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人次观看!“爱家慧家”家长成长直播公开课火爆开讲
i东莞 2021-11-29 10:49:08

“这东西太脏,不要去拿……”“别拆开,待会儿你装不回去……”家长朋友们,在育儿的过程中,您是否对孩子说过这些话?其实,每一次孩子看似“稀奇古怪”的尝试,都在以他独特的视角,去探索这个世界,而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也常常表现出巨大的创造力。11月27日晚,由市教育局联合东莞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东莞报业传媒集团、文质教育研究院联合举办的“正向养育激发孩子创造力”家长成长直播公开课开讲,本次活动邀请寮步中学杨冰瑶老师以及南城阳光九小文庆老师作为主讲嘉宾,直播吸引了15万人次观看。

创造力利于孩子成长父母应正确认识

直播课中,文庆老师首先分享了什么是创造力。对于为何要培养孩子创造力,文庆老师认为,创造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青少年一代能否成为未来社会真正的有用人才,创造力并不是专属于天才,而是每个孩子都拥有的潜能,孩子的创造力,是他们发展以上多样能力的基础。拥有较强创造力的孩子,一定与众不同、敢于冒险、富有创新精神,并且能够创造性地迎接挑战。

同时,文庆老师建议父母应正确认识儿童的创造力,应给予孩子创造力更广义的内涵,即凡是孩子原先不会的现在会了,就是一种创造;凡是别人没有想到的而孩子想到了,就是一种创造;凡是孩子在原先或别人的基础上做得更好的,就是创造。只有父母树立了这样的观念,就能发现孩子的创造力萌芽,就能保护孩子最原始的创造意识。

父母要积极创设激发孩子创造力的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杨冰瑶老师则从父母如何提升孩子的创造力角度进行解答,她认为,放飞思绪对创造性思维很有好处,父母不要将孩子的日程安排得太满,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包容开放有安全感的环境,创造一个能让孩子自由提问、创作和发挥的空间,不限制他们去天马行空,同时保证运动和睡眠时间。

此外,杨冰瑶老师还从实际生活出发,分享激发孩子创造力的优秀案例。“身为父母或老师,避免对孩子要求多于鼓励、责备多于奖励,不要狭隘地界定成功的定义。”在杨冰瑶老师看来,父母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与不同。与此同时,天马行空如何落地也非常重要,要让孩子动手操作,参与解决具体的问题。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多带他们去博物馆、科技馆参观,或者参加社会实践、职业体验等体验性强的一些活动。

【热点问答】

问:孩子在画画时,想象力和创造力都不太够,画得不够形象和丰富怎么办?

文庆:要为孩子创造优美的环境、带孩子多亲近大自然、有意识引导孩子去观察、欣赏。比如观察晚霞,父母可以通过问问题来启发孩子,比如“晚霞像什么?”“此刻它又变成了什么?”让孩子充分地想象,同时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家长要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举止。

杨冰瑶:可以把孩子带进厨房,让孩子参与每顿饭的制作,在做饭过程中,教他们认识不同调料、食材及搭配方式。也可以带孩子去菜市场买菜,教他们认识各种食物。或者安排新鲜有趣的旅行,如野餐、去游乐场、看电影等,若能带他们去接触新鲜的环境,则可大大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问:孩子的小脑袋里总是装满了问题,当他们皱着眉头,一脸急切地来问“为什么”时,我们自然的反应就是尽力给他们答案。请问老师,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角度,我该怎样回复孩子呢?

文庆:提供答案固然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识量,但是如果孩子总在被动地接受这些彼此孤立的知识,思维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如果换一种对答方式:“为什么呢?”“你认为呢?”“你怎么想到的?”“那样又会怎么样呢?”这样就能帮助孩子探索得更多。

杨冰瑶:用启发式提问来引发孩子的思考。同时,我们也可以带着孩子在实践中去探究,把孩子的问题变成一扇窗,带着孩子去认识、去探索窗外的世界。

问:家长有时候也很矛盾,一方面,希望孩子能更放开去实践去尝试,但是一方面又担心孩子做不好,因为一放手结果可能就很糟糕,孩子很容易把事情搞砸。

杨冰瑶:很多家长很担心孩子犯错,孩子一犯错,家长马上就纠正。其实,我们要在正常的规范下,允许孩子犯错误,给孩子改正的空间,放手让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事,给他“拆拆”“装装”“试试”的自由。此外,我们还要多给孩子发言的机会,引导孩子自己思考。例如,碗没拿住,掉在地上摔坏了,不要对孩子说,“你不应该这么拿,把碗好好拿稳后再放下”,而是应该问“碗摔碎了,那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呢?”“我们用什么把它收起来呢?”“我们怎么把地面弄得干净些呢?”一系列启发式的问题。

文庆:创造力并不专属于天才,而是每个孩子都拥有的潜能。父母不要低估了孩子这一能力,不应为了安全考虑或时间限制而去阻止孩子的创造性尝试行为,或是把自己的经验强行灌输给孩子。我们的人生,本身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错误中找到正确的答案,谁都不能例外。培养孩子创造力同样如此,家长应充分认识到试错的积极意义,让孩子愿意去冒险,尝试新事物,从而迸发出新的创作灵感。

文字:张理萌 图片:陈栋 通讯员 张靖瑶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