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智的小鬼班队员到英勇善战的东江纵队战士,一个个英雄人物被刻画得栩栩如生,一段段抗战历史被呈现得扣人心弦……大朗传统非遗木偶剧首次和红色题材相结合,那些荡气回肠的红色故事在木偶的演绎下活灵活现、直击心灵,仿佛让人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感受战士们保家卫国的无畏精神。记者近日了解到,大朗巷头木偶戏剧团推出首部红色题材新剧《虎胆英雄五壮士》,题材选自东江纵队《老虎山五少年英雄》的真实故事,借此重温历史、致敬英雄。
■大朗巷头木偶戏剧团推出首部红色题材新剧《虎胆英雄五壮士》 大朗供图
故事选材自“老虎山五少年英雄”
“这个红色新剧选材来自我们东莞的东江纵队《老虎山五少年英雄》的真实故事,因为有他们的保家卫国,我们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我们一直想创作一部木偶剧致敬东江纵队英雄,展示战士们坚强不屈、勇敢无畏的英雄形象。”大朗巷头木偶戏剧团、市级非遗传人陈绍初介绍说。
“为了创作这部新剧,我和剧团创作人员多次游览东江纵队展览馆,并且去到凤岗花果山的烈士纪念碑前瞻仰,最终创作了新剧《虎胆英雄五壮士》。”陈绍初说,东江纵队有不少年龄才十四五岁的少年战士,被人称为“小鬼”。东纵独立第三中队(飞鹰队)就有一个英雄的黄友小鬼班。小鬼班由队长黄友和其他穷苦家庭出身的队员傅天聪、尹林、赖志强、李明等组成,他们目睹家园和乡亲饱受日军蹂躏,更加激发了他们保家卫国、英勇抗战的决心,他们从小鬼班情报工作开始做起,到长大之后执行歼敌任务,穿越敌占区与战火与敌军作战,最终英勇就义、为国捐躯。后来,凤岗公社革委会把烈士黄友、傅天聪、尹林、赖志强、李明的骨骸迁葬于凤岗花果山,并立碑纪念。
大朗木偶戏始于清光绪年间,巷头木偶戏剧团则成立于20世纪初。年逾古稀的陈绍初是木偶戏全市唯一非遗传人,他18岁开始拜师学艺,与木偶戏结缘已超过半个世纪。大朗巷头木偶剧以前创作了以粤语为主的古典剧《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赵子龙拦江截阿斗》《哪吒闹海》等传统戏剧,后来又创作了以普通话为主的现代剧《东仔劝赌》《东仔还金》《梦溢书香》等,进一步扩大了大朗木偶剧的观众覆盖面,提升了传统非遗的影响力。这些剧作都已成为大朗当地脍炙人口的佳作。然而,追溯到最近所出的一部剧都已有8年之久的时间了。2021年正是建党百年,大朗木偶戏剧团集合全团力量,殚思竭虑,苦心孤诣,共同创作了这一个红色题材现实主义作品。
■木偶演员一
预计11月份登台首演
“为了推出这部新剧,我们专门制作了20多个木偶来呈现故事。我们采用了木偶表演是杖头穿戴偶,制作难度是非常高的。首先,杖头穿戴偶讲究‘人偶合一’,与真人一比一制作而成,对木偶的灵活性、操控性要求十分之高。其次,对木偶操作演员来说,举着沉重的木偶表演,不仅体力和演技是巨大的挑战,更要求传达人物的精气神,这些都是十分考验演员的功底和用心。”陈绍初表示,因为这是他们首部红色题材的木偶剧,我们全团演员都是一丝不苟、充满崇敬地去演绎每一个角色。大家为了演出角色的性格特点,大家在排练上不仅要吃透角色当时所处的情景,还要经常努力揣摩人物性格,从声音、语气、动作方面都加倍下功夫,力求呈现战士的精气神。另外,在造型服装设计,大朗木偶戏剧团也尽力还原历史的细节,让每一个木偶角色,栩栩如生、极具特点。
陈绍初表示,这是大朗木偶戏剧团的首部红色题材,相比之前所有剧目,这部新剧在木偶规模、创作理念、排练要求上的投入都是更加高的。正因为这是一部歌颂英雄战士的历史还原剧,他们更加如履薄冰,以更高的要求创作该剧,丝毫都不敢马虎。配乐上运用了木偶戏、民歌、民乐、戏曲等多样化的中国传统元素,将一个红色故事向观众娓娓道来,希望把植根在莞邑大地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基因,投递到每个观众的心里。“我们预计11月份在织交会登台首演。到时候欢迎大家来一同观看。”
■木偶演员二
延伸阅读
《虎胆英雄五壮士》故事梗概
