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红色印记 赓续红色基因
i东莞-悦读桥头 2021-09-16 12:15:21

近日,东莞(桥头)诗歌散文创作基地开展了“寻访红色印记”采风活动,以桥头镇红色主题路线为依托,探访烈士光荣事迹,寻访名人光辉印记,倾听古村青石犹在回荡的久远跫音,并以诗文形式抒发对党的真情实感,讴歌美好生活,以文艺力量庆祝建党百年。本期我们选取部分采风作品,以飨读者。

 

100.png

插图/郑伟华

 

橙大.png

 

迳联古村

(外一首)

■蒋楠

这个村落很小

小得可以放进衣袖

微光从遥远的季节照过来

檐上浮雕仿佛在祠堂中扎下了根

那些喝过墨水的常青藤爬出屋顶

拉长岁月的纵深

瓦片里漏出的光线

是日子掉下光滑的流苏

 

给背上的老井续水

还原一座村庄的文脉

我发现这里门庭尊贵如昔

伫立于此,我得以放下

身上杂乱无章的行囊

用三千亩荷风把肉身洗个干净

换上举子穿过的布衫

沿着麻石铺设的路径

把深巷赶往明清时代的考场

 

进士们携带着北斗七星

推开村庄的东门

与我在平行的时空中相遇

从他们伸长的袖袍里

接过文房四宝,无数的灵感

在通向高处的石阶上抽芽

一棵鉴古尝新的榕树

散开形而上学的枝叶

把一个村里的族人

从悠长的古巷引向未来

墙上的肖像眼眶里装着河流

只要我走上桥头

便被绿波带去远方

 

荷花

在荷叶之中,身体繁育山水的圣典

藕根深嗅泥土,那盘桓在云泥之间

的姿势,托起一片荷塘的高度

 

泥潭饮下的沙粒与清流

塑就抱朴的形体,把经过莲蓬的风气

注入大江大河的源头

 

夕阳映照临水的古塔,晚霞荡漾

波影躲在花瓣中等待被放逐

她将合于掌心的甘苦,从某个穴位进入

 

到达心,每一根神经末梢

让人浑身素洁,站在横渡江湖的桥头

和时间对弈,雨点就是落子的声音

 

无论在哪一方土地上游荡,我

都冀望故乡的菡萏再次挺出水面

在原野的苍茫中布下星空的棋局

 

荷花文旅产业园的遐想

(外一首)

■薛依依

你能想象到更远的地方

似乎都绕不开河流与土地

风在空中来来去去

然后掉进深不可测的寂静之中

生活在东莞桥头的人们

对荷花的凝视,仿佛从花瓣到花蕊

要用尽一生的时光

用心地观察千亩荷花文旅产业园

大多数时刻,白鹭临水而立,并不着急飞翔

而它起飞的时候,宛如精心梳洗后的少女

从容推开家的门窗,悠闲地飞过田野

还有绽放在花田的喜事、满目葳蕤的花草

它们都在这里,一同构成这片土地的灵性

这是大自然对生命向善的加冕

“感党恩,跟党走”的春风

吹开了一树一树的樱花

吹开了柳叶马鞭草、大花香彩雀、

醉蝶花、千日红……

我也愿意静候一朵花的含羞欲放

如同见证一个城市的破茧成蝶

我们在这里眺望

我们的岭南,我们的桥头

你看,桥头正用桥头的速度在崛起

桥头正用它的实力擦亮自己的名字

 

造纸术

——参观力嘉后记

古人用刀斧把花草树木剁碎

连同鸟鸣一起放进草木灰水里浸泡

石臼里,青草味的浆糊兑上清泉

荡料入帘,取阳光几许便成纸

 

在力嘉,教你用竹子、甘蔗、麦秆

还有龙须草、芨芨草

用低碳的方式

把山林还给青山,把鸟鸣还给山林

 

蒲瓜岭或者怀古

(外一首)

■侯平章

桥头,一个安静的小镇

东江水在这里

被提升到母乳的高度

迳联,迳背,蒲瓜岭

名字的重叠,古树,古亭,水潭

微风吹动的是一些宋代

明朝进士或者更近代名人的名字的身影

鲜亮得晃动人眼

 

有人说,这个村有历史传承

有荒凉的痕迹佐证

符合怀古。我把头转向

高出水潭水面一米高的

古井,山,水和房舍

虽然废弃成了荒芜

只有祠堂依然叙说着这里的

辉煌和过往

当我写下诗行,迳背之背

脊梁的人物已经在历史的烟云中隐去

就像家底被隐藏,岭上的古树,古亭

还有供人瞻仰的祠堂

曾经的烟火底色

已经,没入了过往

 

对一个下午行程的描述

早在很早,在开始之初

耕读持家,是根是本。每个地方文明的遗传

都是从心中无形地向外蔓延

就像迳联的红色基因在南宁开成花朵

 

从南门到东门,穿越村庄的路

或者叫狭窄的青石板。光洁里镀满了年轮

那些荒芜,还有陌生又熟悉的名字

他们居住过的房舍,已经成为空地

屋后龙眼树的茂盛,那是记载

种满蔬菜土地的肥沃,对应着

历史记载里每个明确文字的真实

那是历史的底蕴也是现实的温度

既然我的这次行走是寻根

那泓静静的潭水,记录着深情

罗一道,罗少彦是这里最显赫的称谓

碧绿的树叶和翻腾的白云

让一个村庄点缀着诗行

就像刻上脚印的青石板,路

陷入了回忆

回忆罗一道少年放鸭时

勤奋好学的典故

为官清正廉洁的故事

每一个回忆都是

激人奋进的乐曲

都是这方水土的最佳馈赠

回忆祖孙五进士

还是叔侄两藩侯

都描绘着一个耕读传家的动人场景

词语在这里被再次净化

只留下纯洁

就像传说中被惊扰飞离的凤凰

尽管凤凰不在,为了纪念

建造的凤凰亭已经四百多年

依然,保持着与外面的繁华与喧嚣并驾齐驱

依然是最深奥的诗句

也是诗歌最精华的顶部

 

