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大家对“性别平等”的观念接纳度也在不断上升,但由于历史传统、社会习俗、教育背景等原因,社会上也仍有不少性别刻板印象存在。
人们往往认为:在性格上,男性就该果敢坚忍、威猛无畏,女性就该温柔细腻、文静和顺;在职业上,男性常被认为是竞争型、勇敢型、领导型,适合从事赛车手、消防员、政治家等职业,女性常被认为是照顾型、顺从型、细腻型,适合从事护士、保姆、教师等职业。
这些性别刻板印象也在无形中影响父母的养育行为。在性别刻板印象影响下,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容易忽视孩子的先天气质、成长需求,抑制孩子个性化发展。
父母要更新认知,认可性别平等
性别平等,是指每个人不论性别,在人格、尊严和价值上平等,都能得到同等的重视和支持;个人的才能都能自由发展,都有平等的权利、机会和责任,而不受刻板印象和偏见的限制。基于性别平等的教育,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学会尊重差异、公正平等,接纳社会角色和审美价值的多元性。当我们接纳孩子的天性,支持、鼓励孩子探索与发展优势潜能,孩子会更有信心做自己。
父母要以身作则,付诸行动
第一,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科学合理地分工合作。尝试改变“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分工。贤妻良母和贤夫良父密切合作,一起出入厨房、厅堂、市场,为孩子做出性别平等的榜样,营造更为健康、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家庭系统。
第二,停止用刻板印象评判自己和他人。夫妻可以重新认识自己的个性特质、自我价值。男人不必为了得到认可而争强好胜,女人也不必因为害怕被嫌弃而逆来顺受。我们可以接纳这样的女儿:她可以坚强、勇敢,冲锋在前;她可以做政治家、科学家、警察;她可以喜欢足球等力量型的运动。我们可以接纳这样的儿子:他可以脆弱、撒娇、哭诉;他可以跳舞、喜欢粉色;他可以是幼师、护士。男孩女孩的兴趣爱好和成就都会被尊重,被认可。
第三,重视孩子的性教育平等。男孩女孩都应该从小就被引导如何保护自己、尊重异性。我们不该片面地认为女孩安全知识、自我保护更重要,同样也应该重视男孩的性别平等、尊重女性的意识教育。
或许现实中性别不平等的言行无法完全消除,但父母的觉醒和教育可以让孩子有更好的成长。性别平等我知道、我践行、我宣传,让男女“平”分秋色,和谐“等”量齐观。
作者: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历史教师、东莞市学校家庭教育慧导师团成员林小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