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接到这样一个病例:7岁女童患急性脑出血并造成脑室积血,但出血的病因隐蔽,影响后续治疗。在该医院神经外科成功施行脑血管造影术后,患儿脑血管出血位置得到精确诊断,经后续治疗后,患儿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7岁小孩脑出血
病灶隐蔽难查出
日前,7岁女孩敏敏正在家里玩耍,突然喊叫头痛难忍,随后面色苍白、冒冷汗、全身乏力。家人发现后立即把敏敏送到附近医院就诊。在送往医院途中,敏敏不停地呕吐,病情实在让人着急。到了医院后,医生对敏敏进行头颅CT检查,发现是“急性脑出血并造成脑室积血”(脑出血)。小孩自发脑出血可不是小事,考虑病情危重,该医院立即启动转院程序,把敏敏转送至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救治,由急诊科收入儿科住院治疗。
“7岁小孩自发脑出血不可能是无原因的。”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救神经外科主任单大勇到儿科会诊后表示,小孩自发脑出血大部分都是先天性的,其中脑血管畸形可能性最大,不排除脑肿瘤、脑血管瘤出血等可能。
只有明确了病因才能进行针对性治疗。对此,儿科医疗团队为敏敏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重建脑部血管形态,这是医学界无创检查及筛查首选的技术手段。
然而,CTA的检查结果并没有如预期理想。报告显示:敏敏右侧大脑前动脉的一小段,呈现可疑开窗畸形及近前交通段瘤样稍扩张,这提示着敏敏的血管发育异常已非常明确。但报告中的“开窗畸形”只呈现出血管形态异常,这样的情况并不致病。
不过,医生发现,“前交通段瘤样扩张”与前者就不一样了,这是“动脉瘤”,可以引起脑部瞬间大出血猝死的危急重病。在这种情况下,首选治疗方案就是手术,无论开颅还是微创。
就在几乎可以下判断并进行研究手术方案时,单大勇通过仔细分析,发现了一个不相符合之处:“动脉瘤”的位置与出血部位不一致。“如果要确诊脑血管形态及病变情况,那就必须行脑血管造影术(DSA)。“单大勇说。
据介绍,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可以提供脑部血管影像的手术。这种手术可以非常精准地看清脑部每一个血管的形态学变化,包括动静脉血管的走形、位置、分布、状态、粗细变化、脑血流的循环时间变化等。当发生各种血管类疾病,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漏、动脉栓塞、静脉窦血栓、烟雾病时,就需要做这种微创而简便的手术进行确诊和治疗。
首次实施儿童脑血管造影术
找到病因后治疗顺利
就在住院后第5天,敏敏转入神经外科进一步治疗。单大勇和医疗团队为敏敏实施脑血管造影术。
在脑血管造影术中,在敏敏麻醉成功后,单大勇医疗团队先穿刺其一侧股动脉,穿刺成功后以导丝引导置入导管鞘,通过导管鞘内送入造影管。随后,造影管经股动脉-髂动脉-腹主动脉-胸主动脉,逆行进入位于心脏旁的主动脉弓。接着,造影管在导丝引导下,进入敏敏头部的各血管进行脑血管造影操作。
一番精细操作后,出血原因找到了!单大勇在造影术中发现:敏敏双侧大脑后动脉起始段,发出两条小动脉分支,形成了微小血管畸形团,位于第四脑室旁,这正是患儿脑出血的地方。
单大勇判断,在进行CTA检查时,由于血管太细小,逃过了CTA的检查分辨能力。但在脑血管造影术下,病灶暴露无遗。因此,可以断定,由于脑血管的细小畸形,再出血的机会低,敏敏可以待病情稳定后,通过γ刀进行放射治疗,而无需进行手术治疗。
从险些要进行开颅手术,到不用“开大刀”,只需要放射治疗,家属得知造影结果和听到医生对病情的解释后,甚是欣喜。
术后,经过止血、降颅内压、补液等对症治疗,敏敏恢复良好。复查头颅CT显示,敏敏双侧侧脑室及第三四脑室积血已经被吸收,无继发脑积水情况,而且未留下后遗症及不良情况。术后第4天,敏敏可以出院了。同时,医疗团队计划下一步的γ刀治疗。
回顾敏敏的治疗和恢复过程,神经外科梁柱楼医生表示,这很好地印证了脑血管造影术是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同时,此次为敏敏进行的全脑血管造影术,是市滨海湾中心医院首例儿童脑血管造影术,标志着该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的介入诊疗水平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