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城耀粤赣 融抱大湾区⑫|粤赣好故事还在继续,这一站是美丽赣州
i东莞 2021-11-20 22:56:43

11月19日,赣深高铁五城党媒联动暨“五城耀粤赣融抱大湾区”大型联合采访团,结束了广东河源首站的集中采访活动,旋即走进赣州。五城党媒采访团将深入赣州城市、乡村、企业等地,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聚焦赣州全力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的新成效。

高铁是赣州重要发展引擎

赣南,是江西省南部区域的地理简称,主要由赣州市下辖的3个区、1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组成,总面积39379.64平方公里,约占江西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这里四季分明,地形复杂,以山地、丘陵、盆地为主,地域差异大。历史上中原人口为躲避战乱而南迁,第一个落脚点就是赣南,因此赣南也被称为“客家摇篮”“客家原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国力和经济发展所限,在相当长一个时期里,赣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当地人民守着地下丰富的矿产资源,却只能以发展农林经济为主,默默地为国家积攒家底。

要想富,先修路。1996年9月1日,京九铁路全线通车运营,赣南结束了不通火车的历史。高效的铁路客货运运输对老区经济的拉动效应,很快便显现出来。京九铁路开通仅一年时间,赣州地区财政收入就从5亿元跃升到17亿元。定南县县城面积在一年多时间内扩展了12倍,工农业总产值增长4倍。2015年12月26日,赣瑞龙铁路正式通车,老区人民多了条通达福建沿海的便捷通道,从此迈入了“动车时代”。

前后不过20年光景,赣南在铁路的助力下,已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稀土金属生产基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并被国家工信部命名为“稀土王国”。纵向比,赣南原中央苏区的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早已今非昔比。但横向看,当地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依然明显。要想缩短差距,快捷的交通,尤其是高铁,无疑是个不可或缺的经济发展引擎。

赣州全面融抱大湾区

长期以来,赣州与珠三角之间的经济联系,比江西省会南昌还要紧密。当前,东莞即将迈向“双万”新起点,全市千万人口中,江西老表是绝对的大多数。作为江西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距离广东最近的赣州,与东莞关系密切,赣州籍老乡是东莞千万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赣南人民对高铁的企盼由来已久,并长期为此奔走呼吁。2019年末,设计时速350公里的昌赣高铁开通运营,搭建起赣南老区与长三角、闽东南经济带互联互通的桥梁,将赣南融入全国高铁网络,对促进当地红色旅游和特色农业等产业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是,由于处于全国高铁网络的末梢,赣南人民要乘高铁前往相距不远,与之经济联系颇为紧密、堪称“改革开放前沿”的珠三角地区,只能绕个大圈。好在这一遗憾,即将随着赣深高铁的开通运营而烟消云散。

赣深高铁建成通车后,赣州至深圳的列车旅行时间将由现在的近7个小时缩短为2个小时左右。赣州到东莞的时间,将缩至两小时内,赣南革命老区将进一步融入全国高铁网络,在长三角、珠三角的强力辐射带动下,沿线经济社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旦赣深高铁开通运营,赣南将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及自然资源优势,成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理想之地。

赣深高铁五城联合采访团19日进入赣州后,将进行为期3天的采访,深入赣州主城区、信丰县、定南县,领略赣州作为“红色古都、客家摇篮、江南宋城、阳明圣地”的魅力,全方位报道赣州的政治、区位、生态、资源、文化等优势,为赣州全面融抱大湾区摇旗呐喊。

文字:吴金华 刘志斌 图片:陈俊凯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