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惠州西湖,在苏堤、东坡纪念馆等地领略千古魅力;打卡西湖周边明朝“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祝枝山喜爱逗留的祝屋巷;登上罗浮山,“岭南第一山”的秀丽,即可尽收眼底……12月1日,“五城耀粤赣 融抱大湾区”大型联合采访团走进惠州西湖、祝屋巷、东湖旅店,罗浮山等景点,见证湾区生态担当。在赣深高铁开通后,东莞市民可以乘坐高铁来这些景点旅游打卡。
▲西湖景区
游走西湖 祝屋巷里看变迁
采访团来到惠州,第一站打卡西湖。沐浴冬日暖阳,感受西湖荡漾。行走苏堤,拜谒苏公,“蓬莱方丈应不远,肯为苏子浮江来”。采访团记者被西湖美丽景色所打动。黙诵苏诗:日啖荔枝三百颗;回眸掌故:“一肚子不合时宜”,感慨人生沧桑。九曲桥、六如亭,苏堤卧波、孤山遗韵、红烧肉、罗浮春,人文惠州,令人沉醉。
因为苏轼,因为西湖,惠州文化底蕴更加深厚,经过千年沉淀,人文惠州让采访团记者感受到惠州的文化底蕴和人文魅力。每至周末、节假日,到访惠州西湖的游客络绎不绝。
赣南日报记者余书福感慨:“由于赣南人很爱到惠州旅游,赣南客运站还特地开通了赣南到惠州的旅游专线,以前从赣州坐大巴车到惠州大概需要5个小时,赣深高铁开通之后,通勤时间将缩至1.5小时。沿赣深高铁游湾区城市将成为新的出游选择。”
▲西湖景区
如何做好西湖旅游大文章,让西湖旅游资源反哺惠州人民,让市民游客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采访团记者在祝屋巷升级改造中找到了答案。
祝屋巷,西湖旁的老街区。一街十巷,阡陌纵横。祝屋巷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曾生活于此。
惠州市惠城区江南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黄佳志告诉记者,近年来,惠城区以打造“城市会客厅”为契机,投入3000万元资金改造祝屋巷街区环境和基础设施,带动社会资本2亿元对商户物业进行改造。结合文旅街区的历史文化和现实业态,引进文创公司,通过“以租代拆”的方式,租赁村居民老旧房屋,在保留老房屋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
▲祝屋巷
祝屋巷文旅街区一期微改造项目完成后,吸引了80多家文旅企业和团队进驻,活化利用改造旧房屋100多栋(套)。走在如今的祝屋巷社区里,到处可以看到经过改造后的商业体,美食餐厅、创意民宿,既保留了原有风貌,又有现代气息,可谓颜值和气质并存。每到周末和节假日,这里更是人流火爆。改造后祝屋巷,街区内的商铺租金收入从原来的5-8元/㎡,提高到现今的15-25元/㎡,带动了街区内村(居)民的房租收入,增强了经济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采访团参观东湖旅店
老街升级 红色名片焕新姿
惠州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与东莞有着地缘优势,红色血脉相通。
在深圳、惠州、河源等地的记忆里,上世纪他们共同完成了“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香港秘密大营救,这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历史奇迹。
“东湖旅店”,就是大营救的“地下交通站”。采访团记者第三站来到东湖旅店。100多位爱国人士和文化名人就是在它的庇护下成功脱险,它就是这段惊心动魄历史的见证者。如今,它是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全面真实展示大营救历史。目前,东湖旅店已成为惠州十个重点红色教育基地里最热的打卡点。
▲东湖旅店外景
关于“省港大营救”,今年4月东莞就曾联手上海浦东、浙江嘉兴三地通过网络连线,三地党员群众通过线上线下共同重温了这段80年前惊心动魄的营救故事。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省港大营救”的相关人物和事件,用创新的手段,新颖的文艺形式,深度了解东江纵队这个伟大的壮举。
而惠州也通过艺术性强、受众广、传播率高的舞台形式,上演出的情景短剧《省港大营救》,再现那场惊心动魄的行动,弘扬革命精神,传递正能量。