照透南门和东门的阳光

没有遮拦地

在村庄里穿越

那些自由的鸟雀在树上跳着

多么自由欢畅

这难道不是从这里走出的罗少彦

为之奋斗乃至牺牲所追求的生活

为了最初的誓言,为了和平与安宁

那手势,肩负的职责与担当

今天在这里被传承、赓续

 

寻访红色印记

(外一首)

■杨娟梅

我想约你

到桥头镇石水口村

参观东江纵队铁东大队大队部遗址

去听一个祠堂、一次战斗

和一个英雄的故事

感受东江纵队英勇顽强

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汲取奋进的动力

 

我想约你

去《情浓大地》《军魂》等

影视剧的拍摄地——迳联古村落旅行

去品尝水位常年高于塘水的古井水

走走麻石路

听听凤凰亭的金鸡叫

看看罗氏宗祠……

探寻北大学子红军将领罗少彦的故事

追忆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

学习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

 

我还想约你

去桥头社区党建展览馆看看

一张照片,定格一个瞬间

一面墙壁,诉说一个故事

一座党建展览馆,展开一部史册

那里,每一个主题都直抵人心、催人奋进

每一处都陈述着革命历史细节

凝刻着历史瞬间、记录着奋斗历程

去感受“联产到劳”过程中破除束缚

“敢为天下先”的伟大改革精神……

 

我想约你

寻访桥头的红色印记

从历史脉络中

寻找初心

从奋斗的故事里

重温使命

 

古井

你端坐在

迳联村半月塘前

用孤独装饰的笑容

回答络绎不绝的问候

 

你深邃的目光注视着远方

是怀念那些用木扁担和木捅

去挑水的人们吗

 

明朝时的“应阳重宴”

你肯定不会忘记

可你从未提起

“进士村”的传说

蒲瓜岭下 “进士村”

明朝年间“南宫里”

荣归故里罗一道

江西参议罗中

三省粮储罗一道

蓝翔侍卫罗龙骧

红军将领罗少彦

 

你当然记得

迳背名人

进士藩侯

是怎样从东门

在锣鼓喧天中走过麻石路

到北门……

 

此时 万事俱备

只待

扛一瓮老酒

邀罗村的长者

叶村的叶公

张屋的张翁

来你的身边

把英雄的故事

慢慢叙说

 

罗少彦故居

■边城

一朵小红花,开在青砖灰塑的墙头

我说不出它的名字。但一行人走过

它微微摇曳起来。我想,一百年前

会不会有一朵花

迎接一个北平归来的学子

再目送他瘦弱的背影,走出这个小院落

消失在麻石巷的尽头

 

后来我们都知道,那个年轻人

再也没有回来

 

从东江到梧州,他追逐那个时代的浪潮

把宗教信仰洗涤成红色的宣言

浇灌《革命之花》,击浪《右江日报》

从国民党的牢狱,穿越百色起义的硝烟

投戎红七军,转战粤湘赣边区

一路以笔为枪,一路枪林弹雨

 

不知名的花,开过了百年时光

此刻,村落静谧,岁月静好

挨着小红花,我们终于寻访到

一块小小的牌匾:罗少彦故居

 

古村的魅力

■刘庆华

我已无数次地走进迳背古村

蚂蚁都熟悉了我的脚步声

每次闻讯总是夹道相迎

我觉得来此穿梭频率最高的

除了那名解说员便是我

 

我并不是一个考古者

也不是一名史学家

是什么让我痴迷

一个残垣断壁的村落

难道是科举制度的油灯

照亮我的双眼

看到了八名进士奋力突围

难道是二十年前的旅游项目

在我心灵烙上地理的风标

难道是中科院的专家

把我的情趣扳轨改道

还有明朝三品官吏罗一道

那口古井照出一面铜锣

皇上让他立于高山槌击

音之所极皆属他地

而他敲击铜锣却无声

我除了惊奇,便是敬仰

 

其实,我欣赏古村的内涵

何啻历史文化的碎片

更心仪村里的红色档案

那棵开枝散叶的参天古榕

在缅怀从这里走出去

便再也没回来的红军罗少彦

 

我仍然炽热地匍匐古村

打磨幽深的麻石路

在古建筑斑驳的墙壁上

阅读一行行野史

直到让自己感动得泪流满面

 

在力嘉包装印刷博物馆,或纸上抒情

■莫小闲

在这里,你可以见到一张纸是如何形成

技艺落后的时代,繁复的工序人们只能依靠

双手与勤劳。一遍遍淘洗、过滤,清除渣滓

一层层挑拣、晾晒,制作精良。

原始而朴素的智慧,正如纸张洁白、粗糙

 

印刷术,“人类文明之母”

古老中国的又一奇迹

创造领先整个世界的辉煌

字模在盘中排列、跳动、更替

象征着先贤的规矩与智慧

白纸落上黑字,镌刻五千年华夏文明亘古流传

 

至现代,力嘉企业在桥头打造了一个纸的王国

纸桌、纸凳、纸亭、纸咖啡屋,

供来访者休憩、交流

也供一群诗人们打盹、梦游

更多的人来到这里,研学、交游

感悟古老的传承、现代的延续

 

一张张白纸在阳光下发出耀眼光芒

一个个轻盈的梦正在长出翅膀

 

组稿:东莞(桥头)诗歌散文创作基地

文字:邓文燕 通讯员 莫小闲 制图:郑伟华 编辑:马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