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东莞27丨莞草田里的守望者
影像莞 2021-10-26 17:22:14

两千年莞草文化,省级非遗传承,历史文化名城东莞因莞草而得名,因坚韧不拔的莞草精神而兴盛。莞草文化源远流长,虽然一度濒临绝迹,但是经过东莞人的不懈努力,在这片沃土上又重新焕发出生机,并逐渐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莞草,又名咸水草、咸草、三角草。每年秋天,莞草顶端会开出红褐色的小花,正是收割的好时节。在沙田镇穗丰年水道旁的莞草种植基地里,莞草收割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沙田莞草种植基地占地30亩,于2019年开始引种莞草,第一期种植面积约15亩。一大片莞草茂盛地生长在水田里,工作人员穿着胶鞋,在齐膝深的水中用镰刀将莞草割倒,而后扎成捆搬运上岸。

工人收割的莞草,要经过“破草”和“晾晒”两个环节后,才能用来编织生活用品和工艺品。其中“破草”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将近两米高的莞草用刀破成两半,非常考验技术。

在离莞草水田不远的地方,沙田种植加工莞草传承人王祐和几名工作人员正在树荫下破草。祐叔右手持破草刀,用刀尖从莞草中间戳破,左手发力上拉,刀刃随着力道将莞草破成两半。

祐叔是沙田阇西山边村村民,有着几十年的莞草种植加工经验,目前担任莞草种植基地的技术指导。说起莞草的历史,年近七旬的祐叔如数家珍,“当年,东莞有三件宝:陈皮、咸榄和莞草,还有三件畅销货:莞香、莞草和烟花。两个说法都有莞草,可见莞草在东莞的历史是非常长的。”

沙田种植加工莞草传承人王祐

据祐叔介绍,东莞地处珠江口,咸淡水交织的环境非常适合莞草生长,有记载的莞草种植记录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改革开放前,东莞沿海地区盛产莞草,以草织品为主的手工编织业相当发达。莞草以及相关手工编织品,不仅享誉南粤,还远销海外,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经济作物。但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用塑料等工业原材料制造的日用品渐渐走入日常生活,纯手工的莞草制品逐步被取代,导致莞草一度在东莞濒临绝迹。

祐叔感慨地说道:“这片莞草田真是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对于这片莞草田,祐叔倾注了大量心血和希望。2019年,他负责带着团队四处寻找,终于找到合适的种源。这批莞草属于珍草品种,长成后柔韧度很高,非常适合编织。经过悉心培育,目前已经达到将近15亩的规模,后续还会根据需求扩大种植面积。

“破草之后,要及时放到阳光下晾晒,晒干后能增加莞草的柔韧性,就可以当做原材料保存。”祐叔一遍晾晒刚刚破开的莞草,一边介绍莞草的用途。他说,“我们提供原材料,文保工作者负责编织工艺品,助力传承和弘扬莞草文化。

我们当年种莞草是为了生活,现在种莞草则更多的是为了文化传承。

沙田镇文化艺术中心开设的莞草文化展示馆里,张贴着巨幅描绘莞草收割场景的水彩画,以及反映莞草编织场景的塑像和几十件由莞草编织的精美工艺品,不少家长带着小朋友前来参观了解莞草文化。

位于穗丰年水道的沙田镇文化艺术中心

莞草文化展示馆展出的莞草编织品

近年来,东莞大力推广和宣传莞草文化,保护行动已全面展开,让“活化石”莞草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东莞文化部门举办的“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将莞草文化引入校园,让青少年一代更多的了解莞草,并传承莞草文化。

市民在莞草种植基地体验收割莞草

小朋友参加“沙田印象莞草文化季”活动

沙田镇举办的沙田印象莞草文化季活动,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体验和探秘莞草种植及其编织技艺,让这一古老的技艺,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