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爱人才 共荣发展| 未来五年,东莞将打造“人才大市”“科创强市”“技能都市”“爱才城市”
i东莞 2021-12-04 14:13:56

12月3日,东莞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吹响“是人才,进莞来”的引才号角。12月4日,东莞举行“2021年东莞高层次人才活动周”新闻发布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在“双万”新起点上奋力开创东莞人才工作新局面。东莞市委组织部、东莞市科学技术局、东莞市人社局、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有关领导先后回答记者提出的焦点问题,未来五年东莞将打造人才大市、科创强市、技能都市、爱才城市“四大城市”,实施五大行动,以广阔的胸怀拥抱天下英才,推动东莞人才工作努力攀登上新高峰。

焦点1 人才新政

构建人才大市、爱才城市

记者: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请问在“十三五”期间,东莞出台的高层次人才政策取得了哪些成效?对东莞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哪些促进作用?高质量发展需求高层次人才,请问“十四五”期间,东莞为吸引高层次人才,将会出台哪些政策措施?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姚家庆:近年来,东莞市坚持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实施“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我市人才总量稳居全省第三、地级市第一。

一是人才总量显著增长。人才总量达到258.4万人,过去五年年均增加22.5万,年均增长15.3%,人才总量占全市人口的比重从2015年的17.6%提高至目前的24.6%。

二是科创人才特别是基础研究人才加速集聚。依靠大科学装置、新型研发机构、高等院校等形成的强大“磁场效应”,东莞市科创人才加速集聚。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人才平台1321个,集聚基础研究人才近万人,省创新科研团队数量连续十年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三是技能人才优势不断巩固。大力实施“技能人才之都”建设,3年培训132万名产业工人,制造业人才总量超过104万,占全市人才总量的比重超过40%。

四是尊才爱才环境加快形成。五年累计投入50亿元,优化提升人才创新创业、安居休闲、子女读书、医疗健康等服务保障。

今年,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上作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部署,东莞市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落实省委的工作部署,实施新时期人才强市战略,把东莞打造成为大湾区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和技能人才之都,在新起点上奋力开创东莞人才工作新局面。

目标到2025年,将东莞打造成为“四大城市”:

一是人才大市。人才总量达到383万人,高层次人才数量超过30万。

二是科创强市。研发机构对企业创新的支撑作用明显加强,形成一批代表国家水平的原始创新成果。

三是技能都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200万以上,受过高等教育的制造业人才比例达到30%以上。

四是爱才城市。人才扶持政策、服务保障、创新环境更加优越。到2030年,人才总量达到538万人,高层次人才数量达到48万人,国家综合科学中心基本建成,拥有一大批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对海内外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明显增强,成为“人才向往之城”。

对此,东莞将以超常规力度抓好人才强市五大行动,全面打响新时代东莞人才工作总体战。

第一,实施战略人才锻造行动,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策源地。一是举全市之力建设松山湖科学城国家综合科学中心,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平台。二是加快集聚海内外战略人才。体系化引进战略科学家团队,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引育卓越工程师和优秀技能人才。三是打造高水平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大力实施“千名拔尖领军人才计划”,聚焦东莞产业基础与重点环节,靶向引进培育1000名领军人才、6万名创新人才。

第二,实施创新人才集聚行动,大力引进培养各层次专业人才。一是大力引进培育学历型人才。大力实施“百名博士专业人才计划”“万名创新创业人才计划”,3年引进300名博士,引进培育6万名硕士以上学历创新创业人才和50万名本科学历人才。二是打造高素质有潜力的青年科研人才队伍。加大对国内外优秀青年人才的招引力度,强化对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引导和支持。三是精准连接引进海外人才。以市场化方式引进“高精尖缺”的海外顶尖人才,推动海外人才和项目与东莞产业有效对接。

第三,实施技能东莞深化行动,夯实强大的制造业人才基础。一是加快培养引进工匠型高技能人才。加大引进行业领先的技能领军人才,构建市镇联动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引进体系。二是打造具有东莞特色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广“校企双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调动镇街、企业和技工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力量参与新一轮百万劳动力技能升级行动。三是塑造良好的技能生态。推动“技能人才之都”工程深入开展,紧扣新兴战略产业发展打造卓越工程师队伍。

第四,实施人才机制改革行动,充分激发各方面人才活力。一是完善充分调动用人单位积极性的机制。突出广大企业主体地位,探索向用人单位下放授权人才引进、使用、资源分配事项。二是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探索技能人才评价“东莞模式”,全面推进企业自主评价。三是改进人才培养支持机制。以“学校+大科学装置+龙头科技企业”工作思路,办好湾区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两所高校,聚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设置学科,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主体协同配合的创新联合体,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第五,实施人才发展生态优化行动,打造引得进、留得住的良好人才发展环境。一是着力优化人才创新创业支撑环境。围绕人才推动建立企业孵化器,推出人才专项资金与金融产品,搭建人才与企业对接平台,给予人才企业在上市、引才等多方面支持。二是全面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坚持需求导向设计人才政策,实施人才安居工程,优化公办学位供给机制,建设高水平医院,加大人才服务市场化改革力度,完善高层次人才联络服务工作机制,解决人才的“痛点”“堵点”问题。三是加大人才文化工作力度,厚植尊才爱才的社会氛围。全面吹响“是人才 进莞来”引才号角,全域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以文化、环境聚才,彰显尊才爱才社会导向,提高人才的获得感、尊荣感。

