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古老建筑、历史遗址遗迹间,猛然会涌动出无限感慨,那些随着时间远去的记忆,慢慢唤醒,重新回到我们眼前。在虎门、厚街,就有不少这样的历史遗迹、古老的建筑,穿越时间,带着历史的烟尘和难忘记忆,直抵我们内心。
如今,走入这些留存下来的古迹间,时间仿佛停止,内心慢下来,去聆听远去的故事。
推荐浏览线路
厚街大迳荔山公园--厚街太粮米饭探知馆---鳌台书院---鸦片战争博物馆景区---蒋光鼐故居----逆水流龟村堡
鳌台书院
幽静书院 翰墨飘香
在东莞,如果你想要找到一个曾经集齐了状元、榜眼、探花墨宝的书院,那么就只有坐落于厚街的鳌台书院了。这些年,拥有五百多年历史的鳌台书院不仅常年免费向公众开放,而且连续多年都邀请了近千名青少年,来此挥毫泼墨,比拼书法才艺。
鳌台书院,是东莞最早的乡立书院之一,也是明清两朝的著名学府,当然也是东莞的文化符号之一。
走进书院,静谧幽深的文化古韵扑面而来,抬头可见“鳌台书院”四个大字的石匾,两旁青花岗石刻成的对联“鳌海澄波 看锦鳞而跃浪,彭峰耸翠 兆文笔之生花”。
书院布局是完全按照中轴对称布置的,建筑也是完全按照古代的建筑方法构建的,广场两侧的厢房经常用于布置各种展览,如书法、摄影、美术等等,一年的展览多达30多个。厢房的走廊扶栏上都刻有石雕,内容有岭南佳果、花卉和芭蕉扇等内容,这就是书院内的四雕之一的石雕。在小广场的一角还能看到鳌台书院现存的一口古井。
重建后的鳌台书院是东莞首例完全按照古建筑方法建造的建筑,其一砖一瓦,石柱、木梁均遵循古代建筑方法,通过石雕、灰雕、砖雕、木雕、彩绘等“四雕一绘”的工艺,突出展现了岭南风格的建筑文化。其中,书院的奎星楼创造了全国首例奎星楼二层木石结构安装的范例。进入奎星楼,就可以看到奎星楼里的孔子像。来到奎星楼的二楼,可以俯瞰整个书院。
鳌台书院人才辈出,书院学子誉满天下。明清时期,鳌台书院曾培育出了王缜尚书等2名进士和20多名举人,学风蔚然。
【游玩攻略】
公交指引:镇内公交车可选择乘坐6号车在大明塘市场或友谊路口下车,步行500米,东莞831号、厚街13号、厚街17号、厚街9号在永泰路北站台下车,步行800米。
自驾:导航直接搜索“鳌台书院”就能到达。

威远炮台
金锁铜关 战事遗风
虎门威远炮台临江而建,位于虎门大桥下,因为南踞珠江口天险,是通往广东内陆的江防要塞。
早在明代时期,朝廷就开始虎门建立简易的军事碉堡,抵御外敌入侵。鸦片战争时期,钦差大臣林则徐、水师大将关天培以及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人在虎门历尽艰险,以威远炮台为核心在江心两岸构筑起多个炮台,防线贯通江口,有“金锁铜关”之称。即便今日,游人依然可以在威远炮台领略当年的虎门战事遗风。
威远炮台是我国保存得规模最完整的古炮台,其所在的威远岛是鸦片战争古战场遗址之一,也是虎门海口防务的核心阵地。在威远炮台东侧约300米的海战博物馆,游人还可以全面了解到关于鸦片战争的民族热血和抗争历史。
此外,游客市民还可以去了解沙角炮台,这个古战场遗址,粤海第一重门户,位于虎门海口沙角山,始建于清嘉庆五年(1801年)。鸦片战争时期,沙角炮台与大角炮台是虎门海口的第一道防线,被誉为粤海第一重门户。现已开放的主要景点有:沙角缴烟码头广场、濒海台、临高台、节兵义坟、节马与陈连升塑像、捕鱼台、功劳炮、林则徐纪念碑等。
【游玩攻略】
免费开放区域:威远炮台、靖远炮台、镇远炮台、定洋台炮台、蛇头湾炮台、南山顶营、火药局及公共活动场所。

逆水流龟村
水上古村堡堪比王城
在虎门这个高速发展的城镇背后,依然传承着一份古老的文化气息,白沙的逆水流龟村堡正是历史的传承者之一。
虎门白沙逆水流龟村堡。逆水流龟村堡建于明末崇祯年间,是我市的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护城河、围墙、堡垒楼、逃生井……逆水流龟村堡,如一座如世外桃源般宁静而神秘的防御型古堡。
逆水流龟村堡为郑瑜于明末清初所建。全村呈正方形,坐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6889平方米,边长为83米。为何取名逆水流龟?因布局取形长寿灵龟,北面有龙潭水迎面而来,龙潭水顺流而下,形成小河,村堡的位置是小河最后的积聚地,龟头向龙潭水逆水行走,故名“逆水流龟”。四周环水,村堡又称水围村。
那这一座小村堡为什么会取名为逆水流龟村堡,而它的背后又有什么我们不得不知的小故事呢?
原来村子一个就是古堡,古堡的特色就是龟头向水,龟尾向南,北面是龙潭水,龟就向龙潭那边走,所以就逆水,龟尾在南面,所以就形成一个逆水流龟的名称,它的特色就是形成一个墙高6米、宽0.6米,就是说墙高又宽,防止外来干扰。
据说金钱龟有72块鳞甲,里面就有72间屋,这里的屋全部都是以红粉石做墙脚,古屋古巷,一条正巷八条横巷,横巷都是相通,一目了然,逆水流龟村堡总面积就有6889平方米,但是只有一条水渠,而且这条水渠只有30至40公分宽,风吹雨打,暴雨时都没有试过水浸。关于村堡,最神秘的莫过于一口逃生井。堡内现存9口水井,其中一口食井,一口逃生井,其余7口用于洗衣及防火。据说井下有暗道,直通村外山坡,以防外来干扰时被困,可由此逃走。
【景区串游】
在虎门白沙,市民游客还可以去周边的广东省文保单位郑氏大宗祠参观游览。
