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孩子 如何玩转亲子阅读
i东莞-教育周刊 2021-10-26 10:44:12

■亲子共读本报记者 陈帆 摄

主讲人:谭景洋,东莞外国语学校教师,东莞市第二批小学语文名优教师研修团成员

说起小学一年级,一些家长可能认为孩子的学习重点是拼音,实际上一年级正值孩子的阅读敏感期,作为家长,应该怎样抓住黄金期,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让孩子爱上阅读呢?本期“名师开讲”,邀请了东莞外国语学校谭景洋老师分享一年级“和大人一起读”系列阅读,让我们一起来玩转亲子阅读。

三个一,让孩子爱上阅读

记者:一年级孩子还不怎样认识字,家长应做些什么帮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

谭景洋:一个独立阅读的环境。一年级的孩子自主阅读时间比较短,容易受到干扰,一个有预备的阅读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在家中为孩子留出一个阅读的独立空间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是书架旁一个温馨的小角落,也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充满书香的小房间。每当孩子想阅读的时候,这个温馨的阅读空间,可以提供给他一个相对安静的阅读环境,让他在书海尽情畅游。如果有时间,也可以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挑选喜欢的书籍,并一起安静坐着看看书。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也有助于阅读习惯的养成。

一个固定阅读的时间。为了让每天的阅读变成生活的常态,最好每天能够抽出固定的时间与孩子一起阅读,比如下班后或者睡觉前。日积月累,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起阅读的秩序。当孩子有一天意识到今天没有读书的时候,说明他的阅读习惯已经逐渐养成了。

一个轻松阅读的氛围。要让孩子爱上阅读,需要让他们感受到阅读是轻松愉悦的。对于还没养成独立阅读习惯的孩子,亲子共读是最好的选择。亲子共读,值得成为一天之中,全家人最放松的时刻。大人放下手机,放下所有工作,和孩子一起捧起书,全身心投入到故事中,去感受,去发现,去创造。当家长能从共读中收获快乐,汲取力量,孩子们一定也能感受到书籍的魅力。今后,不论他长多大,在他疲惫时,无助时,独处时,书籍都将成为他们一生中重要的力量源泉。

五妙招,让孩子与你“共读”

记者:难道不是照着字念给他听就行了吗?家长如何与低年级孩子“共读”一本书?

谭景洋: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如何让孩子自己开口读故事,是一些家长遇到的难题。其实,六岁的孩子,仍拥有吸收性心智,对于感兴趣的内容,他们学得非常快。只需要稍微变换一下讲故事的花样,就能轻松让他们与你“共读”。

1.问一问。读之前,家长可以抛出一个有吸引力的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听故事,在期待中,孩子也会更专注。比如,在读《小鸟念书》之前,可以问问孩子:“你觉得如果小鸟念书,它会怎么念?”在读《小白兔和小灰兔》之前,可以让孩子先观察插图,猜测一下故事情节,再带着想象与期盼去读故事,等等。

2.演一演。读的时候,可以用不同的声线和语调表现不同的人物角色和人物情绪,如果还能配上夸张有趣的表情,孩子一定会被你牢牢吸引。情之所至,便嗟叹之,歌咏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那场景,想想就有意思!

3.聊一聊。对于一些文字较少的绘本书,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看插图加以联想,在交流与互动中,不知不觉实现亲子“共读”。

4.唱一唱。很多故事中可以加入音乐的元素,让故事听起来更有意思,比如在读《拔萝卜》的故事时,就可以将《拔萝卜》这首歌融入故事中,看着插图,一边唱一边做动作,让小朋友入情入境走进故事里。

5.画一画。如果故事结束,孩子仍意犹未尽,可以引导孩子用图画或简单的文字将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记录下来。有了自主创作,孩子对故事的理解会更透彻,在记录的过程中,孩子也会越来越有成就感。

亲子互动,让孩子在阅读中收获成就感

记者:为什么有的孩子会要求反复读一本书时,家长该怎么办?

谭景洋:当小朋友有了足够的输入,自然会愿意输出。因此,当孩子要求反复听一本书时,我们可以变着花样给他们读,读第一、二遍时,带上夸张的语气、表情甚至动作,让孩子对故事产生兴趣,留下深刻印象。读第三、四遍时,可以在孩子印象比较深的地方加以停顿,或把声音拖长,让他接下一句话,以此实现“共读”。当孩子开始尝试读故事,便由被动变为了主动。当他们在读故事中不断获得成就感,就有了信心去读更多的内容,最终完整地读出整个故事。

清代的张潮说:“读书就好像看月亮。”在布鲁诺那儿,“假日读书仿佛阳光照耀,能够闻到金黄色的梨子果酱,发出甜丝丝的气息。”爱默生说:“打开书的时候,人类最好的精灵也会觉醒。”博尔赫斯说:“天堂是图书馆的模样。”古人说:“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愿更多的孩子能感受到读书的愉悦,就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快乐读书吧!

文字:赵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