市及深汕特别合作区已建高速公路均达到6车道或以上。建成惠龙高速,实现市区与龙门县之间高速公路1小时互通。加快推进长深高速河源热水至惠州平南段改扩建工程惠州段和惠东环稔平半岛高速公路建设,开展龙门至仲恺高速公路前期研究工作。到2025年,全市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210公里左右。

■惠州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是天然深水良港

03 “两港齐飞”助力打造对外交通大格局

港口兴则城市兴,惠州港是天然深水良港,港口大发展是惠州人民的美好夙愿。

1990年5月25日,“惠州第一炮”削平了大亚湾海边的石坳岛,奠定了惠州港的雏形。如今,伴随着大亚湾石化区的飞速成长,惠州港实现华丽变身,成为国家一类口岸和京九铁路南端最便捷的出海口,形成“一港四区”(荃湾港区、东马港区、惠东港区和内河港区)发展格局。

惠州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拥有生产性码头泊位5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31个(含3个30万吨级和2个15万吨级泊位),货物设计吞吐能力1.13亿吨,集装箱设计吞吐能力400万标箱,有基础、有条件建设成为连接“一带一路”与大湾区的重要港口。截至今年前11个月,惠州港货物吞吐量(含南海东部油气平台)已达1.15亿吨,同比增长5.5%;危险货物吞吐量(含南海东部油气平台)近8000万吨,同比增长3.8%,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总体稳定,航运经济发展形式稳中向好。今年2月,总投资4.1亿元的惠州港荃湾港区5万吨级石化码头工程交工验收。

据介绍,惠州将继续大力推进惠州港荃湾港区埃克森美孚8万吨级石化码头、东马港区恒力石化5万吨级散杂货码头、惠东港区15万吨级LNG码头工程项目及配套园区、航道建设。目前,已完成马鞭洲华德公司燃料油保税库项目配套5000吨级码头工程建设投资任务,基本建成亚洲最大规模华瀛燃料油调和配送中心及30万吨级配套码头、深能港务7万吨级煤炭码头项目,充分释放部分港口海洋经济潜力,助力大亚湾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

■惠州机场旅客吞吐量快速增长,航线不断拓展,助力大湾区建设世界级机场群

日前,随着KN2962“惠州—兴义”航班在跑道上腾空而起,标志着惠州机场换季新开航线首航成功,冬春航季换季正式拉开帷幕。今年冬春航季,惠州机场新增5个城市的航线,每周计划航班达450架次,共有37条正班航线,通航34个城市,覆盖20个省会枢纽机场,以及华东、西南、中南地区的主要城市机场,“惠州出发,辐射全国”的干线网络结构进一步完善。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世界级机场群,推进大湾区机场错位发展和良性互动。按照全省规划,惠州机场将建设干线机场,主要服务惠州、汕尾、河源以及深圳东部地区,发挥深圳第二机场功能。“十三五”期间,惠州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速全省第一,增速大幅超过规划预期,全国排名从119名跃升至第55名。

根据规划,惠州近期按照飞行区4E标准,推进惠州机场飞行区扩建工程、惠州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新建第二跑道、航站楼及相关配套设施,提升机场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深圳第二机场功能。规划引入深惠城际轨道延伸线路、城市轨道交通、惠坪高速及机场高速等重要集疏运线路,预留高铁通道,构建以机场为依托的区域性门户枢纽。

依托现有航线,惠州机场将加密惠州至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国家重大战略空间的航班,谋划开放空港口岸和开通国际航线,推动与深圳机场在市场拓展、空域资源等方面建立有效合作机制,承接深圳机场外溢需求,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机场群。到2025年,民航机场旅客年吞吐量预计达到500万人次。

文字:戴建 图片:张艺明 朱金赞 汤渝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