焦点2 港澳青年就业创业

助力港澳青年扎根东莞发展

记者: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近年来莞港澳在各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为港澳青年在东莞就业创业提供广阔空间。此次高层次人才活动周将如何着力推动莞港澳青年全面交往、广泛交流、深度交融,助力港澳青年扎根发展?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钟靖平:根据人才周活动安排,将于12月10日在滨海湾新区举办“湾区青年才聚东莞”湾区青年科技领袖企业家高峰论坛暨青年人才交流会活动。活动将邀请莞港澳三地创业人才与青年人才代表,通过一系列活动促进三地青年交心交融,紧紧发挥三地的青年人才优势、企业优势、产业优势,激发港澳青年来莞创新创业的热情,助力港澳青年扎根东莞发展。针对港澳青年在东莞创新创业活动主要有三个特色:

突出粤港澳青年交流。今年邀请来自香港科技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的科研人才,以及粤港澳三地的青年科技领袖企业家约50名人才出席活动,有近20名人才是带着项目成果过来交流对接的,活动了设置了项目路演环节,也会展示人才的项目信息,为青年人才与本土企业搭建交流对接平台。

突出创业分享。邀请粤港澳三地多位创业成功的青年科技企业家为我们作创业分享,他们有的是海归青年教授,有的是香港青年人才,在东莞创办的企业均发展非常成功,短短几年就达到近10亿的规模。活动将通过分享他们在东莞的创业故事、发展经历,让更多的粤港澳青年才俊更加深入地了解东莞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势,帮助广大青年人才更好地投身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伟大事业中来。

突出青年社交形式。今年我们会同团市委、滨海湾新区通过乐队表演、酒会、互动节目、合唱等符合青年人才社交喜好的形式开展湾区青年人才联谊活动,进一步促进莞港澳三地青年交往交流、交心交融,借此活动激发港澳青年来莞创新创业热情,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共创美好明天。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将继续优化完善科技人才政策体系,支持科技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引进推动重大产业技术创新的战略科学家团队,加大对企业研发人才的扶持和服务力度,支持海内外科技人才携科技成果来莞开展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进一步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包括提供更加开放便利的外国专家服务,全面落实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粤港澳大湾区境外高端人才认定及个人所得税补贴等,支持更多海外人才来莞创新创业。

今年,东莞还得到科技部人才中心的支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驱动中心(东莞)”,这是科技部人才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布局的第一家人才驱动中心,下来我们将围绕我市产业技术需求在人才培养、人才服务、技术对接等方面对接更多的国家科技专家资源服务。

焦点3 本科生专场招聘

进一步加强人才梯队建设

记者:东莞市人社局连续多年举办高层次人才交流洽谈会,已经成为东莞高层次人才交流、项目对接的重要平台。在此基础上,今年新增了本科生专场招聘会,请问这意味着什么,给大家释放出什么信号?

东莞市人社局副局长汤丽华:2015年至今,东莞连续七年举办高层次人才交流洽谈会,是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品牌活动。今年洽谈会在以往基础上,聚焦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平台、重点高校和重点企业,持续引进硕博士、博士后等高层次研发人才,进一步为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要素支撑。目前已有1000多名博士人才积极参与。

同时,面向“双万”新起点,面向新兴产业的发展,东莞对本科生等基础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我们将借助新一轮“十百千万百万”人才政策的升级优化,加强人才梯队建设,覆盖至本科生人才,不断壮大本科生人才队伍。从政策体系上看,除了原有的东莞特色人才特殊政策以外,东莞正计划制定出台本科生专项人才引进政策,为吸引更多的本科生人才来莞就业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目前,已有120多家用人单位提供760个岗位,将吸引4000多名本科生来东莞就业创业。

因此,今年首次在人才周举办本科生专场招聘会,就是围绕东莞产业发展需求,鼓励东莞重点产业企业引进、培育基础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支撑作用,也是东莞市人社局为企业办好事办实事的具体体现。我们希望通过高层次人才交流洽谈会、本科生专场招聘活动,释放出强烈的惜才爱才信号,以最大的诚意、最新的政策、最优的服务吸引人才、集聚人才、留住人才,把各层次人才队伍做大做强,把东莞打造成为各类人才的向往之地和成长之城。

焦点4 松山湖主会场

推动湾区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

记者:当前,松山湖科学城被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此次人才活动周,松山湖开办主会场,承担了重要角色,与往年相比,此次活动有哪些特色?

松山湖管委会副主任黄乐瑜:今年是松山湖建园20周年,也是松山湖科学城全面启动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区建设的关键一年,松山湖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认真做好人才工作。

从今年人才活动周的筹备上看,松山湖今年作为主会场之一,共设置了7场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一是聚焦前沿科技,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对称破缺与物质科学研讨会”邀请到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弗兰克·维尔泽克(FrankWilczek)线上参会,同时还邀请了国内外4位院士以及知名专家学者以圆桌会议方式作学术研讨;“2021年中国散裂中子源国际咨询和用户研讨会”邀请两院院士、国际顶尖专家、国内外相关领域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共300余人,采用“线上+线下”同步会议的方式,为谱仪建设和应用方向建言献策、参观交流。

二是抢抓湾区发展机遇,搭建合作桥梁。举办“湾区技术经理人高峰论坛”及“莞港澳青年科技人才创业交流活动”,为人才搭建交流合作桥梁,共同推动湾区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和港澳项目落地发展。

三是聚焦青年人才,营造轻松氛围。“松山湖链接世界计划”通过青年人才交流会、精准对接会,让人才充分感受松山湖城市魅力;“声动松湖”高层次人才草坪音乐节以音乐为媒,营造轻松、愉悦的青年科技人才交流氛围。四是融入文化元素,打造人才服务品牌。发挥“优享松湖”品牌效应,围绕人才链、需求链构建服务链,致力打造人才服务品牌。

文字:记者 周桂清 图片:记者 陈栋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