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东莞市卫生健康事业这样规划,欢迎来提意见!
i东莞 2021-10-30 19:58:26

东莞正朝着GDP万亿元“俱乐部”迈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也对卫生健康服务供给提出了新需求。

今年是“十四五”(2021—2025)的开局之年,“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也是东莞大力推进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打造健康东莞的重要机遇期和改革攻坚期。

为此,东莞市卫生健康局起草了《东莞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从10月29日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一直持续到11月28日。

记者了解到,《规划》勾勒出了东莞卫生健康事业未来几年的蓝图:目标到2025年,健康东莞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具有东莞特色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进一步完善、定型,优质高效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发展和健康服务整体水平保持国内先进水平,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比如,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要从2020年的3.22张,提高到2025年的4张;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要从2020年的2.08人,提高到2025年的2.6人。

【具体规划】

【推动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创建高水平医院;推动5所区域中心医院建设】

根据《规划》,东莞将以医疗资源布局的整合为抓手,推进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创建高水平医院,有序推进5所区域中心医院建设,推进镇街公立医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以高水平医院及三级甲等医院为塔尖,区域中心医院和二、三级医院为塔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塔基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全市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健康基础。

推动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创建高水平医院。大力支持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创建高水平医院,争取进入国内一流行列,带动提升全市整体医疗服务水平。重点发展前沿医疗技术、建设高水平临床科研平台、集聚拔尖医学人才,加强高层次交流与合作。打造国家、省级重点专科。

积极推动5所区域中心医院建设。5所区域中心医院逐步达到三级甲等现代化综合医院水平,具备一定数量的省、市重点专科,具有较高的临床科研和教学水平。推动区域中心医院错位发展,形成有竞争力的专科群和合理的人才梯队,承担区域内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的诊治,服务能力达到市内或区域内领先水平,对周边镇街有较强的医疗服务辐射力和影响力,成为区域内医疗服务中心。提升区域中心医院应对区域内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区域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成为区域内传染病防控主力军。

推动镇街公立医院差异化发展。通过提效、降耗和改善服务,全面提升医疗管理水平。镇街公立医院在区域中心医院的统筹引领下,根据区域性差异,实施错位发展,实现优势互补。鼓励镇街公立医院向“大专科、小综合”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医养结合机构、社区医院等转型发展。到2025年,每个片区至少建有一所护理院或康复医院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养、康护需求。

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扩容提质。优化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医疗设备配置,开设康复床位。推进社区医院建设。

【建设10个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

打造一流医学学科。引进知名医学团队,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加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冲刺国家级、省级重点专科,继续开展市级重点专科、特色专科评审。支持创建市心血管病医学中心、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创伤中心、肾病疾病诊疗中心。聚集全市医学重点学科和临床重点专科优势,构建若干个专科医疗战略协作联盟,打造高水平学科群。发挥重点专科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市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到2025年,争取拥有一批全国一流的高水平医学团队,建设10个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有若干个专科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推进疾控体系现代化建设】

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意识到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根据《规划》,东莞将推进疾控体系现代化建设。以疾控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构建职能清晰、机制顺畅、上下协同、防治结合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具体来说,完善卫生应急指挥体系。构建统一领导、权责匹配、权威高效的公共卫生大应急管理格局,深化多部门联防联控应对处置工作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决策议事制度。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法制建设,建立应急预案定期评估机制,实行卫生应急预案动态优化。健全常态化演练机制,开展跨地区、多部门、多模式的卫生应急处置演练。加强卫生应急管理专家体系建设,建立公共卫生安全专家库。

提升卫生应急核心能力。加强全市卫生应急队伍规范化建设,实现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类、紧急医学救援类综合队伍全覆盖。分级建立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合理确定各级政府储备规模,实行分级储备、动态调整。加强卫生应急信息化建设,推动部门间信息互联共享。健全市际应急协同机制,强化卫生应急跨市交流合作。推动航空医学救援,推进医院直升机停机坪项目建设。加强应急心理援助和心理危机干预网络建设,提升重大突发事件心理救援能力。强化基层卫生人员知识储备和培训演练,提升先期处置能力。深入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宣教,提高人民群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认知水平和预防自救互救能力。

【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

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按照“平战结合”原则,建立以传染病定点救治医院为骨干,发热门诊、发热诊室为哨点的重大疫情医疗救治体系。完善应急状态下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动员响应、区域联动机制,健全应急腾空机制和流程,提升应急救治能力和效率。加强市人民医院和市第九人民医院综合学科、感染病科和重症救治专科能力建设,提高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加强市人民医院和市第九人民医院传染病救治基础设施建设、物资储备和重症监护病区建设。高水平建设市第九人民医院,探索以市第九人民医院为依托,建设东莞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加强发热门诊(诊室)规范化建设,规范预检分诊管理。强化公共设施平急两用改造,确保具备快速转化救治和隔离场所的基本条件。完善医疗废弃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提升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

【推动实施适龄女生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免费接种项目】

根据《规划》,未来五年,东莞还将致力于为市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保障。

比如,实施妇幼健康保护工程,健全母婴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能力。加强妇幼保健特色专科建设,促进妇幼中医药协同发展。规范孕产妇健康管理,推动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健全覆盖城乡居民、涵盖生育全程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开展婚前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地中海贫血防控、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出生缺陷防控项目,降低重型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征、神经管缺陷等严重出生缺陷儿出生。城乡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率达到国家有关要求。推动实施适龄女生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免费接种项目。加强0-6岁儿童生长发育监测、眼保健和视力检查、牙齿、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等健康管理。强化母婴保健技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监督管理。持续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实施儿童口腔健康检查、窝沟封闭、局部用氟等口腔疾病干预模式,鼓励有条件的镇街(园区)实施儿童龋齿早期免费充填。综合防控青少年近视,到2025年,力争实现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20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关注,虽然东莞是个年轻的城市,但未雨绸缪,根据《规划》,未来几年,东莞将建成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全面促进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的合理对接,拓展医疗机构为老服务功能,推动社区护理站建设,为居家(社区)养老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加大医养结合改革力度,建立以市级护理院为龙头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形式多样的合作机制,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将医养结合机构内设的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促进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深度融合,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健康养老服务,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签约合作。积极扶持居家养老医疗护理项目。加快建立长期照护服务内涵、服务标准以及质量评价等行业规范和体制机制。加强医养结合信息化支撑,增加智慧健康养老产品供给。发挥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作用。倡导成立医养健康协会,强化行业主管的引导和指导作用。

【更多规划内容,请扫一扫二维码查看】

扫一扫查看规划征求意见稿全文
扫二维码填写调查问卷提意见
文字:李广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