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乐和曼妥思薄荷糖是很多小朋友们的最爱,但是你知道吗,除了给味蕾带来美妙的感觉外,它们还有另外一个神奇的功能。“曼妥思+可乐”能产生非常震撼而且迷人的井喷现象。将几颗曼妥思糖放进可乐中,几秒钟之后,一根硕大的可乐柱从可乐瓶中喷涌而出。
是不是很好奇?今天,我们就跟着莞城中心小学教育集团中心分校科学老师陈佩芬一起,用可乐和曼妥思糖做一个“甜蜜蜜”实验吧!
一、材料准备
可乐,曼妥思薄荷糖、杯子。
二、实验步骤
第一步:打开可乐并观察现象。可乐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高压,在打开瓶盖的瞬间,压力减小,二氧化碳从可乐中释放,但这个过程通常是缓慢的,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气泡大多数是从瓶壁产生,这是因为气体产生通常要附着在某种表面或某些颗粒上,这种现象称为“成核现象”。
第二步:在可乐中放入曼妥思糖并观察现象。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当把曼妥思糖放入可乐中时,可乐瞬间冒出大量气泡。这是因为曼妥思糖提供了一个新的表面,成为气体产生的“核”。如果把曼妥思糖放大百倍,你可以看到这些糖粗糙的表面存在很多的小孔,这些多孔的结构使得曼妥思糖变成一个很好的产生气体的“核”,大量的二氧化碳可以附着在曼妥思糖的表面产生,并且曼妥思糖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曼妥思糖加入可乐会立刻沉底,在底部迅速产生气体,有利于将顶部液体喷出。
第三步:类比试验并观察现象。其实不仅是曼妥思糖块,任何一种表面粗糙的物质,与可乐一起都可以造成同样的现象。同学们还可以分别试试粉笔、白砂糖、面粉与可乐的反应,通过实验结果,你会发现加入曼妥思糖和粉笔的两组反应较迅速,而加入面粉的一组反应较慢。这是因为曼妥思糖和粉笔表面粗糙,属于多孔结构,与可乐的接触面积较大,面粉加入可乐后浮在表面,与可乐的接触面积较小。
三、实验原理
薄荷糖和白砂糖表面粗糙,把薄荷糖或白砂糖加入波澜不惊的可乐中后,把糖加入可乐中,增大了可乐里碳酸分解的反应面积,相当于催化剂,所以二氧化碳会被迅速的分解出来从而产生大量气泡,瞬间变得翻江倒海。这个过程中,就像我们摇晃可乐一样,也会加速气体的释放。
我们的生活就如这杯可乐一样,看似波澜不惊,甚至会有些不开心的小气泡,但是如果我们懂得用乐观、良好的情绪来面对生活,就像给可乐加了糖一样,一定会有美和惊喜等待着你!
知多D
“曼妥思+可乐”会把胃给胀破?
既然曼妥思能制造“可乐喷泉”,那同时食用可乐和曼妥思,岂不是要把胃给胀破?
表面上看,这个推测很符合逻辑。所以网上就有这样的传闻:“巴西一小子吃了一大堆曼妥思又喝了很多可乐,结果他撑死了。”
而这样的信息在1979年就开始传播了。而它脱胎于一个更古老的谣言——1950年代就流传的“跳跳糖和可乐同食会造成二氧化碳过多而撑死人”。但无论是哪一个,都是谣言。
正常量食用可乐和曼妥思,不会对你的胃造成什么伤害的,不过会有轻微的胃胀感。胃胀感是正常的,毕竟两者在一起肯定会有气体产生,不过这些气体随着你打嗝,也就同时被排除体外了。
所以,正常食用可乐与曼妥思,啥事也不会发生,是不会撑死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