《虎胆英雄五壮士》分为6个篇章,分别是《东莞沦陷》《小鬼投军》《巧传情报》《执行任务》《平湖歼敌》《虎山战斗》。八路军有一个抗日英雄群体“狼牙山五壮士”,东江纵队有一个抗日英雄群体“老虎山五少年英雄”,他们面对百倍之敌,浴血奋战,谱写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赞歌。老虎山五少年英雄的事迹,发生于东江敌后抗日战场,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
故事发生在1938年的东莞,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空袭东莞,飞机扔下炮弹,枪炮声不断,造成很多村民伤亡,东莞处处断壁残墙,饿殍遍野。东江纵队战士何通、张军、黄克带领一群无家可归的苦小孩成立了东江纵队的一支小鬼队,这群孩子都是十来岁,穷苦出身,刻苦耐劳。训练成为一支有生力量。一来可以壮大抗日队伍,二来利用他们的年龄优势,对于情报工作更方便,是一支新力军。队长黄友,队员赖志强、傅天聪、尹林、李明等,后来他们负责侦察日本和伪军情报工作,后来小鬼班改名为黄友班。
飞鹰队在老虎山遭前后夹攻
日军为支援其太平洋战场的作战,急需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于1943年冬占领了广(州)九(龙)铁路,并重兵驻守铁路沿线据点,以确保广九铁路畅通。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派出两个大队和一个独立中队,挺进广九铁路樟木头至平湖段两侧,频频出击日军,展开通车与反通车的斗争。
1944年,他们侦察到日本军队正进军宝安,大批向平湖集结,战士们埋伏在山坡里战斗,后来在炮楼里歼灭伪军。1944年7月,东江纵队独立第三中队决定发动平湖战斗,把日军藤本大队的威风打下去。当时的日军藤本大队和另一日军中队驻在平湖,还有一中队伪军驻在离平湖一里的屋围。第三中队决定先吃掉伪军中队,突击任务仍落在黄友少年班身上。21日晚,战斗打响了,黄友干掉敌哨兵,首先冲向炮楼,打死日军顾问,便向楼上扔手榴弹。少年班迅速冲上去,解决伪军中队部,俘获人枪80多,但黄友班副班长李查理牺牲。战斗结束后,飞鹰队押着俘虏迅速撤离。
当夜下着大雨,押着俘虏的飞鹰队行进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战士们依然不顾道路泥泞,快速朝着目的地走去。他们的目的地是东莞凤岗的官井头,要去官井头必须过老虎山。然而,令他们想不到的是,在他们刚刚转过海拔132米的老虎山时,最先走在前方的黄友班遭到了埋伏在此地的日军袭击,当场便有3名战士牺牲。原来,飞鹰队在袭击了伪警察中队后,驻守在平湖一带的日军大队长藤本立刻率领400名日军分三路追击飞鹰队。日军机枪火力凶猛,立刻压住了飞鹰队的火力。另外,有一股日军100余人正在从飞鹰队的后面围拢过来。情况十分危急,若不及时突围,飞鹰队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在紧急关头,黄友班在班长黄友的带领下,迅速抢占了一块高地,掩护主力队伍突围。
虎胆英雄五壮士壮烈牺牲
飞鹰队奋勇冲杀,终于冲出了重围。但留在后面阻击日军的黄友班6名战士,却被大股日军重重包围。飞鹰队突围后,派出援兵救援黄友班,不料被日军阻击在官井头村内,无法进行施救。黄友班的战士们以寡敌众,在阵地上坚持了一个多小时,打退了日军10余次冲锋,毙伤日军40余人。傅天聪、尹林、赖志强、李明4名战士先后牺牲。有一名战士身受重伤,子弹打光后艰难地爬到阵地后面一处40米远的河沟里,幸免于难。
打到最后,黄友班只剩下班长黄友一个人,他身负重伤,大腿被子弹打断,趴在地上继续战斗。子弹打完了,他撕碎随身带的文件,又把驳壳枪和一本《党员须知》塞进稻田泥浆里,做好牺牲的准备。这时,日军端着枪冲过来了,黄友用尽全身力气扔出最后一颗手榴弹。“轰”的一声,前面的日军倒下了几个,后面的日军端着刺刀蜂拥而上。黄友身中十几刀,壮烈牺牲,年仅17岁。战斗结束后,飞鹰队到战场寻到了牺牲的5名战士遗体,抬到沙岭野地埋葬,另外3具遗体也被群众寻到。黄友班牺牲的战士,最大的年纪21岁,最小1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