据了解,东湖旅店所在的传统老街开始二期升级,也将启动东湖旅店二期工程建设,将开展多项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如剧本杀、VR体验等活动等。
今年5月,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10条广东省“建党百年百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推荐线路,其中,就有一条串联深圳、东莞、惠州、河源四地抗战遗址、红色革命史迹遗址的东纵抗战游径路线。线路重点突出了深圳、东莞、惠州、河源作为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的主要活动地,串联几座城市的东纵抗战旧址、纪念设施、红色革命史迹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赣深高铁的开通,将深莞惠红色旅游资源更好地串联成一体,成为一条可观、可游和可研的东纵抗战游径路线。
▲罗浮山景区中的鹰嘴峰
康养罗浮 幽幽青蒿情满怀
当天下午第一站,采访团走进游人如织的罗浮山,阳光正好,鸟语声声。采访团成员纷纷用手机和相机记录美好瞬间。
罗浮山素有“岭南第一山”之称,自然景观众多,融自然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拥有山、水、泉、瀑、池、洞、观、寺、塔、林等景观,具有独特的“天际一轴线,仙凡两重天”、“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温”的自然特征,中草药资源极其丰富。
在罗浮山百草园内,采访团一行寻访屠呦呦教授荣获诺贝尔奖的“青蒿”渊源地,向讲解员了解罗浮山中医药以及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情况。《赣南日报》的余书福参观后不禁感慨道:“我是第一次来到罗浮山,这里的自然景观让我心旷神怡,沉醉其中。攻略已经做好了,就等高铁通车了,准备带家人过来游玩一番。”
正值赣深高铁即将开通之际,罗浮山风景区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据介绍,景区将主动与东莞等沿线城市进行对接与合作,积极发展“高铁+旅游景区”“高铁+民宿”“高铁+餐饮”融合新业态,加速开发新的旅游市场,不断延伸扩大旅游市场客源,为旅游景区引流。
▲罗浮山景区中的东江纵队纪念馆
相关链接
博罗北站进入“正式彩排”
▲博罗北站
采访团一行还来到地处博罗县麻陂镇的赣深高铁博罗北站。博罗北站站长陈晓冰等待着采访团一行的到来,准备接受采访。
随着博罗北站进入“正式彩排”,赣深高铁开通在即,陈晓冰期待着,盼望着。陈晓冰家住深圳龙岗区。今年9月2日,陈晓冰被上级安排到博罗北站担任站长。“这几个月,我每周从深圳开车到博罗上班,需要大约两个小时,赣深高铁开通后,从深圳北站到博罗北站要40分钟到50分钟,非常快捷。”陈晓冰说。
陈晓冰只是一个缩影。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高铁一通,半小时生活圈形成,东莞、深圳等沿线城市居民“早上出门,晚上归来”将不是奢望。
记者了解到,博罗北站东临麻陂河,车站距麻陂镇城区约3.5公里,是赣深高铁在惠州境内的3个站点之一。站房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设计最高聚集人数为300人,预测年旅客发送量近期40万人、远期60万人,旅客进出站采用经由地道“下进下出”的客流模式。
▲博罗北站
博罗北站站房顶部尖顶模仿罗浮山山峰设计,从检票口进站以后是一个天井,兼具美观和照明功能,同时融合山水理念,以罗浮山为背景,东江水为依托,代表博罗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示博罗的旅游景观。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方便旅客,配套工程设置了共300米左右两段风雨连廊,并分区域设置了两个停车场,共160个车位。
“目前,博罗北站已正式试运行,有关安检设备、候车座椅、车次显示屏等均已到位。”陈晓冰说,从11月27日开始,赣深高铁全线进行按图试验运行,是新线联调联试及试验运行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开通前的最后“检测”,被视为铁路开通运营前最后的“彩排”,本月具备开通运营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