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特别策划②| 聚合教育人才,东莞倾力锻造“筑梦人”队伍
i东莞 2021-09-07 18:00:44

▲长安镇中心小学的老师正在为四年级学生上英语展示课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

近年来,东莞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工程,牢牢抓住“教育”关键和“人才”核心,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为教师想办法、做实事、办好事,确保“招进来,留得住,培养好”,倾力锻造“筑梦人”队伍,一支肩负建设教育强国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莞邑良师成为教师品行模范,托举东莞教育梦

▲东莞文史泰斗杨宝霖先生

夜幕降临,东莞莞城博厦社区一栋简陋的老宅内,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伏案写字,一盏小小的台灯照亮了他的身影。他右侧的凳子上摆了厚厚一叠书,左侧的案台上是各种各样的资料,他的脖子上挂着一条蓝色透明的吸氧管。这是东莞文史泰斗杨宝霖先生,如今即便年逾八旬,每天从早到晚,他依然坚持工作,他还有很多想做但未做完的事。

1936年12月,杨宝霖出生在一个以教书为业的普通家庭,几代人居住在莞城西城门内。在家庭的教育和影响下,1956年,20岁的杨宝霖师范毕业,也自此站上了他挚爱一生的三尺讲台。

作为中学教师,回顾几十年的教师生涯,杨宝霖先后在广宁第四中学、东莞市常平中学、东莞中学任教,但从来没有因私事而请过假、迟过到。每天白天上课、备课、改作业、做课堂设计,或与学生谈话交流和做家访工作。到了晚上忙完了教学工作后,才继续从事自己喜欢的学术研究。

1989年,杨宝霖申请重新回到家乡东莞中学任教,一如既往地扎根于教书育人,后被评为广东省特级教师。“我没有高深的认识,也没有深刻的理论,任教40周年,只知脚踏实地,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努力做好为人师的本分。”杨宝霖说。

回顾杨宝霖先生的教育生涯,无愧于东莞教师的“楷模”,是人人称道的“莞邑良师”。而东莞的教师,对老先生肃然起敬的同时,更是默默将他作为自己的榜样。2021年东莞“最美教师”陈爱华是杨宝霖老师的后辈,但她的身上洋溢着杨老先生“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育人育才使命”的美德。

▲大朗镇黄草朗小学校长陈爱华

陈爱华现在是大朗镇黄草朗小学校长,在此之前,她在自己小学就读的母校——巷头小学工作了21年之久。她用21年的坚守将巷头小学逐步打造为东莞市乡镇小学中的品牌学校,让巷头这所普通的乡镇小学,一跃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信息化品牌学校。

作为一位女性校长,陈爱华承受了家庭与事业双平衡的压力。她柔弱纤细,却格局阔大;她肩负重任,却举重若轻。她常说:“给我一群师生,就有无穷动力;给我一所学校,就有无限可能!”

“师之德,教之魂。”在东莞15万教师队伍中,还有很多优秀教师,他们中有的兢兢业业三十载为国家输送一批批优秀人才;有的长期与病魔斗争,年近花甲仍心念学生、坚守岗位;有的数十年如一日甘为孩子们通往梦想大舞台作最坚实的人梯……他们初心如磐、所求甚微,他们于浮华中坚守育人梦想,以平凡事成就内心阳光,自无声处绽放青春芳华!他们是时代的筑梦人,筑梦者的坚定托举着东莞教育梦,更托举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建立完善培养和培训体系,提升新教师队伍素质

随着9月1日正式开学,横沥中学语文老师彭洁正式开启自己的教育生涯。这也是她一直崇仰的事业。

彭洁今年刚刚从澳门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是东莞教育系统新招的一名教师。然而,虽然对教师和教育事业一直心生仰慕,但对如何做一个好老师,彭洁心里并没有底。

实际上,和彭洁一样,很多年轻老师有着满满的激情,同时一心想做好教育,但如果没有科学的培训,对新教师成长甚至学生学习都会带来严重影响。

“招进来,留得住,培养好”,这是东莞对广大新教师的承诺。随着东莞“品质教育”的推进,东莞对新教师建立了完善的培养和培训体系,新教师成长空间大,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高。

今年7月11日晚和13日上午,彭洁和其他新老师一样,在成为正式老师前,参加了2021年东莞市中小学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见习教师规范培训让我收获良多,更加坚定了做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的理想信念。”彭洁说话时信心满满。而与彭洁一起参加规培的还有601名来自全国各地、各院校的新教师,他们中硕士研究生336人、博士生4人,占总人数的56.47%,学历水平和人数均创4年来新高。

新学期已经开启,回想起两个月前培训的时光,彭洁觉得十分幸福,融入东莞这座城市的愿望更加强烈。“幸好有提前培训,课堂上的感觉真的太好了,太爱东莞了。”彭洁说。

“雏凤清于老凤声。”实际上,彭洁享受的“福利”,是东莞在全省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大创举。2018年起,东莞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借助专家授课、名师带教、基地学校跟岗的方式,让见习教师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行为规范,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从而站稳、站好讲台。该项目被列入东莞市重点改革项目及省委专项改革试点项目,被评为“东莞市2018年十大优秀改革项目”之一,还被列入了2019年华南师范大学—东莞共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计划。

从2018年至今,东莞共投入2682.86万元,为近2000名见习教师提供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聘任学校和基地学校“三校共培”、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带教导师“双师共育”,加强师德建设、教学能力、班级管理、心育辅导、综合技能的立体化培训,实现教师继续教育的全员、全岗、全程覆盖,有力推动了我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培育莞邑良师,打造“品质教育”

▲东莞外国语学校老师正在上课

今年1月,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召开推进品质教育建设大会,明确将“打造品质教育”作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战略,全面提升我市教育事业整体发展水平。

打造“品质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东莞需全力建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按照“莞邑良师”行动计划,我市将在“十四五”时期制定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系列性政策,相继推出包括高端人才培养、后备人才培养、“三名”工程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等方面内容的锻造莞邑良师的新举措。

其中,为搭建高水平的教师研修平台,扩大研修活动影响力,更好地输出东莞教育的政策、思想理念、经验成果,打造品质教育,培育孵化东莞教育的领军人才,今年1月起,东莞市教师发展中心启动“莞邑良师沙龙”,通过主题分享、微讲座、主题演讲、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现场答疑、点评总结等形式,沙龙聚焦教育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形成“头脑风暴”,收集汇总、传播名师教育经验、智慧,让沙龙成果惠及全市教师,希望借此带动教师队伍发展,为东莞教育增添新动能。“莞邑良师沙龙”今年计划举办40期,已确定前20期主题,每期4个左右工作室参与,目前举办了14期,共60个工作室700多人参加,邀请专家、嘉宾32人,初步形成新的教育合力,产生一定社会影响。

在东莞即将迈进万亿GDP、千万人口城市的关键阶段,东莞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东莞将坚持加强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下好教育发展先手棋;坚持强化全社会尊师重教,切实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坚持将提升教师素质作为核心任务,全面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师道路。

文字:刘召 图片: 赵浛锐 郑志波 曹雪琴 受访者供图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